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客家山歌贺中秋 [复制链接]

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将至,不论是在远方的亲人、在家乡的亲人或是在同城的同乡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庆贺、慰问远方的亲人,这一点可从最近邮政增加的业务巨量和去年中秋造成广州通信塞车现象可以体现出来。

冒出以客家山歌贺中秋的念头,是日前受父母之命,两位老人家说中秋将至,特别想念家乡的亲人,很想听听家乡的山歌,要我找几张客家山歌的碟。说起来惭愧,身为客家人,对客家山歌一点都不了解,对客家山歌的了解只停留在小时候听过的一些“呕…...嘟……”类的客家阿哥阿妹对情歌,通过这几天网上作的一些功课,发上来跟一起分享,也希望熟悉客家山歌的DX给小弟扫扫盲。

其实找这一类的碟非常难找。这几天跑遍了广州大大小小的音像店,只在购书中心找了三张客家女歌手廖芬芳的碟,当中还有不少是以普通话唱的。现在给一个链接http://www.mzmap.net/music/Player.Asp?MusicID=634&Url=20059782104249.mp3(因无权限上传音乐),是廖芬芳唱的《月是故乡明》,跟大家共贺中秋,祝全球客家人、全球hifi168的网友、全世界人民中秋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张是客家妹子廖芬芳《我把山歌献给你--经典客家山歌发烧天碟》的专辑,相信代表客家山歌最高制作水准的这张专辑肯定会让大家对客家文化有一种重新的认识。

值得一提是该张大碟由中国殿堂级音乐人王文光全力打造的中国第一张原生态山歌与西洋弦乐相结合的超级发烧天碟!
[upload=jpg]Upload/20059161341147025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613414321517.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61342881865.jpg[/upload]
TOP
3#

《山歌敬亲人》专辑

[upload=jpg]Upload/2005916144161575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61444243288.jpg[/upload]

       去年,自著名导演张艺谋历时3年打造的山水实景歌剧《印象刘三姐》开始在桂林阳朔上演后,歌仙刘三姐的动人传说和曼妙山歌,在电影《刘三姐》之后再度引起中国观众的强烈共鸣。日前,广东客家山歌歌后廖芬芳又推出了最新专辑《山歌敬亲人》,这张以翻唱电影《刘三姐》唱段为特色的专辑,因为山歌唱腔地道、音乐时尚动感而引人注目。

  与主演电影《刘三姐》的黄婉秋同一祖籍的梅州客家妹廖芬芳,从客家山区贫困家庭走出,将客家山歌赋予新生命,并把它们传遍全世界华人聚居的各个地方。因为在家庭姐妹中排行老三,客家人习惯称呼她为“廖三妹”。一个是歌仙“三姐”,一个是歌后“三妹”,不同的是时代,相同的是山歌。这次能在新专辑中挑战前辈“刘三姐”,演唱电影《刘三姐》的经典唱段,“廖三妹”自称是圆了心愿。据悉,这张《山歌敬亲人》专辑从策划、构思、制作到正式出版,前前后后经历了3年时间。同是作《刘三姐》的文章,与去年发行的《印象刘三姐》原声大碟相比,《山歌敬亲人》专辑在唱腔上更忠于《刘三姐》唱段的原汁原味。
(摘自http://gd.news.sina.com.cn/local/2005-05-09/1284501.html)
最后编辑gamboll
TOP
4#

第一张我没有,下面两张都买了,推荐山歌敬亲人,她的声音很富有客家味道,嘹亮而不娇媚,值得一听。问一下楼主,第一张哪有得卖。。。
TOP
5#

mimilee33 在 2005-9-16 14:14:28 发表的内容
第一张我没有,下面两张都买了,推荐山歌敬亲人,她的声音很富有客家味道,嘹亮而不娇媚,值得一听。问一下楼主,第一张哪有得卖。。。


在广州购书中心有得卖。
TOP
6#

客家妹子歌手黄红英也出过以客家方言演唱的歌


[upload=jpg]Upload/20059161413273344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614134742644.jpg[/upload]

黄红英在雨果出的专辑里也有以客家方言演唱的歌,在《雨果发烧碟十一》也有一首客家方言的歌,不知老易在出了那么多很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后,有没有考虑出一张以客家方言演唱的专辑?
TOP
7#

呵呵,客家妹子爱唱歌这张也有,广州购书中心,太远了,目前还没机会去广州。。。。等以后抽时间再过去。。。
TOP
8#

这是廖芬芳的《山歌·请到客家来做客》大碟

[upload=jpg]Upload/20059161348211655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613485799539.jpg[/upload]


一直坚守在广东乐坛阵地的客家歌手廖芬芳,自2000年底出版首张个人专辑后,经过3年努力再推出第二张大碟《山歌·请到客家来做客》(CD、VCD、盒带)。廖芬芳的“芬芳风格”在全国歌坛独树一帜,她的歌声可以高亢得直冲云霄——在2001年国际民歌节“孔雀杯颁奖晚会”上,她演唱广西民歌《采茶歌》,令观众对她高亢的歌声惊叹不已;她的歌声可以豪迈奔放——一首陈小奇、兰斋创作的《山歌》让她唱得“大河水倒流”;她的歌声既可以传统也可以现代——2002年国际民歌节上她以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唱腔演绎的《客家山歌特出名》获得中华民歌大赛十大金曲,而一首现代舞曲风格与西域音乐元素结合的《眉飞色舞》又展现了她的现代风格。 在新大碟中,几乎每一首歌曲都注入了大量的民族元素:摇滚的《山歌》中有传统的客家山歌调,清远市旅游形象歌曲《美丽的风景》中的弦乐融进民族器乐二胡、高胡、笛子,清新县形象歌曲《清新之路》因为唢呐的“呐喊”而更催人奋进,《故乡月》因为有了情韵悠长的古琴乐韵而越发动听。 主打歌《请到客家来做客》是她最喜欢的原创歌曲之一。在2003年第1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上,当她唱起这首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给了她雷鸣般的掌声。说起这首歌,廖芬芳对两位词曲作者陈树和陈辉权为她量“声”定做这首适合她声线演唱的作品而心存感激。面对多位乐坛大师和新锐中坚的支持,她将所有的感激之情化成歌声,唱出了《师恩如海》。 (摘自http://www.rmyy.net/music/5346.aspx)
TOP
9#

先转载一篇梅州客家山歌的文章
(摘自http://www.gdwh.com.cn/ReadNews.asp?NewsID=9137)


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人喜爱山歌,唱歌斗歌早已形成为传统的风俗。清末著名爱国诗人黄遵宪(梅州人)在他的《人境庐诗草 》卷一《山歌 》题注中说:“土俗好为歌,男女赠答,颇有《子夜 》、《读曲 》遗意。”叉引张元济《岭南诗存跋 》中所说:“瑶洞月夜,男女隔岭相唱和,兴往情来,余音袅娜,犹存歌仙之遗风。一字千四百折,哀厉而长,俗称‘山歌’,惠、潮客籍尤甚”。可见客家人好唱山歌,早已成俗,尤以粤东的潮、梅、惠州客家为著。传说中的梅县松口“歌仙”刘三妹故事,也在客家地区广泛流传。有“自古山歌从口出”(“从口”,谐“松口”)之誉,所以梅州又被誉为“山歌之乡”。
客家山歌,是由客家劳动者口头创作,口头唱诵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源远流长,有独特风味。它上承《诗经 》遗风,以“赋”、“比”、“兴”为主要修辞手法,常用“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每首四句,每句七字。第一、二、四句押韵,多用平声韵。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押韵上口。可唱可诵,有浓厚的客家语言特色和客家地方特色。在中国民歌林中独树一帜。它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省(区)客家人聚居地,也由客家华侨传播到世界各大洲。
客家山歌,过去主要在山上唱,多是独唱、对唱。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人民政府倡导和鼓励下,山歌活动发展很快。由独唱、对唱发展到演唱、表演唱、打擂台、山歌剧等多种形式;由山上唱,发展到大庭广众中、舞台上、电台、电视台上唱。1982年中秋节,在全国客家人最集中居住地区――广东梅州举行了山歌大赛,评选出一批“山歌师”和“优秀山歌手”。此后,每年中秋节,便被定为“山歌节”。每届“山歌节”时,或全市或各县分别举行山歌活动。多有“打擂台”形式(群众称为“斗山歌”)。
客家山歌,歌词多,唱腔曲调也很丰富。据广东梅州市文化部门不完全的统计,近几年所收集到的民间歌谣近万首(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山歌);山歌唱腔(曲)调有近百种,还有其它民间小调等曲调200多首,都已编印成集(见《梅县地区民间歌曲集 》第一、二集)。
客家山歌之所以受民众欢迎,主要是在于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于它的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试举例如下:
?唔怕死来唔怕生,唔怕叔公研脚?;
研了脚?有脚趾,两人有命总爱行。
这系“赋”体情歌。?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
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
此系“比”体情歌。?
松树尾上出月光,松树底下好湖凉;
保护月光云遮等,等俊同妹结鸳鸯。
这是“兴体”情歌。?
讲哩爱连就爱连,两人相好到百年;
哪人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下等三年。?
这是直叙(赋)兼比喻的情歌。
送郎送到五里亭,再送五里难舍情;
再送五里情难舍,十分难舍有情人!
此系“重章叠句”式,强调“情”字的情歌,缠绵感人。
洋面搓饭系嫩饺,箭射飞鹅铁精雕;
刀?生鲁系铁坏,纸鹞断线情难高!?,
此系“双关”语情歌。以“饺”谐“娇”,以“铁”谐“忒”;以“铁精雕”谐“忒精刁”;以“铁坏”谐“忒坏”,以“情难高”谐“情难交”。
在客家传统山歌中,尤其是在情歌中,使用“双关”语句的约有三分之一。其余为“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式。由于客家山歌文学艺术风格独特,曲调又丰富、优美,所以能够深受群众欢迎,也易流传。
80年代以来,广东梅州市曾组织“客家山歌演唱团”,先后应邀赴香港、泰国、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旺、文莱、巴沙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演唱,深获华人和国际友人的欢迎。
TOP
10#

再转一批中国艺术报的《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
http://www.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5-07/29/content_4755042.htm


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作者:蓝海红 )




    “客家”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不是民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因而,包括语言、意识、习俗和艺术等等的文化事象在判别“客家人”的族群特征时,有着非常本质的意义。其中,独树一帜的客家山歌,更是从多重意义上成为我们认识和了解客家文化的一把神奇的钥匙。
    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从题材内容看,包括了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儿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等。曲调丰富,主要有号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非常优美。各种歌词的结构大体相同,每首4句,每句7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
    客家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迁徙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爱乡,崇文重教,诚恳弘毅,团结包容,勤劳俭朴,开拓创新和刚柔相济”的文化心理和人文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优秀传统的精华所在。客家人的这些人文精神,在客家山歌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客家主体原是唐末五代两宋时期自中原和江淮一带移至闽、粤、赣交界的汉族平民和衣冠士族的后裔,拥有正统的中原士族血统。因此他们承传了浓厚的中原文化意识,并且在心理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这种士族意识坚韧地潜伏在移民中并承传下来。而经历了迁徙之痛和山区恶劣环境的磨练,更加锻造出客家人的坚毅。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在困境中奋起;为了发展,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地位,以满足潜意识中的优越感。于是,流播南方的这些汉族人群,十分地崇文重教。客家先民一方面以农耕生活为本,一方面通过发愤读书入仕。所以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爱国爱乡、建功立业、谋求发展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得客家人不仅对那些永存史册的英雄表现出无限的敬佩和爱戴,而且在自身的立身行事中,也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如山歌中所唱:“月光光,圆叮当;打日本,爱用枪;枪过难,用炸弹;炸弹贵,刀过利;刀过利,两三节”;“一生如同红蜡烛,有一分热发分光;建功立业传后世,生命虽短意义长”;“人生恰是一树梅,十一二月透雪开;不是梅树不怕冻,要为人间报春来”;“人生恰似一盏灯,时时添油日夜明,灯盏无油火自灭,人无志气就消沉。”这类山歌不仅表现了客家人爱国爱乡的热情,而且用比喻的形式,以社会为己任,道出客家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后人做人一定要树立宏志,才能奋起成大事。为此,客家人常常教育后代:“人唔读书无文化,鸡毛上秤人看轻”;“秀才不怕长衫破,就怕肚里没点货。”
    客家先民在长期的迁徙和奔波中,锻造形成了勤劳俭朴、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坚韧个性,以及务实乐观的精神特质。这在客家山歌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藤断自有篾来驳,船到滩头水路开”,就表现了客家人的乐观与理性。“劝你唔使苦在心,愁切一多会伤身;莫舁别人来见贱,萦起毛辫做赢人”等,劝人宽心消愁,道出他们在逆境中的从容心态和乐观精神。而一首“人道风吹花落地,侬要风吹花上枝,亲将黄蜡粘花去,到老终无花落时”,则把客家人乐观、积极、坚韧、执着的精神心理表现无余。
    客家人的刚强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气质,就没有迁徙的毅力,没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没有五湖四海的开花散枝。这种为生存抗争的刚毅精神,表现在其山歌之中,就是“又吹号筒又拿枪,咁多士兵不送丧。咁多官员做孝子,死到阴间心也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而“口唱山歌脚唔停,歌声飞入半天云。心雄唔怕天作孽,丰收全靠火样情”,表现的则是迎接命运的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连“天”都可置之不理的大无畏气概。至于表现自强不息的山歌,也比比皆是:“腊梅唔怕霜雪打,霜雪越打花越开”、“有心唔怕漂江水,竹枝当桨叶当舟”。同时,包容、平和、圆通也是客家人的一大特点,表现在客家山歌中,就是表达的婉转含蓄和语调的柔美和谐。如“做月要做十五月,做春要做四时春,做雨要做连绵雨,做人要做有情人”;“枯木还有逢春日,人无两度转少年”。在比兴和双关中,蕴涵着他们刚中见柔的丰富性情。
    客家山歌之于客家人的族群心理和精神传统,是一种深刻而优美的艺术体现。了解和体会客家人及其文化风貌,欣赏客家山歌是一种最为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