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钢琴诗人鲁普的艺术!!(兼谈格里格的钢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查看: 1462|回复: 4
1#
[upload=jpg]Upload/20058301354664237.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音乐是一门无须翻译的世界语,只要有“中间人”演绎,就能向有所感觉的人表达其意。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早已是一部耳熟能详的“流行”经典作品了,在众多演奏家诠释它的众多版本中,新一代演奏家中的佼佼者当属鲁普。他把格里格的民族化与抒情性,以及在音乐语言上的浪漫特质表现得精致美极、酣畅淋漓。尤其是第一乐章,一种北欧大自然的冷竣纯明在音符中交织弥散,鲁普处理得诗意盎然、分句清晰、指触精炒,让人神清气爽。在第二乐章的温馨处和第三乐章的刚烈处,他分别以朴实无华和不造虚势的稳健,恰如其分地控制音色,手之触键,脚之踏板,仿佛与冥冥中的作曲家有着心灵互通。他描绘出沁人心脾的画意,每每把我引入一种完全未能预想到的境地。如此浪漫的表现力是很少见的,唯有这双抒情的“金手指”。
在终乐章的尾声,大主题由管弦乐队以磅礴的气势进行烘托,在唱片上几乎所有演奏家的钢琴独奏部分都被吞没在其中而难以分辨。1999年11月,笔者在音乐厅里听阿根廷女钢琴家、钢琴教育家玛赛拉·菲奥利罗弹奏此曲,演奏迸人此段时,但见她十指如飞地在键盘上滚动,却未能产生任何音响,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情景。是否格里格在整体效果上的处理出现估计错误昵?但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部作品自1869年4月3日在哥本哈根首演后,格里格几乎一直没有放弃配器改动。1907年7月21日(离他去世六星期),他仍在全面整理该曲。1919年,他的学生帕西·格兰杰在总谱出版前再度进行编订,一苴延用至今。这个修订配器的过程应当是有说服力的,它为难了众多演奏家,但在澎湃的声浪中,鲁普的钢琴声依旧清晰可辨就是最好的证明。(作者:邵 奇 青)
TOP
3#

格里格的一生平静愉快,挪威政府提供不菲的年金使他致力于音乐创作,他的音乐与他的气质一样,具有一种首尾一贯的抒情美意。《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协奏作品,因其色彩绚烂、请新脱俗、优美感人而令不少钢琴演奏家频频涉“手”,录音版本多如过江之鲫。
笔者听过很多版本,许多演奏家把这部作品的感悟仅仅局限在风格品味上,而能使感情提炼升华到至善境界的版本并不多见。听此曲最能使我心动神动的是两位师从穆奇切斯库的罗马尼亚人.一位是英年早逝但给我们留下这曲傲然奇气的演绎的利帕蒂;一位就是至今半红不红,在此曲表现上清秀厚重兼备的犹太人拉度·鲁普(RADU  LUPU)。
TOP
4#

二战结束的那一年,鲁普出生在罗马尼亚的加拉兹。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幼年时,全家迁到布拉索夫居住。这时的鲁普在音乐上己表现出特殊的天赋。他6岁学琴,8岁学作曲,12岁便在公众场合演奏,在小学里已经得到过当地的作曲奖。这个时期,鲁普师从了几位有名的音乐家,其中有指挥家乔治·乔杰斯库、钢琴家敏多尔·卡兹以及利帕蒂和卡兹的教师穆奇切斯库等。他几乎把该学的都学到了。
1960年,15岁的鲁普获奖学金赴奠斯科留学。作曲指导老师卡琳娜·伊佳莎诺娃发现他在钢琴上的天赋极高,而劝他改从这方面去努力。两年后.她把鲁普引荐给莫斯科音乐学院著名的钢琴教授,里赫特和吉列尔斯的恩师亨利希·涅戈夫斯。此老听到这位学生的名字,感到惊奇:“怎幺会是狼昵?”
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地理上毗连前苏联,语言却属拉丁语系统。“LUPU”读音与“狼”〈LUP〉近似,是拉丁语LUPUS的演化。意大利语是LUPO,法语是LOUP。语言的同系统表示罗马尼亚人在人种上与法囝和意大利人较为接近,因此罗马尼亚的音乐家,例如作曲家埃内斯库、钢琴家利帕蒂、哈斯基尔等都留学法国而大成。二战结束后,罗马尼亚作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鲁普留学莫斯科应是必然。
1965年,涅戈夫斯教授去世,鲁普改从教授之子斯坦尼斯拉夫为师。用鲁普自己的话说:“我在他那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1966年,鲁普以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校生的身份,参加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与来自16个国家的47位年轻人展开了角逐。进人最后决赛的那天,由于紧张过度而出现丁反胃的生理现象,他练琴完毕站起来时,头部结结实实地撞在墙边突出的木架上。他不顾伤口流血,匆匆以沉重的脚步走进舞台.面对钢琴坐下后,便像当年霍罗维茨一样,以闪电般的第六感觉和纯熟精练的技巧.弹起了指定的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17位评审员的统计显示鲁普夺魁,他额头的痛苦总算得以回报,并得到了总计10,300元美金的奖金和价值400美金的纪念金表。
1967年,鲁普参加布加勒斯特埃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再度夺魁。前苏联年轻钢琴家阿鲁米安同他并列榜首。鲁普在欧洲有过几次演奏会的经历,同时痛感自己怯场的表现,他放弃了克莱本钢琴比赛后所获得的欧洲演蓁旅行的特别附奖。在罗马尼亚比赛结束后,录制了他第一张唱片(贝多芬《第五号“皇帝”钢琴协奏曲》),便匆匆回到莫斯科继续深造。其中多半原因是他思念恋人伊丽莎白·威尔逊(蕾莎)而放弃这次旅行的。蕾莎是英国驻莫斯科大使丹科·威尔逊的爱女,师从罗斯特罗波维奇专攻大提琴,与鲁普同校。1974年获准出国的罗斯特罗波维奇到英国后最初的寄居场所就是牛津的威尔逊家。 1969年,在蕾莎极力怂恿下,鲁普参加了英国里兹国际钢琴比赛。鲁普认为:这次比赛是“最有价值”的,他说:“是否是好的比赛,关键要看评审员的素质,不至于为政治因素而左右。”
比赛结粜:全体评审员一致评定鲁普获得第一名。英国许多老资格的音乐评论家似乎也为他在里兹的出色表现而感到震惊。成绩揭晓后,英国各报刊杂志没有象以往历届大赛后激烈的争论不休,而是毫无疑义地对鲁普大加赞赏:“他在演奏时的神魂不定与那堪称无比敏感的手指结舍的异常密切,表现出一颗富于浪漫色彩的心。……这是空前绝后的名人绝技,千人中仅此一个的抒情钢琴诗人。
1972午7月,鲁普和蕾莎举行了婚礼,他们没有肆筵设席,两人只是相谐至所住的北伦敦户藉登记所,悄悄提上结婚呈报书而已。
随着再度夺魁,鲁普真正的演奏资历在国际上得到了承认。他几乎与英国所有的乐团进行过合作,柏林爱乐乐团、罗马尼亚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等各大演奏团体的邀约也接踵而来,他曾与戈登伯格、郑京和等小提琴家同台演出。1972年正式和英国DECCA唱片公司签约.
TOP
5#

鲁普的钢琴艺路不宽,以他的演奏会和所录制的唱片来看,主要都是以贝多芬、舒伯特和舒曼的作品为主,另外还演奏格里格、莫扎特、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并不象有些钢琴家将各种风格的音乐刻意硬套在自己的一个特有的模式上,他抱着非常慎重的态度选择自己的演奏曲目。如果没有相当的自信,他决不会在公开的场合露一手的。
可以肯定,不仅能够使他感到共鸣,而且在钢琴的演奏美感上也能使他感到漪意的,不外乎是德、奥的古典派和浪漫派的作品,同时也是避免单凭指头工夫来取得效果的曲子,因此那些音乐性丰富又极具抒情的作品往往成了他演奏的对象。可以说.鲁普是属于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所演奏作品的内在风格的所谓保守型正统派,尽管有时候也有相当主观性的表现。
笔者佩服鲁普的是,他不以违背自己的特质的曲目作为演奏对象。如果决意演奏现代音乐甚至爵士乐,以他的技巧是绰绰有余的。他平时在家少不了弹奏爵士乐,他很喜欢。一次在演奏会的练琴室里,他突然奏出一段爵士乐,使周圊的工作人员对猛烈的节奏和强烈的触键(他的臂力不小,指挥家普烈文曾经被他无意推了一下而冲出两米之远。)赞叹不已。可是他从不在演奏会上弹奏爵士乐,也无意选用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为演奏曲目。 鲁普曾经说过“无幻想的音乐不适合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