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deus 续评
前一篇观后写于看完《Amadeus》后的两个小时之内,仅仅是第一印象。昨天又仔细观赏了套装中附带的那张花絮,并思考了更多的细节,继续作一些补充。
不妨先说说那张花絮。这部名为《The Making of Amadeus》的幕后故事制作于2002年,请来了包括导演、编剧、男女主角在内许多当年曾倾力参与电影制作的人员,甚至包括担纲剧中众多音乐演奏指导的著名指挥家马里纳。他们在十多年后,分别以自己的记忆和视角,回顾了《Amadeus》诞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影片如何从一出戏剧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如何挑选演员,乃至在布拉格拍摄过程中许多趣闻轶事。
如果你有幸看过这部幕后花絮,或许你会和我一样,惊异于那些演员在外表上的剧烈变化,尤其是饰演莫扎特的Tom Hulce,如今身材臃肿、一脸络腮胡子的他,与当年电影中古灵精怪、上窜下跳的烂漫形象简直有了天壤之别。与此同时,岁月的痕迹也鲜明地刻在了萨列里的扮演者Abraham、康斯坦兹的扮演者Berridge以及约瑟夫二世皇帝的扮演者Jeffrey Jones的脸上。毕竟岁月已经流过了将近二十年,但从他们的言谈中,观众肯定会感受到《Amadeus》这部电影对于这几位演员艺术生涯的重要影响。
虽然整部电影的核心主题是莫扎特,但大多数观众会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在剧中,反面角色萨列里拥有更多的戏份,他是这部戏的一号男主角。事实上,1985年奥斯卡大奖和金球奖的最佳男演员正是颁给了成功扮演萨列里的Abraham。从花絮中得知,剧组选定他为男主角,是因为觉得Abraham在骨子里拥有着与主人公萨列里相接近的性格气质。然而在两百多年前的维也纳音乐圈,这个意大利庸才当真在莫扎特生活中扮演着如此举足轻重的角色吗?根据传记和历史文献的记载,答案是否定的。但关键在于,编剧将电影的中心锁定在了萨列里身上,也就找到了体现莫扎特那无与伦比音乐才华的最佳途径。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约瑟夫二世决定在自己的宫廷约见传说的中作曲天才,作为皇帝御用音乐家的萨列里因此特意创作了一曲意在欢迎莫扎特、本质却为炫耀自己才华的钢琴小品。未曾想,约见时莫扎特仅仅听了一遍旋律,便凭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在键盘上将这部作品顺畅地弹奏出来。点睛之笔则是,他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曲子中蹩脚的段落,进而才思敏捷地根据原作的主题,加以拓展和创新,即兴改编出全新的一曲。将在场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一前一后做对比,任何人都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萨列里先前写出的旋律显得那样的呆板和乏味,而莫扎特的即兴之作却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和饱满的韵律。此段旋律原为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著名的咏叹调《不要再做花蝴蝶》,难道它诞生于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编剧杜撰的情节,但是放在此处,确是异常精彩的一场戏。
莫扎特的音乐天赋可谓前无古人,也定是后无来者的,如何体现出他那与众不同和惊世才华,在表现手法上又不至于落入俗套,着实是一个难题。而在《Amadeus》中,萨列里这个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与莫扎特之间存在的种种冲突以及其间所营造出的强烈对比,让人们很自然地看清楚天才和庸才之间的本质差别。可见,从戏剧角度出发,萨列里是电影的男主角,但从整体艺术效果上看,他无疑只是一个陪衬,衬托起莫扎特的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和艺术理念。如果没有萨列里这片绿叶,很难想象在影片中一个人进行“天才独舞”的莫扎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单调和乏味。正如《Amadeus》导演Milos Forman在花絮中所言,他原本很怕观看音乐家传记类的戏剧或者电影,认为那会非常无聊和乏味。言下之意,音乐家传记似乎普遍缺乏吸引人的戏剧因素和艺术张力。但也恰恰是这位导演,1979年在伦敦看完了由Peter Shaffer编写的《Amadeus》剧本后,被其所深深吸引,并决定将之改编、拍摄成电影。
Peter Shaffer奠定了《Amadeus》的根基,而被恶魔化的萨列里恰恰成为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根系。音乐史学家们肯定会对剧中的许多情节提出异议,最典型的便是那个带来恐怖敲门声的黑衣人,他们或许很想对着编剧和导演大喊:委托莫扎特创作《安魂曲》的那个人根本不是萨列里!萨列里也根本不可能坐在床前记下莫扎特口授的曲谱!这些杜撰都很荒谬,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
但历史和艺术终究是有区别的。其实这部电影被称为《莫扎特传》多少有些不妥,因为这本身并非一部传记电影。据我所知,中文区也有将之译为《敌人知音》或《上帝宠儿》的,无论怎样都比《莫扎特传》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更符合电影本身的艺术定位。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莫扎特传》是其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片名,电影所要表现的终究还是莫扎特这位天才音乐家的传奇生涯。幕后花絮碟中,指挥家马里纳说道:“因为这部电影,许多人了解了莫扎特和他的音乐,如果光以在音乐会的形式,达到同等的效果或许需要花上一百年”。
所以,尊重历史事实在这里便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关键在于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莫扎特重现在电影银幕上,让后来人了解这位往昔天才的天真秉性以及他对于音乐的执著精神。如果《Amadeus》中少了萨列里这一充满艺术虚构的角色,没有那些强烈的对比和冲突,又如何让人们了解莫扎特的与众不同呢?我不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是否还会出现第二部讲述莫扎特一生的成功电影,反正我个人对此并不乐观,除非剧作家们能找到莫扎特一生中另一个萨列里,并在他身上加入更多的艺术夸张和虚构故事!否则,缺乏对手和知音的孤独天才肯定是无法深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