勃拉姆斯交响曲是切利比达赫在其指挥生涯中指挥最多的作品之一,而且可说是在切利的一生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945年8月,福特文格勒受到“去纳粹化”运动影响而不得不暂时终止指挥并接受调查,柏林爱乐需要另行委任一名指挥在其离去期间挑起大梁。在经过了一次与乐团的实践指挥考察后,他们选择了时任柏林广播乐团指挥的切利比达赫。在那次考察中,切利指挥的曲目就是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1946年12月21日,切利指挥柏林爱乐进行了萧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在德国的首演。由于对该场演出的录音质量非常不满,切利开始发展出对录音工作的抵触心理,并宣布从此拒绝任何录音公司对他指挥的音乐会进行录制。他认为只有在现场,才能领略到活生生的音乐,而这种感觉是录音无法再现的。对所有商业录音说"No",这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也许从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切利今后一生的遭遇?1954年11月30日富特文格勒去世后,一个叫卡拉扬的年轻人接管了柏林爱乐,切利开始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直到切利去世后,其生前一些现场录音才开始在市场上出现,主要由EMI和DG发行。EMI发行的录音都标识有"First Authorized Edition"字样,其实这些录音并不是切利本人授权的,而是通过切利的遗孀和他们的儿子。EMI唱片内封中还特别收有切利之子对授权在切利生后发行他的录音作品作了“8点解释”。。。
除了切利在EMI的版本以外,勃拉姆斯交响曲我还有伯恩斯坦(DG),伯姆(DG),萨瓦利什(Philips),海廷克(Philips)等版本,切利的现场录音是我目前最喜欢的版本,其次是伯恩斯坦。我说不出太多喜欢的道理,但我发现我的喜爱程度似乎与版本的时间长度成正比。可以简单地把上述版本在时间长度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四首交响曲可以放进两张CD的,另一类则因为时间太长而无法容纳。切利和伯恩斯坦的版本均属于后一类,而伯姆的用时是165分左右,如果不用考虑章节分段的话刚刚好收入两张CD中。萨瓦利什60年代的录音时间最短,也是我最没感觉的一个版本。听过了切利马上听萨氏,甚至会觉得有些地方就像赶火车,根本没有充分展开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