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的英國風味 Rogers Ls-7t
周紹基
Rogers LS7t是一個中規中矩的英國喇叭,音色純正,在小提琴及中頻上有其迷人的一面。在面板上下方設有低音反射孔,這是一般英國喇叭所喜用的方式。
在動筆Rogers Ls-7t以前,我要向讀者報告一件事:那一夜,我與太座盛裝出席了Kanawa的獨唱會,各位都知道票價貴死人,但為了一睹佳人風采,還是忍痛買了二張最便宜的票,共花了二件新台幣,結果那一夜,一到劇院,找到位子後,太座開始後悔沒去買個望遠鏡,您知為何?因為這一仟大洋的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制高點」,而且還是「側翼制高點」。從座位望下去,冠蓋雲集、萬頭攢動。舞台上那座孤伶伶的鋼琴變得真小,我與太座交頭接耳,打睹Kanawa看不看得見我們。直到Kanawa出來後,我不禁想起步校教官教過的目測距離:「臉部口鼻可辨,目測距離大約XX公尺」。結果,Kanawa的歌聲硬是突破空間的隔閡,衝了上來。此時我與太座方才放下心中大石,暗喜這一仟大洋沒有白花。當晚Kanawa的表現並沒有令太座及我得到多少驚喜。太座本來就不甚喜歡Kanawa ,她是想來求證Kanawa在現場演唱時的音色是否像唱片上的一樣。而我呢?本著「大丈夫豈可為小女子身後」的古訓,自然也就與太座同上「制高點」了。從當晚聽眾胡亂鼓掌中可以得知有一部份的聽眾是來參加「社交活動」的。太座還發現樓下有幾顆蛋頭不到中場就已經開始猛點,不知Kanawa看了作何感想。終場聽眾猛烈鼓掌(我與太座淡淡鼓掌而已),並且頻頻獻花,此情此景,不禁令我周某人感到悲傷;同樣的由勞力士主辦(他們與Kanawa有廣告契約關係),當晚的精美節目單也是香港印的,而且比照香港音樂會的習慣免費贈送,而香港大會堂的座位還不比國家劇院多,他們最貴的票一張才四佰多港幣(主編說的),折合新台幣一仟多元。難怪太座說:「台灣人最可悲之處就是不懂行情,處處受人剝削,從肥皂、化粧品到音樂會均是如此」。
尊敬Rogers
苦水吐完,回頭來看這對不高不矮的Rogers LS 7t。從雜誌社拿了這對喇叭回來之後,為了擺它,還真麻煩了一陣,放在一層空心磚上嫌太矮;放在我的喇叭架上又高一些,最後衹好把喇叭的腳釘及空心磚去掉,然後將LS 7t直接放在喇叭架上,高度算是勉強接近理想。今天我會想提起Kanawa事實上也是與Rogers LS 7t有關,原來太座聽完Kanawa回來後,再用LS 7t聽了一次那張「Auvergne之歌」,覺得LS 7t在人聲的再生上好過我那對ProAc,所以才使我在寫這篇文章先向讀者們吐一吐苦水。從我聽音響開始,我對Rogers這個牌子便有一種「尊敬感」,這種「尊敬感」可能源於最早Rogsrs的LS 3/5A喇叭,有一次,我看到了被拆出來修理的LS 3/5A分音器,那密密麻麻的零件是我從未在別的分音器上見過的,加上LS 3/5A的聲音真是威猛,胃口又大食,由此我才「又敬又畏」。後來才知道Rogers衹是產品的名稱,他們的公司叫Swisstone。由於以前買唱片常跑「上揚」,每次總是會聽到他那塞在唱片架上的Rogers。奇怪的是,「上揚」衹用日本綜合擴大機在推它而已,可是聲音怎麼那麼「醇」呢?以前我百思不解,現在我總算瞭解了(待會再談)。Rogers靠LS 3/5A一砲而紅後,自己生產的喇叭也陸續登陸台灣,像LS 1,Studio 1,LS 7等。那時我最嚮往的是他們的Studio 1。後來Rogers又推出擴大機、分音器,但是並不如喇叭成功。Rogers第二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LS5/8這個產品,它衹有二音器,但是箱子很大,兩旁還有把手,用二部Quad 405來作電子分音。在當時這對喇叭的售價可說是天文數字(那時我還在騎摩托車),我僅能「仰望」而已。大概是因為價錢昂貴,銷路有限,後來他們就單出LS5/8那個大喇叭,不再附加電子分音,價錢也降到十萬台幣以下,型號也改為PM510。第三次令我驚訝的是Rogers又推出了新款喇叭,時間大約在二年前。此番名曰LS5/9,也是二音路,外箱大概與這個LS7t差不多大小,而售價竟然與PM510差不多。從Rogers型號上的排法,我瞭解到衹要是與英國BBC公司合作生產的專業鑑聽系列都以雙數為記,如3/5A,5/8A,5/9等;而自已生產者就冠以單數編號,如LS1、LS5、LS7等。雖然我對Rogers一直存有良好的印象,但是總無法用得起他們那種鑑聽系統。最後,總算也用了一個Rogers LSB-1的輔助低音,也算是Rogers結了善緣。
保守的英國作風
Rogers LS7t的中低音單體很美,是半透明的設計。高音單體為鈦合金。鈦合金可以發出很高的頻率,但是 Rogers LS7t 並沒有讓它發到很高的頻率,這也是它「純」的一個原因。
Rogers的頻率規格大概是我所見過的喇叭中最保守的,其低頻大約都衹標示到50Hz左右;最大的PM510也衹標示到40Hz而已(一個喇叭箱重32公斤)。LS7t的頻率響應是55Hz~20KHz±2Db。高音用25mm的鈦金屬高音,中低音用八吋的PP半透明膠盆,這種半透明謬盆具有很好的美感。當我與太座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面板「撬開」時,太座由衷的讚美著。小口徑中低日、小尺吋的外箱,加上低音反射孔,這幾乎就是典型英國平價型喇叭的寫照。我見過很多的英國喇叭,幾乎也都是這種尺吋,這般單體,甚至低頻再生的能力都在40Hz~50Hz而已,由此可見英國人保守之一斑。Rogers LS7t的喇叭輸入是新近流行的Bi-Wiring端子,可以接二組不同產格的喇叭線,喜歡玩線的朋友可以玩個夠。
小提琴香香的
由於我經常到「上揚」買唱片,因此我對Rogers的音色有很深刻的印象,此番主編拿給我的試聽,僅不過是增加我對LS7t再生細節能力的瞭解而已。第一天接起來聽時,太座說與我的ProAc Super Tablette截然二回事,ProAc Tablette像驕蠻的富家小姐,稍一不順她的心她就使脾氣給你看,讓你受不了;如果一切都搭配得宜,Super Tablette可真會讓人愛死了。而Rogers LS7t則不然,它一接上擴大機就沒什麼大問題,不會有令人如坐針氈的刺耳,並且高頻有一種「被純化」的現象,什麼是「被純化」呢?就像是用雜音消除系統將高頻的雜音濾掉般,聽了很乾淨、不刺耳,又不失其高頻的光澤。這是Rogers LS7t很特殊的音色之一。太座說聽Rogers LS7t重播小提琴時有一種木頭的暖味,甚至有一種「香香」的音色。「木頭的暖味」我懂,但是「香香」的音色我就丈二金剛摸不著腦門。在我的感覺中,Rogers LS7t的極高頻有一些兒壓抑,不是暢行無阻的直上雲霄,我甚至覺得Rogers LS7t是有意的衰減一些極高頻,使人在小房間聽來耳朵比較不那麼疲勞。太座則解釋Rogers LS7t的小提琴泛音比較暖,有一種古老小提琴的「香香」音色,所以聽起來很舒服。可能是我聽慣了Super Tablette的那種極高頻吧。我承認LS7t的極高頻的確很順耳,但是在某些火熱處它還是欠缺一絲「白熱」的透明感。
中頻特別傳真
Rogers LS7t也是Bi-Wiring的設計。這似乎是目前流行的趨勢。
在還沒去聽Kanawa以前,我與太座就覺得LS7t的人聲部份特別傳真,以如此體積的喇叭而言,勿寧說它的中頻部份有重量感,它除了具有高度傳真的真實感之外,尚帶有些許的強調。衹要是播放歌劇時,我們就會感覺人聲堅實而又凝聚。而在合唱團出現時,更是覺得合唱的層次及解析力特別好。太座特別喜歡的一張合唱CD是Proprius的「為主獻唱」。每次聽它時太座都不忘贊嘆幾句,說瑞典的合唱水準高實不是台灣所能向背的;人家一個團沒有幾個人,但是唱出來卻像是五、六十人合唱團的氣勢澎湃;不僅如此,男女聲的音色亦非常平衡而圓融。太座猜他們在錄音時可能採男女團員混合安插的方式,所以聽起來不會男聲一塊,女聲一塊的。Rogers LS7t在重播這張CD時人聲特別的精準、寬廣,我與太座皆無條件承認它在這方面的長處。有些音響迷在試器材時喜歡拿鋼琴來試,在他們的看法中,鋼琴的音域最廣,力度亦最強,因此可以測試音響器材的所有特性。以前我也曾持此種看法,但是太座卻不以為然,她認為鋼琴音域最廣是事實,而且也能發出從極弱到極強的大幅力度,但是不能以此而涵蓋所有的音響特性;她說鋼琴的弦以及敲打發聲的方式與小提琴或長笛,三角鐵都不同,因此這三種樂器所發出的泛音也不相同。鋼琴在低頻至高頻的代表性可以被重視,但是極高頻則不具有強烈的代表性。她也舉出實例,說根據她自己彈琴的經驗,在琴鍵上極高與極低的二個八度使用到的機會根本很少,而且音色已經不美,一個音響迷到底要如何以那近似敲打木頭的聲音來判斷音響器材的高頻與極高頻的優劣呢?屢屢與太座由音樂而討論到音響時,我暗地裡總是由衷的佩服太座的某些見地,並且慶幸太座男兒身,否則我這個「音響論壇」主筆豈非早己拱手讓予太座。Rogers LS7t在聽鋼琴時與聽人聲一樣傑出,琴音具有溫潤的音色,快速音階彈奏時顆粒輕盈清楚,這代表著LS7t的暫態反應非常好,也代表著紙盆掣振能力極佳。太座說所有鋼琴的作曲家或演奏家都不會在快速音群移動時將曲子寫成(或彈成)模糊一片,因為在此時每一個音符的時值都很短,有時甚至要帶點斷奏的技巧才能維持此處的清晰。因此假若喇叭在重播此種樂段時能夠晶瑩剔透,那麼這對喇叭至少成功了一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假若此處的鋼琴糊成一團,那可能代表著喇叭紙盆存在著相當嚴重的機械失真(當然!這機械失真的名詞是我加上去的,太座那懂得什麼紙盆機械失真。)使得琴音整個模糊掉了。我想,這也是此類型喇叭都將中低音單體尺吋設限在八吋左右的原因;太小低頻不夠;太大又則又行動動遲緩。
猛勁嫌不足
用LS7t來聽熱門音樂如何?太座對熱門音樂缺乏興趣,這段就由我來「獨樂樂」了。雖然熱門音樂在精密、複雜、結構的層次上比古典音樂還來得低,但是它有其時代的背景以及需要,它可視作現代社會中苦悶心理的一種潤滑劑與消氣筒。沒有它,不知有多少青少年的澎湃熱情無處發洩。當我放上「Dark Side of the Moon」時,我必須坦白的告訴讀者,那股心跳聲已經失去震憾力了,而我相信心跳聲在這張唱片裡佔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速度、反應依然如昔,可
惜震憾力不夠,它使得我在聽熱門音樂的效果上大打折扣。我記得「上揚」那裡聽到的低頻比我在家裡聽時要足,想到此處,我立刻把LS7t連腳架都搬到靠牆處擺(幾乎貼牆),然後再放「Dark Side of the Moon」,果然心跳聲厚重許多,也低沈一些,奈何此時音場中的深度感與層次感減損大半。依此經驗,我的建議如下:如果在聽古典音樂時,LS7t一定要按照正常離牆方式去擺;假若想聽聽熱門音樂,享受感官的一時刺激時,則不妨將LS7t貼牆擺。反正此時要的不是層次、深度等細膩的東西,衹要能夠滿足「衝擊性」的效果也就行了。
音像凝聚力不俗
Rogers LS7t音像的凝聚力十分不俗,我或許該用「相當精確」來形容它,我認為它「十分不俗」。當我的Super Tablette不加輔助低音時,其音像的銳利程度勝過LS7t,不過此時Super Tablette實在瘦得可以,不耐久聽。待我將輔助低音接上,聲音的平衡性恢復正常,此時Super Tablette的音像就擴大了些,它的凝聚力反而落在LS7t之下。由此觀之,LS7t到底不弱。
沈穩內斂,精確細緻
我想,還有許多Rogers LS7t的特性我尚未提及,不過,我所聽到較「重點」之處都已經為讀者們寫出。它極高、極低二端的表現極為正常的不足(請想想它是什麼尺吋、什麼價位的喇叭),太座認為它的小提琴有「香香」的音色,而且具有年代較久的好琴那種「稍暗木頭音色」, 我在此趁太座沒看稿時加一句:極高頻要是能足些就更美。它最大的長處是從中低頻到高頻這一段音域上,人聲與鋼琴的表現非常傑出。暫態反應快,音像凝聚力強,由它所發出來的音樂顯然有一種內聚力存在,將音樂緊緊包住,而非任其飛散。聽熱門音樂時低頻量感嫌不足。但是,純以古典音樂的再生而言,Rogers LS7t卻表現出一派汭穩內歛、精確細緻的性格。我深信它是甚少受到美國喇叭影響的英國喇叭之一,因為它保存著正確而不誇張的英國原味。最後,我想借太座閨訓中的一句話來作結尾:「你要挑剔我嗎!可以,但請先把自已變成秦漢再說」。是的!你要挑剔Rogers LS7t嗎?可以!但請先付雙倍的價錢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