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买了一张瓦格纳的"the ring without word",TELARC出品,马泽尔指... [复制链接]

查看: 1889|回复: 5
1#
买了一张瓦格纳的"the ring without word",TELARC出品,马泽尔指挥.结是发现了这篇文章,想和DX们讨论一下.

尼采与瓦格纳

尼采有这样一段评价瓦格纳的文字:瓦格纳的音乐迎合那些门外汉或者对音乐一知半解的人们的“趣味”,并给予他们迷乱和癫狂的借口以及力量。拜罗伊特所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瓦格纳所谓的大歌剧以表面的堂皇掩盖内在的粗俗,是个巨大的假象,是音乐的迷信,甚至是一场低级愚蠢的暴动。
尼采,这位曾经挚爱瓦格纳以及瓦格纳的音乐并一度做有大量音乐作品的哲学家曾经看到瓦格纳的音乐一些潜在的“危险”或者说“毒性”,并善意地指出。不知瓦格纳本人最初听到那些善意的劝解时是否怀疑过自己坚持多年的信念,大概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笑置之。于是,当两位巨人终于反目,尼采几乎是毅然决然走向长他三十岁的瓦格纳的对立面。
  
确切地说,是瓦格纳背叛了那段著名的友谊。尼采说:上帝死了。
然而尼采毕竟曾是道地的瓦格纳迷,直至孤独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他的文字仍会时常提到瓦格纳、瓦格纳的大歌剧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朋友,痛饮这艺术的琼浆吧!不会有更好的方式来麻痹你的灵魂了,将所有阳刚之气都投入到这片玫瑰花丛中吧!这个老家伙竟用如此恶毒的手段向我们挑战!多少自由、怯懦而又无所寄托的灵魂被这魔幻般的迷乱音响所诱惑!
  
我这人好酒,偶有贪杯的劣迹,有时听瓦格纳就会有醉酒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像尼采所言:瓦格纳的音乐使人迷醉。如此,我想最好是在似醉非醉半梦半醒之间,音乐是迷乱而癫狂,酒精度恰到好处时会使人混沌麻木,两者混合起来,其麻醉作用将发挥到极致,摧毁任何什么人的意志应该不在话下,甚至是和音乐有关的一切的一切。
那么,这个混合体与毒药有何分别?我不禁要问,这样的音乐还能称为音乐么?这些是我需要的么?
看来尼采终究是尼采,在这方面也无人能望其项背。这些是尼采耳朵里的瓦格纳,我的功力尚浅,浅得可怜,根本不能达到他那样的境界,哪怕是十之一二。
  
如果尼采是神,那么瓦格纳也是神;如果瓦格纳是堂吉诃德,那么尼采绝对不会是桑丘。瓦格纳曾经是尼采的神,而瓦格纳最终的神只是他自己,不是《自由射手》,也不是贝多芬。这就是矛盾的必然,是决裂的根源。
瓦格纳的存在就是要革新就是要独树一帜,他所达到的高度再无人企及,这是事实。瓦格纳在《黎恩济》之前的几部歌剧虽然并不成功,但是日尔曼人那种特有的戏剧性已经有所显露,随后为瓦格纳赢得无数掌声的《黎恩济》应该是德国歌剧史上一次不可忽视的飞越。而《漂泊的荷兰人》已经很有深度了,即使从文学的角度也应得到很高的评价,这是瓦格纳最受欢迎的作品,一部真正的艺术杰作。也有人说这部歌剧好听,是因为剧情感人,充满了诗意。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我想还是因为《漂泊的荷兰人》占用听者的时间比较少罢,即使“愤怒”的尼采也能接受。当然,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尼采的“愤怒”是那以后很多年的事了。
《漂泊的荷兰人》并未沿袭《黎恩济》取得成功的那条路线,瓦格纳在这里否定了自己的过去,所以《漂泊的荷兰人》刚刚问世时并没有获得多少掌声,但是瓦格纳却坚定地走了下去,一条他热爱的不归之路。 “荷兰人”以及之后的《汤豪塞》和《罗恩格林》好像三级台阶,已经可以初步显现瓦格纳后期大歌剧的基本面貌,仔细听过这三部歌剧,你就不会否认瓦格纳是天才了。
  
在这里请允许我通过《汤豪塞》来管窥一回逐渐走向成熟的瓦格纳音乐的面貌。
先抛开管弦的干扰,来听听完美的人声,音响发烧友一定会举双手赞成。《朝圣者的合唱》,一首无伴奏合唱曲,如果音响设备一流或者干脆到剧场里去,你一定会叹为天籁。男高音声部演唱的主旋律明朗开阔,线条持续而又鲜亮,正好是人类听觉最适合的程度。盘桓在主旋律下方的低音声部,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伴奏声部丰满、圆润且富于变化。此时音乐的整体仿佛变成了有声的图画,明暗变幻,色彩纷呈,隐约间,你还能感觉到那层层的声浪在游走。这就是瓦格纳式的奇妙和声,光彩照人,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而非简单的听觉感受。我认为这段音乐奇妙而和谐,应该成为赞美诗的典范。
再来听《汤豪塞序曲》,难道不是纯音乐的教科书么?!这首乐曲的演奏时间大约是十五分钟,其结构之庞大、乐思之完整、曲式之独立以及个性之鲜明使我不禁发问:这是歌剧序曲么?应该可以划归标题音乐范畴了。
布鲁克纳《c小调第一交响曲》的总谱曾经易稿,但第一乐章的改动并不大,其中正有《汤豪塞序曲》的影子。小提琴部和铜管相互呼应的怪异的第一主题以及柔美的第二主题之后,“汤豪塞”出现了——布鲁克纳对瓦格纳的景仰可称得上是无以复加,在这个乐章里他便是一再引用《汤豪塞序曲》中那个富有英雄气质的弦乐段落。
布鲁克纳一定是很爱《汤豪塞》的,当然还有瓦格纳颠峰期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我有个题外之提:布鲁克纳的精神分裂和瓦格纳的音乐是否有关,好像至今仍是一个谜。
  
情绪激昂的尼采从《汤豪塞》中听出的却是蛮横和俗不可耐,如果真是那样,单说这首完美的序曲,又怎会经常见于世界各地的音乐会呢?即使在中国,每年大大小小的演出活动频仍,经常会听到这首序曲,比如“上海之春”,比如北京音乐厅的古典音乐演出季。
  
或许是尼采的神背叛了他,因此他才决定做回自己的神。但他毕竟深爱过瓦格纳的音乐,他在贬斥音乐家瓦格纳是催眠术师是油画匠的同时不忘加上“伟大”两个字。
  
好思佳
2003.12.25 岁末冷拼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家没什么可说吗?听了瓦格纳的音乐真会成疯子?或是成为纳粹的接班人?或是会成为犹太人的敌人?
TOP
3#

布鲁克纳的精神分裂?没听说过。听了瓦格纳的音乐不会成为疯子,我们没有尼采的深度和气质。如果真疯了那可是天才了。
TOP
4#

因为尼采(的本质)是疯子,所以他才听瓦格纳的音乐。
而不是因为他听了瓦格纳的音乐才变疯的。
TOP
5#

新一期的爱乐有介绍尼采,有空可以去看看
TOP
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