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 在 2005-3-27 22:06:22 发表的内容 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到一个话题:是什么原因使西方社会在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会有那么多人笃信宗教。现在想来,肯普夫演奏的巴赫就是答案。 我热爱巴赫,他让自己、演奏者、听众都通过音乐歌颂神,并得到神的抚摸。
|
其他不提,有个问题值得一提,巴赫所处的年代,正好是马丁路德改革宗教的时代。巴赫本人是新教路德宗的信徒。但问题是因为当时宗教(其实现在也是)党同伐异,口水战、拿刀拿枪真家伙地干都有,所以那时很多信徒对于新教和天主教两方,概念不清。巴赫自己虽为新教教徒,但是他的鼎鼎大名的《b小调弥撒》,就是新教的“敌人”天主教的弥撒体裁。只是由于新教废除了弥撒里面的“奉献”一段,所以巴赫在弥撒里面没有写这一段。
可以很肯定的是,巴赫在他创作的高峰期,没有严格的新教观念。现在北美这边的宗教,以原教旨派基督教较多;而在西欧天主教也不太示弱。但是现在来看无论是哪一边,他们的教义和教徒的自圆其说,已和巴赫时期的宗教改革相差甚远,所以假如不是我们故意牵强附会,巴赫的音乐何来与现今的基督教教义吻合?!
西方国家我不敢全部保证。但对于美国,基督教很昌盛吗?似乎没什么迹象哦!美国的几位国父:华盛顿、杰佛逊、富兰克林、潘恩,全部都是不信教者;历史上伟大的总统林肯,也是不信教者;美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里,声明自己是坚定的无神论者的比例是92%;美国的联邦法律规定公立学校里面不允许传道;历年来很多教徒想通过立法使得宗教进入法律,结果没一次成功。也有因为想布道而违法法律的,被告上法庭,每一次都是被告败诉。
当然什么人会告诉你“基督教在西方社会里是主导?”——都是牧师说的。我在这边个个星期周末都去教堂聚会聊天,他们传道的手法我熟悉得很。通读圣经后我敢说,假如牧师跟你宣传基督教都是宣扬善良的话,那么他们绝对是把圣经断章取义。
欣赏巴赫的音乐,我们是欣赏其艺术价值。对其中的宗教内容,我们应该以看历史事件的观念去认识。我甚至觉得美国法律对于宗教的管制还不够国内做得完美:国内禁止非法集会,禁止家庭团契的作法,非常好!美国的法律,由于逻辑性的描述比较拗口,所以禁止的力度、执行起来的方便性不够国内法律来得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