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朋友 新面貌,经典的技术 全新的演绎---布鲁门贺夫1743(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4685|回复: 17
11#

今天我们为1743换了六个BDR大尊宝脚垫,换上之后发现声音变化很明显,一下子就变得细腻多了,低频也干净了一些。虽然知道换了脚垫之后声音会有变化,但是效果仍然出乎我们的预期,由此我们便开始了接下来的测试行动。这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更换线材来测试1743对配件线材的敏感度,初始状态下我们使用的是卡米诺的SPK14.4REF喇叭线,也就是昨天进行录音的线材,这次我们还准备了爱因斯坦的闪电喇叭线,斯捷的灵感喇叭线。因为1743是双线分音的箱子所以我们还准备了一根斯捷的灵感跳线,用来搭配闪电和灵感喇叭线。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2#

本次用来作为测试参考的是门德尔松的作品,穆特演奏,卡拉扬指挥 。
我们昨天使用卡米诺SPK14.4REF搭配, 整体音效中低频段有着很好的连贯性和密度,声音厚实爽朗,能够感觉到声音的整体趋势是向下的,低频有着很高的蓬松度。
接下来我们换上斯捷的灵感喇叭线
加上跳线的话双线分音有很多种玩法,第一种就是我们现在尝试的,喇叭线的正负极都接在低音上,再使用跳线从低音向中高音传输。

刚换上线效果立竿见影,小提琴的形体虽然变得纤细了一些,但和乐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大箱子出来的声音会有些粗,用1743却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闭上眼睛只听小提琴的部分的话你完全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双16寸的箱子发出的声音,那么细腻清秀,不失该有的圆润光泽感,可能会让你误以为这是一个高端的书架箱所发出的声音,但是当低频段出来时你就会恍然大悟,书架箱又怎么可能重播出这样宽阔蓬松的低频质量呢?
小提琴腔体共鸣声清晰干净,琴弦与琴体之间的定位精确,清晰的感觉到琴弦在琴体之上。很多系统虽然也能看到小提琴的形体,但并不能清晰的勾勒出它的线条,也不能听出琴弦与琴板包括琴弓的准确位置,1743却做到了!
但是我们觉得这样的接法出来的声音低频的层次稍有欠缺, 小提琴与低频之间的连接有一段稍显模糊,或许换一种接线方式能有一些提升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3#

接下来我们还是使用斯捷的灵感线,不过这次却换了一种接法。我们将喇叭线正极接到音箱中高音的正极,负极接到音箱低音的负极。

换成第二种接线方式之后可以明显的对比出相较于上一种接线方式,这一种低频清晰度增加了一些,高频也更细腻温柔。乐队形体聚拢显得更加的立体,小提琴声也变得华丽一些。全频之间连接流畅自然,没有了之前的模糊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理想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再用斯捷进行第三次尝试,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将喇叭线的正极接在音箱低音的正极接线柱上,负极接在高音的负极上。

相较于上一次的接法,这一次的接法小提琴声温和一点,低频显得更有劲,但是相较于上一种接法却缺少了一些清晰度与分离感。
虽然是同一根线,但是不同的接线方式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不仅说明了1743对线材的敏感度极高,也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可玩思路。不同的接线方法本身并没有对错或好坏之声,这一次对比我们发现第二种接线方式出来的声效最让人满意,但说不定下次换一套功放就是另一种接法了。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4#

最后我们尝试着用爱因斯坦的闪电喇叭线来试音

不得不说,1743果然是你给它什么,它便还给你什么。爱因斯坦线材的特性被完美的还原了,中高频段有着超强的延展力,小提琴声华丽鲜活,有着极好的穿透力。

三根线材,五种声音,每一种声音的特点一耳可辩,对比鲜明,任何细节都不会放过,超强的还原能力,超高的敏感度。
这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1743音染极少,中性化的音效和对线材配件的敏感度保证了音乐的还原度,可玩性非常之高,我们这次只是换换线材和接线方式就能得出这么多不同的效果,如果再加上其他功放音源的搭配,可玩性实在是太丰富了!最棒的是我们尝试了这么多种不同的线材搭配丝毫没有任何的恶声,每一种搭配单独拿出来的效果都非常令人满意,不仅可玩性高而且容易玩,实属不易。
第二:玩音响不要拘泥于任何教条,偶尔变通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哦!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5#

最后我们用瑞典鼓王charly antolini的《knock out》来结束这次试音,使用的是斯捷的灵感线,采用的接线方法是将喇叭线的正极接在高音接线柱的正极,负极接在低音接线柱的负极上。
这张直录碟绝对值得一听,音效非常出色。刚开声的时候只有架子鼓的声音,你会感觉到周围非常的干净,只有架子鼓的声音,但无形的低频能量充斥着整个屋子。架子鼓的形体清晰无比,完全,是完全不会感觉到音箱在发声,真正的脱箱感,声音的细节之丰富,无论多快的打击速度,泛音与鼓声之间无论怎样交织都不会产生混乱感,清晰而繁复的层次感,从耳朵的听感关联到观感,耳花缭乱。小许在试听的时候第一声开声就准确的定位出了架子鼓的位置和具体的形体,charly antolini就坐在前方的机架左半部分后方,正在敲击着面前的鼓。声音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穿透力,当重击声出现时我被吓了一跳,收放速度敏捷,冲击力量强劲,撞击到地面之后能够感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如同“冲击波”一般。即使是有了准备,第二声第三声重击出来的时候,身体还是会禁不住的震颤,肩膀随着重击力道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
随着鼓声渐入高潮,场面越来越开阔,每一次发声的位置听者都能极快的反应并准确的指出具体的位置,精确到点。超强的音色还原能力,敲击吊镲产生的颤音和铜制的金属光泽感就好像是真实的乐器发出的一样。这样震撼的身临其境的效果不仅仅要归功于1743出色的还原能力和分析力等,也不得不说这张直录Lp有着绝对一流的品质。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6#

老板出差这两天1743一直在艺廊里日夜煲箱,这两天艺廊也艺廊的大门也一直关着,今天刚进去发现声音有了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发现1743的中音单元被煲开了,中频显得蓬松很多,但是由于低音单元比中音单元难煲,所以造成了遮蔽效应,即中频突出遮住了超低频,使全频衔接出现了断层,低频下潜也被遮住了,听不到超低频。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目前的声音重新进行摆位

方经理如来神掌拍箱子移动角度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7#

调整完箱子的相位后,明显的声音相较于新箱子更加的通透,宽松,流行歌曲人嘴形的大小比原本小了很多也清晰了很多,定位更加精准。
同一对箱子不仅是在搭配不同的器材时相位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搭配相同的环境相位也不是固定的,雨天和晴天,天热和天冷,包括音箱自己单元的不断使用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今天合适的相位明天或许又会有一些变化,音响的可玩性也正是在此,同一套设备用心去玩,时时都有变化。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18#

当然了最终要来检测成果,我们使用的是《莱茵的黄金》。之前没有调整相位时,刚开声时铜管乐器的声音比较清晰明亮,但是当我们重新调整相位之后才发现前奏有着大量的贝司超低频音,一层一层,一波一波,就如同曲子所表达的含义,莱茵河水下涌动的暗流,紧接着才是远处传来的微弱的铜管乐声,相比之前这次的铜管乐声显得很遥远很内敛,像是远方传来的钟鸣声。好音乐好器材合适的位置缺一不可,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使著作失去灵魂。

索尔蒂指挥的瓦格纳歌剧《莱茵的黄金》,用BH的1743播起来,场面的再现真可谓“惊心动魂”,十分逼真。真有让你有汗毛一根根竖立起来的感觉,低频不但潜的深而且具非凡的活力,如现场般的从心里到身体都有充分的感受。
舞台宽大又有良好的深度,演唱者的定位与结像都很清晰,“唱功”与“内心”的表达亦如在眼前,虽然听不动具体的歌词,但当您将人作为一件件充满表情的发声乐器来听的时候,当然它是与现场的音乐氛围相融合的,你会不在自觉中会让自己屏住呼吸而投入其中!
气势恢宏与准确的音色,丰富的层次与动感,震撼之余,您会感觉到瓦格纳歌剧所传达出的一种精神的伟大和这部歌剧从演绎到录音的出色。
1743的还原太棒了!


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 [url=http://www.whaudio.com]
关注威信公众号:weihongaudio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