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香江春夜属于你,布拉德·梅尔度! [复制链接]

查看: 2504|回复: 9
1#

        2005年2月22日,小雨转阴,天色迷离,不冷不热。

    维多利亚海湾能见度不高。来来往往的船只都放慢了速度,生恐与人家发生“亲密接触”。

    我一大早就从CS飞到深圳,马不停蹄地赶车,经罗湖口岸进了香港,连行李都来不及搁到旺角的酒店里,继续马不停蹄地赶路,依次换乘火车、地铁和出租车之后,才于中午1点钟及时赶到位于港岛干诺道中的丽嘉酒店,对早已等候在2105房间的布拉德·梅尔度(BRAD MEHLDAU)作了个人专访,之后又于下午4点在同一地点对同样来参演第33届香港艺术节的墨西哥印第安女歌手丽拉·唐丝(LILA DOWNS,也就是在2003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演唱电影《弗里达》插曲的那位女歌手)作了个人专访,然后才忙中偷暇地乘车过海到旺角,把行李卸在了酒店里,到一家“大家乐”填了填肚子,再一身轻松地回到中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来到爱丁堡广场,来到正对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大会堂,进入人头攒动的大堂。在那些等候入场的观众中,多见金发碧眼、温文尔雅的老外,当然更多见或操英语或讲白话(广东话)的本港人士,红男绿女软语轻笑,人人脸上都显露出一种兴奋的色彩——那是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布拉德·梅尔度爵士三重奏演出的热切期待。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43261360.jpg[/upload]

  
        至于我本人,虽然在这短短的一个白天之中已经奔波千里、辗转辛劳,但一旦置身于这些候演的观众之中,我就丝毫也不再觉得疲乏,因为我可能比他们更加兴奋——刚刚在酒店里和我围炉而谈过的布拉德·梅尔度,这位小我两岁的艺术家,这位年轻一代爵士钢琴家中的大师圣手,一会儿就会偕他赖以成名的顶尖三重奏组合出现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的舞台上,向我、向全场来自天南地北的爵士迷们展示他们那一直为世人称道、几臻无上境界的“三重奏的艺术”了······

    在此前与我围炉而谈的半个多小时时间中,形容俊朗、谈吐爽利、斯文有礼的布拉德·梅尔度其人已经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多年来我听过的数张布拉德·梅尔度及其三重奏的专辑唱片又使我对他的艺术个性与整体风格有着比较充分的了解。自1995年推出自己的首张个人专辑至今,布拉德·梅尔度已经推出了十余张专辑唱片,其中的大部分就是以他素享盛誉的钢琴三重奏形式演录。他与自己的长期搭档——低音提琴手拉里·格雷纳迪尔(LARRY GRENADIER)、鼓手乔吉·罗西(JORGE ROSSY)合作逾10年,所灌录的“三重奏的艺术”(THE ART OF TRIO)系列的5张专辑唱片出一张就绝对“火”一张,赢得评论界和乐迷们的一致推崇,其中,1999年推出的第4辑还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奖最佳爵士演奏专辑奖的提名,而美国权威的爵士乐杂志《重拍》(DOWNBEAT)等专业媒体也给予了他多项最高级别的表彰,说他“荣誉等身”是绝不为过的!深厚的古典钢琴素养、玲珑剔透的艺术感触、个性凸显的艺术意识、轻盈到位的手感以及将古典气质渗透于爵士乐、将自由即兴的爵士精神与浪漫化的抒情叙事曲式巧相融合的演奏风格,构成了布拉德·梅尔度迷人的艺术魅力。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7143092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52730144.jpg[/upload]


        当然,爵士乐的魅力就在“现场”。在这样一个香江春夜,布拉德·梅尔度走上香港艺术节的舞台,在离我咫尺之遥的地方“秀”出他的无穷手段,作为一个老牌爵士乐迷,我又幸何如之?

    8点差5分,我坐在了厅中2排靠右一点的座位上。8点整,棕发碧眼的布拉德·梅尔度以那一身我在酒店房间里看到的装束——质地很好的黑色拉链夹克上衣、灰色裤子以及长统皮靴——带领他的两个伙伴一同从右侧走上舞台。

    布拉德·梅尔度爵士三重奏的首度访港演出,正式开始了。

    正如之前布拉德·梅尔度自己在和我交谈时告诉我的以及此次演奏会的场刊中文字说明的那样,鼓手不再是已经与布拉德合作了10年的乔吉·罗西,而是已到不惑之年的另一位著名鼓手杰夫·巴拉德(JEFF BALLARD)。布拉德告诉我,一直在三重奏中担任鼓手的乔吉·罗西其实还是一个优秀的爵士钢琴家,他现在想花更多的精力在钢琴演奏以及作曲事业上,久有去意,于是他们友好分手,乔吉留下的鼓手空缺由同样也很优秀的杰夫·巴拉德来补上···其实,早在去年9月,我就在“爵士当铺”网站看到海外网友发来纽约著名的“前锋村”(VILLAGE VANGUARD)爵士乐俱乐部的演出信息,发现杰夫·巴拉德出现在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的阵容中。所以,此时我并不觉得意外了,只是希望杰夫·巴拉德能够抖擞精神使出绝妙手段,和布拉德以及拉里一起撞出灵感“火花”,令我辈乐迷不虚此行。

    果然,这场历时110分钟的布拉德·梅尔度爵士三重奏演奏会,终究没有令我失望。

    开场第一曲,布拉德·梅尔度选的是已故美国音乐大师、百老汇剧作名家及词曲作家科尔·波特(COLE PORTER)的名作“YOU GOT SOMETHING TO ME”,演奏时间长达10分多钟。静坐在琴凳上的布拉德,显现出的是十二分的自信与惬意,当世最优秀爵士钢琴家的那种独有风采,一点一点不惊不诧地流逸了出来。他的上身斜斜地背对着观众,头垂得低低的,十指在那架斯坦威D型9呎钢琴的黑白键上即兴而流畅地游走,在钢琴琴体深黑的背景映衬下,他的肤色显得特别白晰···他那双手简直都是魔力之手,左右并行,使开了“车轮”战法,或者右手为主左手伴和,或者左手为主右手伴和,或者左右手同时分别在低音区和高音区弹奏不同的主题乐句,各见心思而又并行不悖,亦有很多段落则是任由他那只玄妙的右手以轻盈精巧的触键在即兴地铺陈延伸,那一种自由变奏的高妙意趣,真是令人闻之心醉!以我对布拉德演奏风格的认识,他并不追求很多爵士钢琴家所追求的那种电光石火一般迅捷无伦的即兴速度感,也不追求那种计算机般绝不错漏一个音符而又缺乏灵性的技术,他的个人妙技就是在此次演出首曲当中进行的这种轻盈而稍慢的即兴弹奏,极为悦耳动听,而又绝不会给人流俗肤浅之感。他的演奏听上去很有叙事曲的特点,有倾诉感,有抒情意味,还有歌唱性。他的左右手之间常常展开精彩的对答,此起彼伏,和谐唱和,就像一个故事讲述者在客观地讲述一个情感故事。他的单手活动范围都不一定很大,常常只徘徊在十数只琴键之间,但即便是那样,他也总是能够出人意料而令人兴奋地弹出千变万化的旋律,旋律的优美蕴蓄、节奏的轻盈多变以及和声的寓繁于简,在他的单手弹奏中也表现得那么地充分······极其投入于黑白键世界的布拉德·梅尔度当然不会抛开与两位伙伴的交流应答,他无疑给予了伙伴们以很大的即兴自由,然而他又以自己优雅惬意的旨趣和优美抒情的叙事化方式引领着伙伴们。意识交汇,思想碰撞,旋律、节奏与和声精妙非常,在他们看似平缓的音乐泉流下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岩浆。低音提琴手拉里·格雷纳迪尔也还很年轻,脸色苍白,鬈发稍乱,着白色衬衣,一看就是很“敏感”的那种乐手。与布拉德已经合作有10年之久的他自有那种毋庸置疑的绝对默契,意识与布拉德堪堪合拍,技艺已经达到很高境界,左手揉弦非常流畅而毫不生涩,右手拨奏或疾如奔雷密雨或缓若和春微风,力度变化多端,既体现出自己节奏声部的独立个性又绝不会与布拉德的钢琴发生冲突,在节奏中恰如其分地流泄出一定的叙述旋律,令听者感到他也和布拉德一样在讲述故事,那种个性的执着与共性的宽容在他和布拉德以及鼓手杰夫·巴拉德的互“JAM”之中表现得恰到好处,难怪布拉德在和我谈话时坦承他自己从拉里以及乔吉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说到鼓手杰夫·巴拉德,此次恐怕真是令众多听惯了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录音从而对他们新近换“将”很是不以为然的在场乐迷们大跌眼镜!正是因为10年来乔吉·罗西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是这个名声赫赫的组合中那极其重要的“三分之一”,所以,他的离去令太多的人——包括评论家和乐迷——感到很不习惯。说起来,这就像把钢琴大师凯斯·杰瑞特(KEITH JARRETT)三重奏中的鼓手杰克·德约尼特(JACK DEJOHNETTE)或者比尔·伊文斯(BILL EVANS)三重奏中的鼓手保罗·马田(PAUL MOTIAN)换下来而由一个相对陌生的鼓手取而代之一样,的确着实令人难以接受。说实话,演出开始前我自己对杰夫·巴拉德的能力就吃不准,而在大堂侯演时我还听到一些观众在小声议论杰夫·巴拉德其人,怀疑他能否胜任这个原本属于乔吉·罗西的重要位置,总而言之,绝大部分人对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中的新鼓手杰夫·巴拉德是抱着审视与批评态度的。然而,和乔吉·罗西一样杰出的杰夫·巴拉德,仅仅在这一首开场曲中,就很快以自己超凡的表现打消了大家的疑虑。这位已经人到中年的秃顶名将,鼓技几乎已到化境,似乎周身都是节奏、周身都是妙不可言的切分,意识高妙,感觉敏锐,无论是套鼓的轻敲小击,还是刷打的诸般妙用,都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他无可置疑的超凡灵性。他那不露痕迹的节奏辅助甚至牵引,对于布拉德·梅尔度以及拉里·格雷纳迪尔来说无疑都是很有启发的,而他和布拉德以及拉里的合作才开始不久,倘若假以时日,他和后两者的融合度肯定会更好,这支新的布拉德·梅尔度爵士三重奏的整体水准完全可能超过以前乔吉·罗西担任鼓手的时候······

    开场一曲奏罢,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就当之无愧地得到了满堂彩!

     第2首曲子是英国著名民谣歌手尼克·德拉克(NICK DRAKE)的作品《太阳背后》(“THINGS BEHIND THE SUN”)。在去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个人独奏会上,布拉德·梅尔度就曾改编演奏过这支曲子,其实况被收录在他那张相当畅销的现场录音大碟《东京演奏会》当中,此番奏来,不由我不心醉神迷!布拉德·梅尔度再度把他那在前辈大师比尔·伊文斯、凯斯·杰瑞特甚至艾罗尔·加纳(ERROLL GARNER)的风格间自由游走的个性化艺术气质流露得淋漓尽致,而在他那招牌似的古典化浪漫韵致中,人们又可以“听”到古典钢琴大师霍洛维茨的些微影子···为了这样的演奏,他应该是调集了全身所有的官能吧?那种旁若无人的神态,那种寓专注于自在的精神状态,隐隐然显露出大师般慑人的气度。他的左右手依然是那样娴熟自如地在黑白键上如微风一般轻盈地掠过,触键虽轻盈有加,情感却贯注得十分深沉,呈现出一种精神与情趣的奇特魅力。他是自我的,他是主观的,他是旁若无人的,他也是心照周遭的,他与低音提琴和鼓在交汇、在碰撞并且在相互牵引···拉里·格雷纳迪尔在此曲起始时有一大段低音提琴SOLO。他显得更加敏感,或者可以说是显得更加地神经质,而在这样需要付出全部心神来演奏的时候,这样的神经质无疑是一种必需而又难得的气质。坐得很近的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那拨奏着的右手透露出苍白而粗大的骨节,揉着弦的左手手指纤长而透着力度,那一种在弦上的自由滑行,又显露出了他充分的自信。这支曲子,拉里和布拉德已经合作演录过多次,彼此早已是驾轻就熟了,而新来的杰夫·巴拉德却也丝毫不显得生份,以他非凡的悟性与精湛的技巧与布拉德和拉里“JAM”得生气盎然。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这样一种即兴酣畅的“JAM”,在外表上并不显得多么火热——布拉德慢速而即兴地在黑白键上展开他的浪漫诗意叙事之旅,而拉里和杰夫也似乎矜持和专注于自己的演奏,但他们之间那种默契与快意的交流与激励却是极其顺畅而难能可贵的!咱们中国有古话说“大象无形”,我以为拿来形容布拉德、拉里和杰夫3人这种不露痕迹的互“JAM”之意境亦是再合适不过!

       《你了解得还不够》(“MORE THAN YOU KNOW”)这支曲子,在此次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演奏的连安可曲在内的10首乐曲中,显露出了一种特别而迷人的气质,那就是“性感”。布拉德似乎缩紧了身子,锁骨好像都扭结在了一起,两手之间的跨度也毫不宽大。他又在叙事了,双手小幅度地游行在琴键上,非常缓慢地叙述,就像一壶冷酒,在文火慢烤下会变得炙热,点点滴滴流露出他自己喜爱的福音音乐的韵味。冷酒热了,布拉德的姿势也“热”了,随着叙述的进展,他的上身开始较大幅度地左右扭动,肩膀、手臂和手指的举动也显得有些夸张了,而拉里和杰夫两位呢,也以极度的敏感和默契的心照同步呼应着布拉德的“神游物外”。之后,拉里和杰夫暂时收手,任由布拉德展开一段长约5分钟的即兴独奏,结束时再次呼应了主题······我一直觉得那些敏感到极致的艺术家们会显得特别“性感”,而布拉德和他的伙伴们在此曲中的情状就佐证了这一点。

        《你的一切》(“ALL THE THINGS YOU ARE”)是美国音乐大师杰瑞姆·科恩(JER0ME KERN)的作品,在此曲的演奏中,布拉德·梅尔度再次在叙事曲般从容的情感流泄中令人领略了他那似乎与生俱来的古典韵致。布拉德早在5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古典钢琴,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古典钢琴根基,15岁时开始在爵士乐俱乐部中演奏。在1988年迁居纽约之后,他迅速在东海岸爵士音乐圈里建立了自己的名声,曾先后与杰出的青年萨克斯手约舒亚·雷德曼(JOSHUA REDMAN)、低音提琴手克里斯丁·麦克布莱德(CHRISTIAN MCBRIDE)、鼓手布莱恩·布莱德(BRIAN BLADE)以及前辈萨克管大师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低音提琴大师查理·海登(CHARLIE HADEN)、萨克斯手李·柯尼兹(LEE KONITZ)等合作过。他是个很善于学习和开创自我风格的人。他是个地道的爵士钢琴圣手,但是从他自小接受的古典钢琴教育里,他受到了巴赫、勃拉姆斯和巴托克等作曲家作品的巨大影响,而在成年后,接触到了大量的民谣、摇滚乐和福音音乐作品,他又自然而然地从“甲壳虫”摇滚乐队、民谣歌手保罗·西蒙(PAUL SIMON)和尼克·德拉克等人的音乐中汲取了养分。他的艺术视野极其开阔,心胸开放,不仅在个人风格上独树一帜并保持着可塑性,而且善于将众多其它音乐领域的名作拿来改编诠释,赋予它们崭新的精神内涵与爵乐色彩。他改编过“甲壳虫”的名曲《大自然母亲之子》(“MOTHER NATURE’S SON”)和“ELEANOR RIGBY”,也改编过保罗·西蒙的名曲《弃爱50法》(“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当然像格什温那首传唱不衰的名曲《有人在注意我》(“SOMEONE TO WATCH OVER ME”)也在他的改编之列。此次他演出的第6曲《她正在离家而去》(“SHE’S LEAVING HOME”)就来自“甲壳虫”,是“甲壳虫”的核心人物之一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创作的,原曲就收录在“甲壳虫”那张堪称不朽的专辑《胡椒军士的孤心俱乐部》当中。

    在此次演出中有个小插曲,说来还真令人莞尔。布拉德·梅尔度和伙伴们一曲奏罢,观众们掌声雷动、经久不绝。布拉德在琴凳上回过身来面向观众致意,然后又回过身去,和其他两位乐手一样拿毛巾擦了擦脖子上的汗(他们演奏每支曲子几乎都长达10分钟以上,心力和体力的耗费都是相当大的,所以几乎每支曲子奏罢他们都会要擦擦汗),手指落到琴键上,正要开始演奏下一曲,忽然,从观众席中部前边靠近我座位的一个少女身边传出了手机振铃声——这种铃声还是那种音乐铃声,约两秒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都带着强烈的不满向她侧目而视,布拉德显然也听到了,但他连头都没回,却以非常娴熟而轻盈的指法在琴键上即兴弹出了手机振铃里的那段旋律,时间用了不过两秒,听上去像是抗议更像是调侃。包括我在内的全场观众迅速地反应过来,不禁齐声轻笑,深为布拉德其人的深厚涵养、恰到好处的幽默感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所折服。认真想来,那位传出铃声的香港少女应该会永世都记得她在布拉德·梅尔度这位当世爵士钢琴圣手的演奏会上引起的这个小小插曲吧?

    奏完8曲,布拉德和拉里、杰夫在全场观众们极其热烈的掌声中谢幕退场。不过,虽然他们已经演奏了90多分钟,虽然他们已经相当疲乏,但是,完全听上了瘾、HIGH到了极点的观众们可不会管这么多。我们继续鼓掌,大力地不停地鼓掌,那声势简直可以把大会堂音乐厅的屋顶都掀翻!布拉德和他的伙伴们自然善解人意,自然又返场回到了舞台上,各就各位,奏起了安可曲《退场音乐》(“EXIT MUSIC”)。这支曲子本是兼擅作曲的布拉德·梅尔度为一部影片配写的音乐,此番奏来,依然令人迷醉不已,他那左右手的默契和鸣,还有拉里与杰夫的高妙配合,依然是精彩绝伦、几近完美!此曲奏罢,布拉德和伙伴们依然在响如巨潮般的热烈掌声中谢幕退场,之后观众们鼓掌更烈,似乎个个都甘愿把双掌拍烂,当真是万分期待!约摸过了1分多钟,布拉德·梅尔度爵士三重奏这3位顶尖高手终于再度返场,给全场观众献上了最后的绝演——《河人》(“RIVERMAN”)······

    随着如潮的退场观众,我走出了灯火辉煌的香港大会堂。刚刚亲历了一场极其令人兴奋与满足的布拉德·梅尔度三重奏爵士盛演,我这个老牌爵士乐迷的心情又哪里平静得下来?心底深处的那种兴奋与满足使得我不愿马上回下榻的酒店。我漫步在香港大会堂旁边的爱丁堡广场,看着中环的不夜街景,又走到码头边观赏着维港夜色,从心底里向布拉德·梅尔度致意——

    这个香江春夜属于你,布拉德·梅尔度!
分享 转发
TOP
2#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10376083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10543379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4251411651437.jpg[/upload]
TOP
3#

为什么,有人的脸会花?!
TOP
4#

zjize 在 2005-4-25 15:10:08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有人的脸会花?!


看你下次不想上台都得上哦!叫你上去晾一晾!是吧,R---?哈哈![upload=gif]Upload/200542516144384831.gif[/upload]
TOP
5#

喜欢这种形式的JAZZ三重奏!简单明了!
牛筋的味道如何?
TOP
6#

zjize 在 2005-4-25 15:10:08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有人的脸会花?!


不是长得太帅就是太。。。哈哈
TOP
7#


想来,这也只不过是今年香港艺术节其中一个闪光吧,还有呢?
TOP
8#

贴几张唱片他的封面上来瞅瞅.:)
TOP
9#

天哪,每一首曲子都分析得这样详尽深入,真是爵士超人哟。
MYDISC大侠不必羞涩,我们不是已经在去年的聚会录像中领略过您的风采了吗?
TOP
10#

松风 在 2005-4-26 10:55:14 发表的内容
MYDISC大侠不必羞涩,我们不是已经在去年的聚会录像中领略过您的风采了吗?


        :)

    因为赶着做个工作,那天凌晨4点钟我才睡下,6点钟就起了床,洗漱之后就往机场赶,所以当天睡眠是严重不足的。到港后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背着个70升的大背包),进BRAD等候的房间时实际上已经比约定时间迟了5分钟,只不过我在乘地铁过海时就给了陪同他的艺术节工作人员电话说我肯定会迟到了)···进入那房间时,我已经是汗流浃背,只好对BRAD表示一点歉意···

    所以,我那时候的脸面上可真是“风尘仆仆”,还是不让大家看到为好···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