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品发烧(二)------谈谈声音重现与现场 [复制链接]

查看: 7004|回复: 26
21#

爱玩音响 在 2005-7-19 14:21:11 发表的内容
首先感谢楼上各位对“一品发烧”系列的关注,特别是舒存、Dr.PAN、开心果、3L-AUDIO等朋友的指正,我只是将自己不成熟拙见摆于台面与各位共同探讨。再一次衷心感谢。下面我就舒存兄对录音好于现场的看法略做说明,看看是否有一定道理。
记得前几年我们在评价香港流行乐坛“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时,总是说他现场演唱时走调,其实何止一个黎天王,如果你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因为现场紧张而导致音准不佳,跟不上伴奏节奏的比比皆是,其实听过音乐会的都会发现歌手或乐团出现瑕疵的现象,可他们录制的唱片却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说录音好于现场是不足为奇的。现场的魅力在于一种气氛,在这种气氛下人们容易被感染,就像欣赏球赛,坐在电视机前看转播肯定比现场一些后排座位看的清楚,就单说转播时精彩镜头的一次次慢镜头重放就足以比瞬间即逝的现场来的明白,但还是有人到现场去观看。说录音好于现场不足为奇,不等于说录音可以取代现场。现场聆听更加直接,可以近距离感受音乐家们的精彩表演,而且现场演出往往有许多即兴处理的成分,产生互动效果。






现场与录音好与不好指的什么?

所举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这个方面的问题。流行音乐本身就是依靠电声传送声音的,因此, 严格意义上来说,流行音乐的录音没有什么高保真可言。音响中所谈的高保真,更大程度上指的是原声乐器演奏音乐发出声音的保真,因为他更难也更不容易。

其他的我认同楼上 zhongruchao大虾的回答。

http://lts.bbs.net/bbs/01/14468.html
TOP
22#

zhongruchao 在 2005-7-19 16:41:30 发表的内容
从哲学上讲,版主的观点是典型的相对主义,不可取。从科学上讲,有许多错误,除了前面几位提到的,再随便列举几个:
1、“如果在空旷的、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即便是一代名琴斯特拉迪瓦里恐怕也难发出甜美、润泽的声音吧?”实际上剧院声学设计的重点是保持声音的响度,让最后一排的听众听到尽量接近真实响度的声音,至于声音的美化只是副产品而已。只要是好琴不要说在广场上,就是在草原上也照样好听。
2、色彩真实与否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如色温值等,可测可控,而非相对。
3、“按说以一个话筒拾音应该是最接近现场的,因为我们也只有一副耳朵,在音乐厅里也是一个拾音的点。可什么我们可以在乐器齐奏时清楚的分清各种乐器的声音,甚至可以分辨出一件弱奏乐器发出的旋律呢?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大脑对各种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可以忽略其他同样响亮的声音而着重聆听你希望听到的那件乐器发出的旋律。但录音机没有我们大脑的这种功能,只能如实的记录下所有的声音,因此在回放时显得嘈杂不堪。”你忘了听录音时也是要过脑子的。
4、“它是一种电与声的物理运动。而真实的乐器则不经过电子转换,完全是纯物理的振动发声。”电的运动听不到,不论从哪儿发出来,真正听到的只有振动。
5、“怎么可能指望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器材鸣放出与这些各个种类的、价值连城的名琴一样的声音呢?”反正我用几千块的音响放出了几千人的声音,反正都是嗡嗡的一片也没听出差到哪儿去,不知这个账怎么算。
………………

zhongruchao兄既然已经承认好的环境对声音有美化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即使是名琴,声音也同样需要美化。或者说美化后的琴声更好听。其实这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对声音的影响问题,并不是探讨名琴的本身的声音是否好听。我相信在一个声学条件比较好的音乐厅中聆听名琴总会比没经任何处理的空旷场地或草原上效果好的多。关于色彩真实的标准问题,它也只是一个行业标准,真实的参照物是现实的色彩,我已经说过由于显示设备显示色彩的原理与物体本身显示色彩的原理不同,所以显示器显示的色彩只能是接近真实物体的色彩,谁能说自己拥有的显示器显示的色彩与真实的物体色彩一模一样呢?另外,作为一个行业标准的色彩技术指标,也只是用来判断显示设备是否合格的一个依据,而不能说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就说其所还原的色彩就是与真实物体的色彩就是一样的。况且即使有这样一个标准,各个品牌的显示器在色彩还原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否则为什么大家在购买显示器时还要反复挑选呢?
关于音响器材发出声音的原理是通过电与声的物理运动,主要是想说明,器材本身不能产生音乐,必须将记录在软件上的音乐信息进行模拟或电子转换,促使扬声器振动发声。也许是表述的不清晰,让zhongruchao兄产生聆听电运动声音的误解。
至于舒存兄后来的意见,我认为尽管我举的是流行音乐的例子,但在严肃音乐的的现场演出也同样存在,帕瓦罗帝、多明哥在现场演出时都有过失声的现象,可他们的唱片不会。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经常都会存在一些小的差错,我有个专业乐团的朋友,他们每场演出后都会开总结会,总结演出中的不足,而录音则往往会反复修补,直到满意为止。这也是当初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录音作品被人指责修饰的过于完美的原因。
TOP
23#

爱玩音响 在 2005-7-20 15:03:37 发表的内容
zhongruchao 在 2005-7-19 16:41:30 发表的内容
从哲学上讲,版主的观点是典型的相对主义,不可取。从科学上讲,有许多错误,除了前面几位提到的,再随便列举几个:
1、“如果在空旷的、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即便是一代名琴斯特拉迪瓦里恐怕也难发出甜美、润泽的声音吧?”实际上剧院声学设计的重点是保持声音的响度,让最后一排的听众听到尽量接近真实响度的声音,至于声音的美化只是副产品而已。只要是好琴不要说在广场上,就是在草原上也照样好听。
2、色彩真实与否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如色温值等,可测可控,而非相对。
3、“按说以一个话筒拾音应该是最接近现场的,因为我们也只有一副耳朵,在音乐厅里也是一个拾音的点。可什么我们可以在乐器齐奏时清楚的分清各种乐器的声音,甚至可以分辨出一件弱奏乐器发出的旋律呢?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大脑对各种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可以忽略其他同样响亮的声音而着重聆听你希望听到的那件乐器发出的旋律。但录音机没有我们大脑的这种功能,只能如实的记录下所有的声音,因此在回放时显得嘈杂不堪。”你忘了听录音时也是要过脑子的。
4、“它是一种电与声的物理运动。而真实的乐器则不经过电子转换,完全是纯物理的振动发声。”电的运动听不到,不论从哪儿发出来,真正听到的只有振动。
5、“怎么可能指望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器材鸣放出与这些各个种类的、价值连城的名琴一样的声音呢?”反正我用几千块的音响放出了几千人的声音,反正都是嗡嗡的一片也没听出差到哪儿去,不知这个账怎么算。
………………

zhongruchao兄既然已经承认好的环境对声音有美化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即使是名琴,声音也同样需要美化。或者说美化后的琴声更好听。其实这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对声音的影响问题,并不是探讨名琴的本身的声音是否好听。我相信在一个声学条件比较好的音乐厅中聆听名琴总会比没经任何处理的空旷场地或草原上效果好的多。关于色彩真实的标准问题,它也只是一个行业标准,真实的参照物是现实的色彩,我已经说过由于显示设备显示色彩的原理与物体本身显示色彩的原理不同,所以显示器显示的色彩只能是接近真实物体的色彩,谁能说自己拥有的显示器显示的色彩与真实的物体色彩一模一样呢?另外,作为一个行业标准的色彩技术指标,也只是用来判断显示设备是否合格的一个依据,而不能说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就说其所还原的色彩就是与真实物体的色彩就是一样的。况且即使有这样一个标准,各个品牌的显示器在色彩还原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否则为什么大家在购买显示器时还要反复挑选呢?
关于音响器材发出声音的原理是通过电与声的物理运动,主要是想说明,器材本身不能产生音乐,必须将记录在软件上的音乐信息进行模拟或电子转换,促使扬声器振动发声。也许是表述的不清晰,让zhongruchao兄产生聆听电运动声音的误解。
至于舒存兄后来的意见,我认为尽管我举的是流行音乐的例子,但在严肃音乐的的现场演出也同样存在,帕瓦罗帝、多明哥在现场演出时都有过失声的现象,可他们的唱片不会。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经常都会存在一些小的差错,我有个专业乐团的朋友,他们每场演出后都会开总结会,总结演出中的不足,而录音则往往会反复修补,直到满意为止。这也是当初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录音作品被人指责修饰的过于完美的原因。
讲的都有道理,只不过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TOP
24#

算得上是好文章,顶!
TOP
25#

业 在 2005-7-21 11:05:44 发表的内容
片叔也来此?,,要顶!!
TOP
26#

片叔也来此,,要顶!!
TOP
27#

爱玩音响 在 2005-7-20 15:03:37 发表的内容
zhongruchao 在 2005-7-19 16:41:30 发表的内容
从哲学上讲,版主的观点是典型的相对主义,不可取。从科学上讲,有许多错误,除了前面几位提到的,再随便列举几个:
1、“如果在空旷的、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即便是一代名琴斯特拉迪瓦里恐怕也难发出甜美、润泽的声音吧?”实际上剧院声学设计的重点是保持声音的响度,让最后一排的听众听到尽量接近真实响度的声音,至于声音的美化只是副产品而已。只要是好琴不要说在广场上,就是在草原上也照样好听。
2、色彩真实与否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如色温值等,可测可控,而非相对。
3、“按说以一个话筒拾音应该是最接近现场的,因为我们也只有一副耳朵,在音乐厅里也是一个拾音的点。可什么我们可以在乐器齐奏时清楚的分清各种乐器的声音,甚至可以分辨出一件弱奏乐器发出的旋律呢?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大脑对各种听到的声音信息进行了分析,使我们可以忽略其他同样响亮的声音而着重聆听你希望听到的那件乐器发出的旋律。但录音机没有我们大脑的这种功能,只能如实的记录下所有的声音,因此在回放时显得嘈杂不堪。”你忘了听录音时也是要过脑子的。
4、“它是一种电与声的物理运动。而真实的乐器则不经过电子转换,完全是纯物理的振动发声。”电的运动听不到,不论从哪儿发出来,真正听到的只有振动。
5、“怎么可能指望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器材鸣放出与这些各个种类的、价值连城的名琴一样的声音呢?”反正我用几千块的音响放出了几千人的声音,反正都是嗡嗡的一片也没听出差到哪儿去,不知这个账怎么算。
………………

zhongruchao兄既然已经承认好的环境对声音有美化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即使是名琴,声音也同样需要美化。或者说美化后的琴声更好听。其实这里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对声音的影响问题,并不是探讨名琴的本身的声音是否好听。我相信在一个声学条件比较好的音乐厅中聆听名琴总会比没经任何处理的空旷场地或草原上效果好的多。关于色彩真实的标准问题,它也只是一个行业标准,真实的参照物是现实的色彩,我已经说过由于显示设备显示色彩的原理与物体本身显示色彩的原理不同,所以显示器显示的色彩只能是接近真实物体的色彩,谁能说自己拥有的显示器显示的色彩与真实的物体色彩一模一样呢?另外,作为一个行业标准的色彩技术指标,也只是用来判断显示设备是否合格的一个依据,而不能说有了这样一个标准就说其所还原的色彩就是与真实物体的色彩就是一样的。况且即使有这样一个标准,各个品牌的显示器在色彩还原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否则为什么大家在购买显示器时还要反复挑选呢?
关于音响器材发出声音的原理是通过电与声的物理运动,主要是想说明,器材本身不能产生音乐,必须将记录在软件上的音乐信息进行模拟或电子转换,促使扬声器振动发声。也许是表述的不清晰,让zhongruchao兄产生聆听电运动声音的误解。
至于舒存兄后来的意见,我认为尽管我举的是流行音乐的例子,但在严肃音乐的的现场演出也同样存在,帕瓦罗帝、多明哥在现场演出时都有过失声的现象,可他们的唱片不会。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出经常都会存在一些小的差错,我有个专业乐团的朋友,他们每场演出后都会开总结会,总结演出中的不足,而录音则往往会反复修补,直到满意为止。这也是当初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录音作品被人指责修饰的过于完美的原因。


如此空泛而谈,难以得到结果。你该注意一下二个大的问题。

一、说的是演绎还是声音本身?

从声音的角度已经说了,并且给了一个连接,说明了我的看法。从演绎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是现场的录音,剪辑后的录音并不完美。

二、zhongruchao大虾说的实质是什么?

在旷野中聆听原声乐器一样好听,只要是好的乐器本身发出的声音一样是美的。但聆听的距离是有讲究的,因为声音扩散太厉害,需要尽可能靠近乐器。

在特定空间中演奏音乐,并不是为了美化声音。原声乐器的传递声音都有个响度问题,不可能无限远距离传递,因此,聆听是讲究的,特别是人耳对声音很挑剔,西方的很多乐器因此而改进,音乐创作也因此而有变化。

不准备在此继续这个讨论了。如果有兴趣,请看我在立体声的观点:
http://lts.bbs.net/bbs/01/14468.html

回业兄:我不常来这里,只是偶尔看看,更少发言。这个帖子因为影响还很大,所以谈了自己的观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