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Gramophone100大榜单 [复制链接]

查看: 3473|回复: 10
11#

Grammophone选出DG TOP 100之三
DG 051
马勒:大地之歌/阿莱沙、法丝宾达,朱里尼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DG 413459-2/录音年代:1984年/录音地点:柏林爱乐厅录音师:Klaus Scheibe/制作人:Gunther Breest、Hans Weber
《大地之歌》算起来应该是马勒的第九号交响曲,不过为了避开「第九」的忌讳而不称为交响曲。朱里尼的版本是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录音,因为EMI的克伦培勒版与Decca的华尔特版都太过强势,再加上新近戴花的Philips海汀克版,爱乐者很容易就被模糊了焦点。朱里尼阴沉深入的指挥,加上柏林爱乐缜密精妙的演奏,给人极大的心灵震撼。阿莱沙也难得的放大了音量倾力讴歌出毫不修饰的热情,法丝宾达在〈告别〉的演唱不逊于费丽儿的名演。
DG 052
孟德尔颂:交响曲全集/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DG 415353-2 4CDs/录音年代:1984年/录音地点:伦敦圣约翰史密斯广场/录音师:Klaus Hiemann/制作人:Rainer Brock
算起来在DG曾经录下孟德尔颂完整五首交响曲的,也只有卡拉扬与阿巴多两人。卡拉扬尽管指挥相当精妙,维持长句的音乐张力无人能及,但是阿巴多却更能激发出乐曲的生命力与活力。请听听有标题的三首《苏格兰》、《意大利》与《宗教改革》吧,阿巴多无论是快是慢,都显得悠然自得的沉溺在美妙的音乐里,那奔泻而出,一气喝成的畅快感的确极具特色。这是阿巴多伦敦时期的名演之一,也是阿巴多最具代表性的录音。
DG 053
孟德尔颂:弦乐四重奏/梅洛斯四重奏/DG 415883-2 3CDs/录音年代:1977年2月~1981年10月/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Wolfgang Stengel、Heinz Wildhagen/制作人:Dr. Steven Paul、Dr. Rudolf Werner
孟德尔颂的弦乐四重奏,虽然在历史地位上不及贝多芬,在重要地位上不及海顿,但却是充满巧思与灵感的珠玉之作。要知道,孟德尔颂只活了不到四十岁,这些作品也因而更形珍贵。梅洛斯的演奏颇能展现孟德尔颂天才般的旋律线条,四位独奏者更保有良好的默契与生动的表情,因此整个音乐的进行是灵动无比的。相信许多人在听过之后,都会对这些旋律优美、搭配巧妙的乐曲产生极大的兴趣。
DG 054
孟德尔颂:《无言歌》/巴伦波因/钢琴/DG 453061-2/录音年代:1973年6月、1973年12月/录音地点:巴黎、伦敦/录音师:Hans Peter Schweigmann/制作人:Gunter Breest、Cord Garben
在当今的钢琴家兼指挥家之中,巴伦波因无疑是身价最高的一位,行情还在阿胥肯纳吉与普雷特涅夫之上。原因无他,在于这位当年的音乐神童对音乐敏锐而细微的洞察力。这种特质,在这个《无言歌》之中表露无疑。在巴伦波因手下,每个音符都清澈宁静的流泄出来,孟德尔颂的美妙旋律被营造得无比自然动听,又兼有歌唱线条般的美感。经过OIBP系统处理后的声音,比起从前画廊系列的音质有明显改善。这是目前《无言歌》的最佳演奏版本。
DG 055
米亚斯柯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麦斯基/大提琴,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DG 449821-2/录音年代:1995年11月/录音地点:莫斯科音乐院/录音师:Rainer Maillard、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Nigel Boon、Christian Gansch
在苏联瓦解多年后的今天,在去回想「投奔自由」这件事似乎是已经很遥远陌生的了。麦斯基于1972年离开苏联之后,足足有廿三年时间未曾再踏上故土。这张录音是麦斯基于1995年再度回到睽违已久的祖国时,在莫斯科音乐院所留下的纪念录音。普雷特涅夫仔细而妥贴的处理着每一个音符,给麦斯基很大的展现空间。而麦斯基也以接近极限的优异技巧,完全征服了这两首俄国近代最重要的两首大提琴协奏作品。录音相当优秀。
DG 056
莫扎特:交响协奏曲/帕尔曼/小提琴,祖克曼/中提琴,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DG 415486/录音年代:不详/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不详/制作人:不详
这是在以色列的台拉维夫实况演出录音。众所周知,帕尔曼与梅塔是极为支持以色列的,因此经常排出时程前往以色列各地演出以飨乐迷,而梅塔与以色列爱乐更是情谊深厚。帕尔曼与祖克曼这对哥俩好一直有极佳的默契,EMI有一张二重奏可为左证。这首交响协奏曲中,祖克曼放下小提琴改用中提琴,帕尔曼缜密鲜美的演奏依旧,加上梅塔妥贴的速度配合,实在是一次几近完美的演出!不过问题是这张唱片目前已经难找,只能去唱片行碰碰运气了。
DG 057
莫扎特:第17、21号钢琴协奏曲/皮耶丝/钢琴,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DG 439941-2/录音年代:1993年6月/录音地点:Ferrara喜歌剧院/录音师:Rainer Maillard、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Christopher Alder、Arend Prohmann
皮耶丝的莫扎特早在她年轻之时便已经颇富盛名,今天还有许多人仍珍藏着她在Denon初期所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呢!转换舞台到DG之后的皮耶丝,开始了更耀眼、更闪亮、更具自信的演奏活动,但是她在音乐之中的纯真美丽却仍然不变。您想听听最富童真趣味的莫扎特协奏曲吗?皮耶丝与阿巴多的组合就是如此。著名的第21号协奏曲第二乐章,在闲适优雅的浪漫中又混杂着天真无邪,绝对是令人难忘的演出。
DG 058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K.496与K.502、嬉游曲K.524/皮耶丝/钢琴,王健/大提琴,杜梅/小提琴/DG 449208-2 /录音年代:1994年1月、1995年4月/录音地点:慕尼黑音乐学院、柏林Lankwitz音乐厅/录音师:Helmut Burk、Wolf-Dieter Karwatky/制作人:Helmut Burk、Christopher Alder
在现行的各种榜单中,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入榜甚少,但事实上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却是曲曲都充满了独特的作曲巧思,奇妙的灵感充斥在曲子各处。皮耶丝、王健与杜梅虽然来自三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环境受教育,但是他们的演出却充满难得的平衡感,默契也非常良好,每个榫节都衔接得无比密合。不过令人感到可惜的是他们为何不一次就将剩下的四首录完呢?本片还附赠一张皮耶丝的独奏精选,是DG相当大方的馈赠。
DG 059
莫扎特:歌剧《伊多梅尼欧王》/拉夫强森、范欧塔,贾迪纳指挥英国巴洛克独奏家合奏团/Archiv 431674-2 3CDs/录音年代:1990年6月/录音地点:伦敦伊莉沙白皇后厅/录音师:Ulrich Vette/制作人:Karl-August Naegler
这是1990年6月在伦敦的实况演出录音。这个演奏经过贾迪纳的考证,完全使用当时的乐团编制,乐器也使用古乐器以求更接近莫扎特时期的演出风貌。拉夫强森所饰唱的伊多梅尼欧王非常生动,将仁慈与苦恼都表达出来,与前辈许莱亚的演唱相比亦毫不逊色。范欧塔反串的伊达曼特以及麦克奈尔所唱的伊莉亚也非常称职。最重要的是整出戏剧剧情以无比流畅的速度前进,贾迪纳以不煽情的方式而引发出的戏剧力量也足以傲视乐坛。
DG 060
莫扎特:歌剧《费加洛婚礼》/普莱、玛蒂丝、雅诺维芝,贝姆指挥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DG 449728-2 3CDs/录音年代:1968年3月/录音地点: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录音师: Gunter Hermanns/制作人:Wolfgang Lohse、Dr. Hans Hirsch
如众所知,《费加洛婚礼》是《塞尔维亚理发师》的下半篇,但是罗西尼的作曲与莫扎特的作曲重点却不尽然相同,历史评价也有高下。在众多《费加洛婚礼》的录音之中,获得各界一致最高评价的就是这个贝姆的柏林歌剧院版。此版歌手阵容空前坚强,玛蒂丝与雅诺薇芝的莫扎特演唱不用赘叙,费雪迪斯考的好色伯爵也颇富趣味。最重要的主角普莱无比生动的演唱,令人击节赞赏。附带一提的是,普莱在《理发师》的演唱也是一绝,正好前后连贯,相当难得。
DG 061
Ockeghem:Missa de Plus en Plus/奥兰多合唱团/Archiv 453419-2/录音年代:1996年3月/录音地点:Saint Osdag教堂/录音师:Arend Prohmann/制作人:Alfred Schmidt
在这百张榜单之中,这些曲子的创作年代是最古早的。Johannes Ockeghem是十五世纪作曲家,所写的作品大多是素歌形式的宗教音乐与世俗歌曲。这首弥撒大约是1443年左右的作品,以四个声部唱出庄严经、荣耀经、圣哉经、信经与羔羊经,在简单中可见严肃。补白的七首世俗歌曲主题酸甜苦辣都有,有歌颂爱情的〈美丽的玫瑰〉,也有阴暗意味的〈接近死亡之门〉。奥兰多合唱团虽然仅有四名团员,但演唱能力却是无比优秀,丝毫不逊于成名已久的国王合唱团。
DG 062
奥福:《布兰诗歌》/雅诺维芝/女高音,史托兹/男高音,约夫姆指挥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DG 447437-2/录音年代:1967年10月/录音地点:柏林Ufa录音室/录音师:Klaus Scheibe/制作人:Dr. Hans Hirsch
奥福虽然留下了连续三篇的诗歌作品,但是最著名的还是这篇描述中古世纪教会荒靡生活的《布兰诗歌》。这个曲子自从推出以来,那著名的开头合唱便一直是广告、电影所爱用的配乐旋律之一。约夫姆的版本不以浮夸的戏剧吸引听者,他以深入研究、探索的手法,挖掘出奥福创作此曲的动机与企图,不会像一般通俗版本会有越听越累的情形。史托兹的歌声虽然质量教轻,不过颇能掌握旨趣。柏林歌剧院合唱团的表现亦可圈可点。
DG 063
费兹纳:歌剧《帕勒斯替纳》/盖达、费雪迪斯考、里达布许,库贝立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及合唱团/DG 427417-2 3CDs/录音年代:1973年/录音地点: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公司/录音师:Heinz Wildhagen/制作人:Hans Weber、Dr. Rudolf Werner
费兹纳的歌剧《帕勒斯替纳》,剧中的主角便是在音乐史上相当有名的Giovanni Palestrina。全剧没有狂暴的杀戮,也没有浓烈的激情,音乐之中只是洋溢着淡淡的崇高,叙述着帕勒斯替纳的伟大情操。盖达与费雪迪斯考的演唱实在令人无可置喙,即令最严苛的评论者,也要为之点头称赞。库贝立克的指挥虽然并非深沉,但是却注重每个音符与乐句所营造出来的音乐效果。除了一个汪德利希的现场演出之外,这是此剧的唯一录音室版本,歌剧迷请留意了。
DG 064
费兹纳、理查史特劳斯:前奏曲与间奏曲/提勒曼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DG 449571-2/录音年代:1995年10月/录音地点:柏林耶苏基督大教堂/录音师:Gernot von Schultzendorff、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Werner Mayer、John Fisher
年轻的新秀提勒曼以不满卅岁之龄受命为德国音乐重镇柏林国立歌剧院总监,坚强实力已经是无庸置疑之事。这张录音收录了费兹纳与理查史特劳斯少见的歌剧前奏曲与间奏曲。《帕勒斯替纳》的三首间奏曲,表情浓烈精细,无疑已经超越了库贝立克在全曲版之中的表现,崇高而略带悲剧性的处理更是令人动容。三首理查史特劳斯的作品分属早晚中期,由此也可窥见作曲家的曲思演进。这是一张令人惊讶的优秀演奏,绝对值得名列百张之中。
DG 065
普罗高菲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阿格丽希/钢琴,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DG 447438-2/录音年代:1967年5月/录音地点: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录音师:Heinz Wildhagen/制作人:Reiner Brock、Otto Gerdes
这是阿格丽希加盟DG之后不久的录音。我们可以在这里听见当时尚属年轻的阿格丽希与阿巴多在音乐上是多幺的契合,难怪两人也曾经有过诽闻传出。阿格丽希的技巧以「凌厉」来形容实在毫不为过,普罗高菲夫在乐谱里那些艰难的音符,在阿格丽希手下竟似是理所当然。请听听她在第一乐章开始的狂飙吧,那种奔放狂热,在当代钢琴家之中没有一人可以做到,技巧更是惊人。但是令人可惜的是,为何她只有留下第三号的录音呢?﹙编按:截稿后EMI已发行第一号协奏曲录音﹚
DG 066
普罗高菲夫: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夏汉/小提琴,普列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DG 447758-2/录音年代:1995年6月/录音地点:伦敦亨利伍德厅/录音师:Hans-Peter Schweigmann、Wolf-Dieter Karwatky/制作人:Ailson Ames、Christian Gansch
在夏汉加盟之前,DG的小提琴当家小生是明兹。可惜明兹却因年龄已长而逐渐失去了飞扬的神采,近年也鲜少见到新录音。夏汉的演奏清新而充满自信,无论多幺艰难的技巧,多幺快速的指法,对夏汉来说似乎都并非难事。普列文也并未倚老卖老,反而给了夏汉极大的伸展空间。第二号的第二乐章,两人携手营造出动人肺腑的优美意境。这张录音与巴伯协奏曲那张是同时录制的,录音相当优秀,是4D的代表作之一。
DG 067
普罗高菲夫:第三、六、九号《逸失的幻象》/李希特/钢琴/DG 449744-2/录音年代:1961年1月/录音地点:伦敦Wembley Town Hall/录音师:Heinz Wildhagen/制作人:Wolfgang Lohse
原本这三首《逸失的幻象》是与史克里亚宾、德布西录在一块儿的,不过当改版之时,这三首曲子便与第五号协奏曲与第八号奏鸣曲合在一起,成为一张纯粹普罗高菲夫的作品录音。李希特外冷内热的演奏手法,配上无比优异的技巧,的确将普罗高菲夫所需要「钢铁般的触键」完全展现。虽然上榜的是《逸失的幻象》,不过前面的奏鸣曲与协奏曲演奏也绝对堪称是当代最佳诠释,无论是演奏或是录音,这张唱片都肯定是上上之选。
DG 068
普罗高菲夫:芭蕾舞曲《灰姑娘》/普雷特涅夫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DG 445830-2 2CDs/录音年代:1994年4月/录音地点:莫斯科音乐院/录音师:Rainer Maillard、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Christian Gansch
自从普罗高菲夫根据沃柯夫的剧本完成这个《灰姑娘》舞剧以来,一直未曾出现过最具代表性的唱片录音。另外一出重要的舞剧《罗密欧与茱丽叶》已经有马捷尔的Decca版闻名于世,但是普雷特涅夫硬是不让马捷尔专美于前,这部《灰姑娘》与之相比,精采程度毫不逊色。普雷特涅夫注重音乐的细部表现,充分展现音乐之美,即使是吵杂的乐段也不会让听者感受到丝毫压力。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精湛的演奏能力也值得大声喝采。
DG 069
普契尼:歌剧《西部姑娘》/奈布蕾特、多明哥,梅塔指挥科芬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DG 419640-2 2CDs/录音年代:1977年6月/录音地点:伦敦Watford Town Hall/录音师:Karl-August Naegler/制作人:Gunther Breest、Michael Horwath
在托斯卡尼尼与卡罗素的精采首演之后,《西部姑娘》已经成为普契尼的重要剧目之一。这个梅塔版是在皇家歌剧院实况演出后所做的录音,具有无比的热情与强劲的气势,正处全盛期的多明哥以充满张力的演唱,是继del Monaco之后最成功的强生演唱者,奈布蕾特也难得的展现戏剧性的演唱。此版原先获得企鹅评鉴三星带花,但是不久后却被降为两颗半星,是相当奇特的怪异现象。不过平心而论,此版的演出仍在水准之上,市面上还可以找得到现场演出的影碟。
DG 070
普塞尔:合唱作品/牛津基督大教堂合唱团,Preston指挥英国合奏团/Archiv 447150-2 2CDs/录音年代:不详/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不详/制作人:不详
普塞尔这位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究竟为大英帝国留下了什幺瑰宝?只要听听这个录音,就能知道普塞尔对人声的处理手法是何等精妙,也难怪《迪多与阿内亚斯》、《仙后》、《亚瑟王》等古早歌剧至今仍能在世界各地盛演不辍。牛津基督大教堂合唱团展现了平衡而感性的演唱,无论是齐声或合声,整齐划一的感觉仍然丝毫不变,美好的传达出合唱之美。喜爱合唱录音的人,这套唱片很可能会令你废寝忘食。
DG 071
拉赫曼尼诺夫:第二号交响曲/普雷特涅夫指挥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DG 439888-2/录音年代:1993年11月/录音地点:莫斯科音乐院/录音师:Rainer Maillard、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Roger Wright、Christian Gansch
虽然普列文的第二号录音已在唱片界横扫廿余年,但是当普雷特涅夫的录音推出之后,竟然会让人感到「后浪推前浪」之慨!没错,如果普列文在EMI与Telarc的录音分别代表七○年代与八○年代的名演,那幺普雷特涅夫此版就绝对是九○年代的代表名盘。普雷特涅夫并不是全然的浪漫,也不是毫无目的的感伤,他在精密处理之下,所有乐句、主题都有极为合理的进行。旋律美感的营造也丝毫不逊于普列文。第四乐章在结尾前的热力更是让人兴奋不已。
DG 072
拉威尔:歌剧《西班牙时间》、《儿童与魔法》/巴奎尔、范丹姆、芭儿碧,马捷尔指挥法国国家广播管弦乐团及合唱团/DG 449769-2 2CDs/录音年代:1960年11月、1965年2月/录音地点:巴黎Salle de la Mutualite/录音师:Gunter Hermanns、Heinz Wildhagen/制作人:Hans Ritter、Karl Faust
这个大花版的发行,相信又造成许多歌剧迷心中的伤痛。两张高价版,被DG当局贬成两张中价版,实在对早先购买的爱乐者难以交代啊!马捷尔的版本自从发行之后,纵横乐坛长达廿余年,是DG最长青的歌剧录音之一。除了马捷尔之外,乐团、合唱团、歌手几乎清一色都是法国产品,范丹姆与巴奎尔两位男中音表现异常优秀。马捷尔完全掌握了法式的音乐语法,将全曲在柔软奇异之余的欢喜幽默都激发出来了。
DG 073
拉威尔:芭蕾舞曲《达夫尼与克罗伊》、波烈露/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及合唱团/DG 445519-2/录音年代:1985年~1988年/录音地点:伦敦Watford Town Hall、伦敦圣者教堂/录音师:Klaus Hiemann/制作人:Rainer Brock、Gunther Breest、Christopher Alder
事实上说起拉威尔,通常人们会先想起马蒂农、克路易坦、杜特华、甚至卡拉扬与海汀克,鲜少会有人提到阿巴多的。那幺这个阿巴多版又是怎幺回事呢?其实只要听听阿巴多的演奏,就会发觉他的拉威尔是被许多人忽略了。或许是那种淡淡不知所终的手法吧?在平淡中的微妙起伏是阿巴多的特色,很少看见阿巴多以如此微妙的音乐变化演奏音乐,配上精确沉稳的速度,整个演奏有相当高的信服感。
DG 074
罗杰斯:《甜言蜜语》﹙Something Wonderful﹚/特菲尔/男中音,丹尼尔指挥英国北方爱乐管弦乐团/DG 449163-2/录音年代:1995年10月/录音地点:波尔顿Albert厅/录音师:Andrew Wedman/制作人:John Fisher、Sid McLauchian
被英国乐界昵称为「大熊」的威尔斯男中音特菲尔,与英俊潇洒的汉普森可并列为目前男中音双雄。特菲尔的声音厚实饱满,尤其具有傲人的爆发力。这张录音收录了罗杰斯与汉默斯坦搭档最著名的音乐剧中的名曲,包括《俄克拉荷马》、《国王与我》、《南太平洋》等剧皆收录其中。家喻户晓的《真善美》里的〈小白花〉,可以听见特菲尔长句渐强唱是多幺迷人。标题歌《国王与我》的〈Something Wonderful〉更足以证明特菲尔的歌声具有何等的性感魅力!
DG 075
罗德利果:阿兰费兹协奏曲/耶佩斯/吉他,纳瓦罗指挥英国室内乐团/DG 415349-2/录音年代:1969年5月/录音地点:马德里Phonogram录音室/录音师:Heinz Wildhagen/制作人:Dr. Hans Hirsch、Sandor Ferenczy
要听最正统的西班牙吉他音乐,就要听耶佩斯的演奏。这句话虽然会有人反驳,但是却仍然是正确无误的。在伟大的赛戈维亚去世后,耶佩斯便继承了发扬西班牙吉他音乐的重责大任。《阿兰费兹》协奏曲是吉他演奏者必备曲目之一,耶佩斯不只一次的录制过这首西班牙最著名的管弦乐曲。在这次录音中,耶佩斯如同一位立论精辟的学者,娓娓将罗德利果在曲谱中的音乐美感剖析分解,当优美的第二乐章出现时,能不感到通体舒畅者几希!
Grammophone选出DG TOP 100之四
DG 076
罗西尼:圣母祷歌/欧冈娜佐娃、芭托莉,郑明勋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DG 449178-2/录音年代:1995年6月/录音地点:维也纳音乐厅/录音师:Andrew Wedman、Klaus Behrens、Reinhard Lagemann/制作人:John Fisher、Ewald Markl、Lennart Dehn
罗西尼虽然创作了数十部歌剧,但却都是在他的前半生完成的。在他的后半生,除了钻研美食的精髓之外,唯一留下的作品便是宗教音乐。圣母悼歌是当时意大利作曲家几乎必写的曲目,罗西尼自然毫不例外,也引用了拉丁文的祈祷词完成此曲。郑明勋是第一位博得国际名声的韩国指挥家,此片足以证明他的雄厚实力,对音乐的感度极为敏锐,指引歌手表达的能力更是一流。四位独唱者与合唱团都展现了精采虔诚的歌唱,素雅的气息令人心感平静。
DG 077
罗西尼:歌剧《莱茵之旅》/李柴蕾莉、阿莱沙、努奇,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及布拉格爱乐合唱团/DG 415498-2 2CDs/录音年代:1984年8月/录音地点:佩沙洛罗西尼歌剧节/录音师:Karl-August Naegler/制作人:Rainer Brock
这是在罗西尼音乐节实况演出时的纪念录音,是阿巴多离开史卡拉歌剧院之后的又一力作,成绩比先前的《阿依达》还要杰出。这个《莱茵之旅》是罗西尼甚少演出的歌剧,在经过阿巴多的细心研究考证后,再度将它搬上舞台,并且延聘许多著名歌手前来共襄盛举。领衔的李柴蕾莉此时正是最佳时期,令人去除了她时好时坏的一份忧心。阿莱沙是最适合的抒情歌手了,高音轻松而豪不费劲。乐团、合唱团也展现了超越水准的演出,让这个冷门曲目再度复活。
DG 078
舒伯特:交响曲集/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乐团/DG 423651-2 5CDs/录音年代:1986年~1988年/录音地点:维也纳/录音师:Gregor Zielinsky/制作人:Gunther Breest、Christopher Alder
阿巴多自八○年代中期开始便不遗余力提升欧洲室内乐团的水准,在他不计酬劳的努力之下,欧洲室内乐团的实力已经是有目共睹。阿巴多的舒伯特,真的有这么高的成就吗?答案是肯定的。阿巴多的诠释令人无比陶醉,音乐的美感自然的流泄而出,速度控制也细腻精微。以第八号《未完成》的第二乐章为例,音乐的处理毫无置喙之处。第九号《伟大》以宏观的立足点出发,格局与诠释也足以令人信服。
DG 079
舒伯特:歌曲集/费雪迪斯考/男中音,摩尔/钢琴/DG 437214-2 21CDs/录音年代:1966年~1972年/录音地点:柏林Ufa-Ton录音室/录音师:H.Schweigmann、H.Baudis/制作人:R.Brock、H.Ritter、Cord Garben
什么唱片可以让人缩衣节食,让人必拥有而后快?费雪迪斯考的这套舒伯特歌曲就是这样的一套唱片。这些歌曲,费雪迪斯考可不是唱唱就算,无论是大曲小曲、长歌短歌,费雪迪斯考都与摩尔经过多次商确研究,连速度、歌词、念字与原先诗词出处都一一加以验证。在这廿一张唱片里,每一首歌、每一句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晶。难怪这样一套唱片,会耗费七年时光来录制。有心人应该整套44张都一并寻获,再加上额外录制的Loewe叙事曲,才算是完整的珍藏费雪迪斯考。
DG 080
舒曼:交响曲集/贾迪纳指挥革命浪漫管弦乐团/Archiv 457591-2 3CDs/录音年代:1997年5月、1997年10月/录音地点:Watford Colosseum Hall/录音师:Erdo Groot/制作人:Nicholas Parker、Dr. Peter Czornyj
在古乐被世人逐渐看重的同时,古乐指挥家的活动也越来越旺盛。在古乐指挥家之中,若是贾迪纳自称第二,相信也无人敢称第一了。贾迪纳的舒曼交响曲录音也是经过了充分的研究计划,最后决定将两首后来发现的G小调与D小调交响曲也一并收录成三张发行。因为弦乐质感的差异,古乐演奏的舒曼乍听之下很容易产生异质感,不过若是精心探究下,当会发现许多令人省思的观点在其中。这或许就是贾迪纳想要昭示出来的心得吧?
DG 081
舒曼:第二号交响曲/提勒曼指挥爱乐管弦乐团/DG 453482-2/录音年代:1996年7月/录音地点:伦敦/录音师:Ulrich Vette/制作人:Werner Mayer、John Fisher
舒曼在中后期一直为精神状态失常所苦,然而此时所创作出来的音乐却大多具有狂飙的情感流露,因而也更具独特魅力。提勒曼是目前德国指挥界的一颗新星,在目前德国音乐界日渐凋零的情形而言,他无疑是未来希望所在。从《曼弗雷》序曲开始,提勒曼的表情处理便极具说服力,将舒曼的狂放与柔情的矛盾特质展现出来。重头戏的第二号交响曲表现更是杰出。这还只是提勒曼的第三张录音,可以想见其未来的无量前途。
DG 082
舒曼:钢琴作品集/肯普夫/钢琴/DG 435045-2 4CDs/录音年代:1967年~1973年/录音地点:汉诺瓦贝多芬厅/录音师:Klaus Hiemann、Klaus Scheibe、Hans-Peter Schweigmann/制作人:Cord Garben、Dr. Rudolf Werner
说肯普夫是德国钢琴的代言人,其实并不为过。肯普夫一生都谨守本分,将毕生精力奉献在音乐,并且取得了令人崇敬的功绩。这个舒曼钢琴作品虽然并未能录完全部,但是重要的作品如《克莱斯勒魂》、《交响练习曲》、《阿拉贝斯克》、《儿时情景》等都收录其中。肯普夫的演奏不滥情、不夸张、不刻意强调技巧,绝无敲击键盘以求得狂暴声响的情事出现。他的音乐表现正是真正的德奥式浪漫演奏,堪称为真正的典范。
DG 083
舒曼:《克莱斯勒魂》、《儿时情景》/阿格丽希/钢琴/DG 410653-2/录音年代:1984年/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Wolfgang Mitlehner/制作人:Wolfgang Stengel
舒曼的《儿时情景》是最具童趣的钢琴音乐,但是对钢琴家却也是个相当大的考验。阿格丽希以超凡的技巧,驾轻就熟地将整个十三首片段轻松自然的演奏过去,充满故事性与幻想性,有如再叙述一篇长大的故事一样。《克莱斯勒魂》中,阿格丽希便展现了强势的演奏技术,强音无比强劲,而弱音却又柔美无比。既有洒脱的气势,又兼具女性的婉约气质,表情千变万化,实在是过瘾无比的演奏。毫无疑问,这是《克莱斯勒魂》的最佳演出。
DG 084
理查史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DG 447441-2/录音年代:1974年/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Gunter Hermanns/制作人:Hans Weber、Dr. Hans Hirsch
由尼采的同名诗篇而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自首演以来便带给世人相当大的冲击,今天早已经是最重要的管弦乐曲之一。卡拉扬从序奏便营造出无比宏大的格局,给听者一个宽广的想象空间,在〈欢乐与热情〉与〈舞之歌〉中更展现了强烈的戏剧性与音乐张力。如此超凡的表现,足以令所有反卡拉扬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因为这个演奏是如此杰出。录音是Gunter Hermanns的代表作之一,也是DG最佳唱片录音之一。
DG 085
理查史特劳斯:最后的四首歌/雅诺维芝/女高音,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DG 447422-2/录音年代:1972年11月录音地点:柏林耶苏基督大教堂/录音师:Volker Martin/制作人:Hans Weber
理查史特劳斯一生杰作无数,最后作品却只是四首长度中等的歌曲,是否意味着反璞归真?事实上的确如此,史特劳斯在这四首歌曲里灌注了无比的音乐巧思,〈黄昏〉、〈九月〉,都是意境幽远、情韵迷人的作品。雅诺薇芝的演唱与雍容华贵是截然不同的,她以年轻、青春的气息,衬以温柔内敛的演唱来诠释,是舒瓦兹柯芙之外的另一个典型。卡拉扬的理查史特劳斯仍是如此精致典雅,细腻精美的诠释,让人百听不厌。
DG 086
理查史特劳斯:乐剧《莎乐美》/史都德、特菲尔、李莎奈克,席诺波里指挥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管弦乐团及合唱团/DG 431810-2 2CDs/录音年代:1990年12月/录音地点:柏林耶苏基督大教堂/录音师:Klaus Hiemann/制作人:Pal Christian Moe、Wolfgang Stengel
在交响诗的创作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之后,理查史特劳斯将方向转往乐剧发展。《沙乐美》便是他真正堪称完美的舞台作品。这部王尔德的名剧改编自圣经故事,描述希律底公主沙乐美异于常人的心理癖好,整出剧浮现出无比诡谲的气氛。席诺波里营造出神秘、荒谬、紧张却又辉煌的音乐,史都德的沙乐美具有少女的清纯与巫女的邪恶,在终曲前的独白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却又精采无比。特菲尔的先知约翰也非常出色。
DG 087
史特拉汶斯基:《彼德洛希卡》﹙钢琴改编版﹚/波里尼/钢琴/DG 447431-2/录音年代:1971年9月、1976年7月/录音地点:慕尼黑赫克利斯厅/录音师:Heinz Wildhagen、Klaus Hiemann/制作人:Rainer Brock
波里尼的技巧到底有多好?在这张唱片里可以得到答案。无论是技巧性、戏剧性均极为艰难的《彼德洛希卡》,或是魏本、贝尔格那毫无调性的艰晦短曲,波里尼都将种种难处如履平地的平稳越过,那动如脱兔、静若处子的表现,转折在倏忽之间,实在令人敬佩无伦。波里尼收起所有与浪漫有关的气息,冷静、稳定,是他在这里所表现的特色。有如浪涛般一波一波袭来的震荡不时掀起火热的高潮,实在过瘾至极。现代钢琴作品的最佳录音!
DG 088
柴可夫斯基:第四、五、六号交响曲/穆拉汶斯基﹙5、6﹚、桑德林﹙4﹚指挥列宁格勒爱乐管弦乐团/DG 447423-2 2CDs/录音年代:1956年6月/录音地点:维也纳大音乐厅/录音师:Heinrich Keilholz/制作人:Elsa Schiller、Wolfgang Lohse
这是1956年,穆拉汶斯基率领列宁格勒爱乐前往维也纳演出时,利用音乐会空档所留下的纪念录音。但是其中的第四号是由桑德林指挥。与后来在伦敦的录音比较起来,虽然在深沉度上有所差异,不过这个维也纳录音却具有更多的生命力与活力,尤其是第五号交响曲更是如此。由桑德林指挥的第四号,也似乎与穆拉汶斯基站在同一阵线上,风格显然是同一路的。此版将原先在留声机百大的伦敦版本挤下,不过音质上多少有些遗憾就是了。
DG 089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蔻楚芭丝、多明哥、米伦兹,克莱巴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国立歌剧院合唱团/DG 415132-2 2CDs/录音年代:1977年/录音地点: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录音师:Klaus Schiebe/制作人:Dr. Hans Hirsch
克莱巴的歌剧曲目严格说来实在狭窄,算算也只有《茶花女》、《奥泰罗》、《崔斯坦》、《魔弹射手》、《玫瑰骑士》、《波西米亚人》、《蝙蝠》等七部,除了威尔第之外,都是一个作曲家一个曲目。克莱巴那神经质般的畅快淋漓,在这个《茶花女》中似是有所收敛,不过实际上却是更加奔放不羁。听听第三幕纸牌场景,那惊心动魄的速度与节奏承载着多明哥与蔻楚芭丝的精采对手戏,实在过瘾!或许这并不是正统的意大利歌剧样式,但却是最过瘾的《茶花女》演出。
DG 090
维多利亚:安魂曲/麦克里希指挥贾布耶利合奏团/Archiv 447095-2/录音年代:1994年10月/录音地点:Brinkburn Priory/录音师:Andrew Wedman、Stephan Flock/制作人:Lennart Dehn、Dr. Peter Czornyj
维多利亚是十六世纪末的作曲家,在多声部经文歌的创作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这首安魂曲是创作于1605年,距离维多利亚去世仅六年时间。麦克里希与贾布耶利合唱团合作出精美绵密的演奏,虽然演出仅有寥寥数人,却能表现出丰沛的声音表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歌唱部分精妙谐和,将多部齐唱的肃敬简朴之美完好的歌咏出来。当人声整齐划一的咏诵经文时,那种崇高伟大的感觉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
DG 091
维瓦第:《四季》协奏曲/平诺克指挥英国合奏团/Archiv 400045-2/录音年代:1982年/录音地点:不详/录音师:Hans-Peter Schweigmann/制作人:Dr. Andreas Holschneider
由平诺克演奏大键琴领衔的英国合奏团,算算也已经许久没有新片发行了。回想起这张《四季》在发行之初,带给世人何等的惊艳之喜!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平诺克所引领出来的速度都令人信服,齐奏时不仅毫无吵杂感,反而洋溢着音乐的和谐之美,第一小提琴的独奏更是令人激赏。在霍格伍德的版本之后,已经有许久未曾听过如此杰出的《四季》古乐演奏版本了。录音效果也极为优秀,所有的弦乐器都散发出高雅的光泽。
DG 092
华格纳:乐剧《崔斯坦与伊索德》/普莱丝、柯洛、法丝宾达,克莱巴指挥德勒斯登国立管弦乐团、莱比锡广播合唱团/DG 413315-2 4CDs/录音年代:1982年/录音地点:德勒斯登/录音师:Karl-August Naegler/制作人:Dr. Hans Hirsch
克莱巴只有一套华格纳录音,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因为在想象中华格纳应该很符合克莱巴的风格,但是事实却并不全然如此。克莱巴以很缓慢的开始,不断酝酿着憧憬与爱欲,并将之发挥到极致。歌手虽然都引用了八○年代最重要的德语歌唱家,但在克莱巴强势的作为下,他们都已经被「乐器化」,成为音乐行进的一部份。当整个音乐在「爱之死」后停顿下来的寂静,竟留给人无穷的回味!这就是克莱巴的实力与魅力之所在。
DG 093
华格纳:乐剧《帕西法尔》/霍夫曼、摩尔、范丹姆,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合唱团/DG 413347-2 4CDs/录音年代:1981年/录音地点:柏林爱乐厅/录音师:Gunter Hermanns/制作人:Gunther Breest、Michael Glotz
说到《帕西法尔》,大部分人都会先想到肯纳帕兹布许在Philips的1962年名盘。但是卡拉扬这个版本在成就上却是毫不逊色。克纳帕兹布许的演奏,以巍峨崇高为基底,营造出有如神剧般的宗教气息。卡拉扬则是精致神秘,柏林爱乐的精致音色与高贵气质的铜管部,将卡拉扬的意念有良好的表达。在卡拉扬的强力控制之下,歌手无不施展浑身解数,每位演唱者都展现了百分之百的精神与注意力。这个录音是个接近完美的演奏。
DG 094
韦伯:歌剧《魔弹射手》/雅诺维芝、玛蒂丝、许莱亚,克莱巴指挥德勒斯登国立管弦乐团/DG 457736-2 2CDs/录音年代:1973年/录音地点:德勒斯登/录音师:Klaus Strueben、Hans-Peter Schweigmann/制作人:Eberhard Geiler、Dr. Ellen Hickmann
韦伯以此剧宣告了德文浪漫歌剧的来临。也因为《魔弹射手》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当唱片时代来临之后也一直是热门的录音曲目。克莱巴的《魔弹射手》是他第一套歌剧录音,但却引发了举世爱乐者的广泛讨论,因为展现出来的成果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强劲的前进力量让人一听难忘。许莱亚演唱的马克斯具有年轻活力的形象,而两位女角马蒂丝与雅诺薇芝也展现出丰沛的美声唱技。录音相当温暖厚实,克莱巴在德勒斯登的录音都具有这种特色。
DG 095
柴林姆斯基:歌曲集/范欧塔/女中音、邦妮/女高音、舒密特/男中音,葛本/钢琴/DG 427348-2 2CDs/录音年代:1988年5月/录音地点:慕尼黑巴伐利亚广播公司第3录音室/录音师:Hans Schmid、Hans Scheck/制作人:Claudia Hamann、Helene Steffan
柴林姆斯基可说也是近代被列为非主流的作曲家。但是在1942年去世之前,柴林姆斯基已经留下了许多堪令世人玩味的作品。近年来他的作品有逐渐复兴的趋势。这套歌曲集收录了他七套八篇歌曲作品,共计67首。DG的著名钢琴录音制作人Cord Garben亲自下海,不仅担任伴奏,还撰写了一篇柴林姆斯基的研究文章。从录音里可以清楚发觉柴林姆斯基创作之路的成长历程。歌手都是现今首屈一指的声乐家,都展现出成熟的风范。这是目前柴林姆斯基的重要音乐文献之一。
DG 096
《夜之翼》﹙Wings in the Night﹚/范欧塔/次女高音,傅斯伯格/钢琴/DG 449189-2/录音年代:1995年9月/录音地点:斯德哥尔摩/录音师:Rainer Maillard、Stephan Flock/制作人:John Fisher、Karl-August Naegler
瑞典作曲家因为时局之故未能在世界乐坛大放异彩,不过他们在作曲上的成就却丝毫不逊于中欧西欧的作曲家们,尤其是Stenhammar与Alfven的作品更是精致典雅。这个录音便是瑞典著名的次女高音范欧塔演唱瑞典作曲家的歌曲录音。这些歌曲都以瑞典文演唱,曲风都相当相近,一听就能领略到北欧那种冷冽中带着热情的民族性。范欧塔与老搭档傅斯伯格以无间的默契,将这些歌曲呈献给世界乐迷。少见的歌曲录音,也是少见的声乐珠玉。
DG 097
流浪汉﹙廿世纪英国歌曲选﹚/特菲尔/男中音,Martineau/钢琴/DG 445946-2/录音年代:1995年2月录音地点:伦敦录音师:Hans-Rudolf Muller/制作人:John Fisher
英国的艺术歌曲?相信许多声乐迷一定是兴趣缺缺。不过如果这么想,那可就失去一张珍品收藏了。英国在文学上的崇高成就远高于音乐成就,长久以来欧洲的作曲家经常引用英国的文学作品作为作曲的背景依据。然而若要论及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度,当然是英国本土作品要来得道地。这里收录了佛汉威廉士、芬济的少见作品,在淡雅的趣味里印证了英国音乐的深入性。特菲尔的演唱,证明了他的确是目前英国声乐家的第一人。
DG 098
最后的浪漫/霍洛维兹/钢琴/DG 419045-2/录音年代:1985年4月/录音地点:纽约/录音师:Larry Loewinger、William King/制作人:John Pfeiffer
这是霍洛维兹的最后数张录音之一,他在此很难得的演奏几首平常很少弹的曲子,如莫扎特的奏鸣曲、以及1947年以后便一直未曾再录过的布梭尼改编巴哈的作品。霍洛维兹尽管年老力衰,但是仍将音乐中的神韵掌握得非常妥贴,节拍控制也一如往昔,快慢转折都在倏忽之间变换,足见这位垂暮老者仍然拥有何等的演奏技巧。在霍洛维兹逐渐失去传奇色彩的今天,这张录音正是缅怀他的最好选择。何谓「最后的浪漫」?答案请在此中寻。
DG 099
1987新年音乐会/芭托/女高音,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DG 419616-2/录音年代:1987年1月1日/录音地点:维也纳音乐厅/录音师:Gunter Hermanns/制作人:Michel Glotz
每年都有新年音乐会,为何卡拉扬的这个录音独受青睐呢?因为这是卡拉扬在世时最后一次在维也纳主持新年音乐会,当然,除此之外那无比精采的演出也是重要原因。芭托是卡拉扬晚期极力拉拔的新人,也因此难得的在此献唱〈春之声〉,虽然只是一首歌,但芭托却展现出浑身解数来演唱。最后依照惯例的安可曲〈拉德兹基进行曲〉,是笔者听过最热烈,也最精湛的演出。如果你只要选一张新年音乐会,那么这张录音绝对是你的首选。
DG 100
卡门幻想曲/穆特/小提琴,李汶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DG 437544-2/录音年代:1992年11月/录音地点:维也纳音乐会堂/录音师:Gunter Hermanns、Ulrich Vette/制作人:Werner Mayer
拥有这张唱片的人一定已经不在少数。在卡拉扬生前,慕特被认为是靠卡拉扬的赏识才能成名的。关于这个谣言,慕特在卡拉扬去世后的优秀表现已经将之彻底打碎了。这个《卡门幻想曲》与《流浪者之歌》已经是慕特的二度录音,前次与小泽征尔的版本过于循规蹈矩,未能展现狂放的幻想性。然而这次的版本却显然不同,步入中年的慕特展现了强势的风貌,无论是诠释与技巧都有超水准的演出,《流浪者之歌》与《Tzigane》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录音也相当优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