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颠覆了我们对胆机的认知:KR Audio 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驾驭... [复制链接]

查看: 12600|回复: 14
11#

4

美国Wilson Audio威信MAXX





David Wilson戴维•威信先生1981年设计完成第一对WAMM(Wilson Audio Modular Monitor),及后于1986年美国CES电子产品展销会中,WAMM 及 WATT首度正式亮相。WAMM 系统是由高、中、低独立音箱组合而成的大型分体系统,高、中箱体可调整至最佳位置(Wilson Audio专利设计Aspherical Group Delay);并配合电子分音器调至切合各用家聆听室的最佳效果。




David Wilson 戴维•威信先生不断追寻研究最高标准扬声器,并从研究及开发过程中,自家开发最好的声箱材料:M material(M物料)及 X material(X物料)。M material(M物料)混合陶瓷粉末及丙烯酸树脂履合纤维物料造价昂贵,是一种性能独特的高密度合成物料,用于高中频音箱有优良表现,远比MDF中密度纤维板有更佳音质。X material(X物料)是Wilson Audio独自研发的极昂贵的混合树脂,质地坚硬如金属,用计算机CNC车床切割也需花很长的工时。X物料应用于低频音箱部份,阻尼特性极优秀,成本却是MDF板的14倍。



Wilson Audio深明向有良好经验的扬声器单元厂家订制Wilson高标准单元及自家再改良强化达至适合Wilson Audio的严格标准,总好过自行生产,可省却更多时间。因此MAXX的中音使用Scan Speak的定制品,而内凹振膜高音和W振膜低音单元则来自Focal。Wilson Audio的Crossover分音网络设计力求精确,选用优良的元件制造,并且控制误差在±1%范围内,远超其他厂商维持在±5% -15%之间的宽容度。而且整个分音网络安放于防磁的盒子中,有效杜绝外来及单元的磁场干扰。而且MAXX的顶部和背面都安装了高音单元,通过向空间中扩散声波的方式营造更佳的空间感表现。





以往我们知道Wilson Audio的音箱并不容易推动,小功率功放压根无法发挥其巨大的潜力,但搭配得好的话,又能够展现出极为诱人的声音魅力。这次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驱动这款4路7单元的MAXX,声音丰满厚实,低频汹涌澎湃却又不会失控,可见100瓦胆机的控制力令人满意。尤其重播Double Bass倍大提琴,那温暖而富有“肉汁”的琴腔共鸣感简直让人垂涎,虽然同是采用Focal的低音喇叭,但低音比Focal更显厚重,这就是Wilson Audio调声功力最好的体现。而中频方面,这套组合同样是以厚为重点,因此重播的人声也是“有血有肉”的,音质丰厚润滑,情感丰富引人入胜。来一段爆棚管弦乐来考考控制力和速度感,这套组合显然要比前面的系统要更稳重一点,爆棚起来淡定从容,音场宽松不拘谨。这套组合重现的弦乐都显得特别的圆滑,细腻感虽然不如Focal,但胜在质感厚润,若用古代四大美人来比喻,我觉得KR Audio搭配的威信更像杨贵妃,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她性格婉顺、姿质丰艳、擅长歌舞、通晓音律,深得玄宗的百般宠爱。

TOP
12#

5

德国TIDAL泰斗Contriva





这款音箱是这次搭配活动中体型最小的一对,按理说这对音箱更适合在3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发挥,在这次超过60平方米的大试音室中,未听之前我不禁为TIDAL捏一把汗。Contriva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二代G2,眼前这对是第一代,但总体设计上是基本一致的,新款改良了喇叭单元,但第一代当年上市时已经是业界最顶尖的水平了。Contriva的箱体采用MDF中密度纤维板,Tidal称之为HP-MDF,重点是箱体的不同位置厚度并不是一样的,而是1.5英寸到3英寸不等。厚实的箱体完成之后,Tidal认为刚性还是不够,所以Tidal在内部设计了Resonance Minimising Design(RMD),也即是加上框架/横梁补强。这样的强化设计可以很好地控制箱体内部的谐振,达到更纯净的重播效果。Contriva为3路4单元设计,单元采用德国Accuton专门定制的BCC-Drivers(黑色涂层陶瓷)长冲程单元,包括两个9英寸黑色涂层陶瓷低音单元、一个7英寸陶瓷中音和1.2英寸钻石振膜高音。




虽然Contriva并非Tidal中的顶级型号,但包括喇叭单元和分音器在内的元件使用等级也和旗舰无异,比如Silver Cabon电阻、VSF纯铜箔电容、Mundorf的大型空芯电感、超低阻抗电感等等,Tidal都是尽可能使用花钱买得到最好的配件。我们几乎可以据此判断,Contriva根本就是旗舰的缩小版。设计者Jorn Janzack曾表示,从技术的角度当然并非只用最贵的元件就能有好声音表现,但通过反复的测试和试听对比后,最后发现这些昂贵的元件的规格精确性才能满足他的要求,因此为了让Tidal的音箱达到极高的工作线性,只能全部采用高质量、低误差、高耐压的元件。




虽然是同场中体型最小的音箱,但在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的驱动下,Contriva所展现的能耐可一点都不输前面的几位选手,甚至给人的聆听感觉是很轻松的,低频的能量和密度也完全足够撑满试音室。无论是赵鹏专辑那些夸张低频和人声,亦或是Karr那把倍大提琴的沉稳厚实,Contriva的重播都显得凝神聚气,音乐一点也不紧绷,倍大提琴的牛筋味十足,琴弦与运弓有适度的张力。但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感觉到Contriva的整体音质走的是通透、清晰、快速的风格。而听Sarah McLachlan演唱的《Angle》更能够证实这种取向,前奏时的贝斯能量也显得很庞大,却没有出现低频失控的情况,而是结实凝聚的,收放速度感非常快又稳定从容。与此同时,钢琴和人声的重现则同样细腻、通透、秀气,中高频的泛音细节非常之丰富而且清晰,Contriva精确地表现了录音空间的声像定位,中央的歌声,在中央靠后的位置是大提琴,靠左的是钢琴,通过Contriva可以轻松听到犀利立体的音像形体,刻画得惟妙惟肖,没有任何模糊不清的感受。录音所收录的各种细节,几乎是听得目不暇给,您越是专注在音乐上,越可以感受到Contriva所呈现的丰富录音细节。




看似尺寸不大的落地箱,重播《Tutti!》爆棚管弦乐,即使在大音量下,其中的铜管声部的演奏真的诠释了什么是火力全开,嘹亮的铜管直上云霄,高亢又有气势,却一点也不吵不噪。Contriva表现的低音弦乐组通透富有层次、定音鼓结实有力,低频段量感丰富而保留清晰的结像线条,包括小军鼓和大锣在内的打击乐器光泽感令音乐热闹气氛,高潮乐段音场依然稳定,各个声部的相对位置,让我们很容易听到录音现场的样貌。总体而言,Contriva的音质属于清淡、冷静、细腻的风格,中高频飘逸高贵,钻石高音所呈现的美妙质感确实与众不同,而在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的搭配下,声音的宽厚感和低音的饱满感,完全让人对陶瓷喇叭大为改观。
TOP
13#

6

丹麦Dynaudio Evidence丹拿大证据





Evidence大证据的出场是令人期待又保留一丝担忧的,期待是因为Dynaudio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光环,加上我们也曾多次听过这款音箱了,对其超高素质早有定评。担忧是因为我们都知道Dynaudio的喇叭单元素质很高,但由于采用大音圈的设计,又令Dynaudio给人留下了很难推好的印象,而且大证据全身上下总共8只喇叭单元,只有100W输出的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能应付吗?



1977年,德国人Wilfried Erenholz与另两位伙伴来到丹麦,创立了喇叭制造厂Dynaudio,他们研发的喇叭单元凭藉着优异特性,受到无数喇叭名厂青睐,包括英国PMC、德国MBL、美国Eggleston Works、意大利Sonus Faber、澳洲Duntech等顶尖音箱品牌都不约而同使用Dynaudio的单元,因此迅速风靡Hi-End音响界。在无数音响迷心中,Dynaudio享有着崇高地位。直到今日,Dynaudio名噪一时的高音王T-330D仍是发烧友梦寐以求的经典单元。而MSP振膜低音单元能够承受惊人的千瓦功率,则让Dynaudio成为超级喇叭的代名词。甚至,连Dynaudio的“难推”个性,也成为音响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在玩家眼中,Dynaudio的难推绝非缺点,而是值得挑战的目标,因为他们知道,Dynaudio的实力一旦完全解放,声音表现将会无比迷人。



1999年,Dynaudio推出了旗舰Evidence Master大证据音箱,3音路8单元的复杂设计与高耸造型,立刻在Hi-End圈引起轰动。Dynaudio不但要重新定义最大动态,他们还给自己出了一个近乎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要设计一对“放在任何空间都能表现卓越的音箱”。Dynaudio为了这个理想,耗费16年时间研发,他们藉由分音器设计、独特的DDC(Dynaudio Directivity Control)对称式单元排列与双高音架构,成功将垂直扩散角度控制在常规的聆听高度范围内,解决了天花板与地板的反射干扰,让这对高达2.05米的音箱能适应各种不同的聆听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Evidence Master的分音器共由6块线路板组成,能够精确控制每个单元在不同频率与音压下的输出能量和相位,庞大的线路板占满Evidence Master中间的独立箱室,设计难度可见一斑。而为了追求极大动态重播,Evidence Master的高、中、低音单元全为量身打造的特别型号,专用高音单元的制造成本竟然是前代高音之王T-330D的十倍以上,可见Dynaudio不计成本追求完美的决心。




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挑战这么一对巨无霸级的音箱充满未知数,但实际开声后的声音水准之高,令在场各位如释重负,这套组合所呈现的声音平衡度、紧密度、动态、速度、分析力、质感、音场立体感、层次感等音响元素都是这次活动众多音箱的最优表现。当然了,Evidence Master大证据的身价也是最高的。但重点不在这里,以往大家认为丹拿难推,但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仅凭100W就做到了举重若轻、舒爽服帖。如果拿某些单一的元素来比较,这套组合的中高音音质或许不如Tidal高贵、低频宽松感也不如Wilson Audio威信,超高频延伸和光泽感不如Focal,中音的感情不如TAD真切,但Evidence Master大证据所表现的整体素质之高令人挑不出毛病。无论是重播发烧男声、女声,那深情的表现令人陶醉,低频密不透风,各种乐器和Midi效果历历在目,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而重播《Verdi》试试弦乐的质感吧,那像真度几乎无可挑剔的琴音,就仿若乐手在试音室中演奏,弓弦摩擦的质感、琴腔共鸣的木头感显然更为强烈又逼真,甚至连演奏者那弱弱的呼吸声都历历在目,难怪我在听感笔记上不断重复写下一个词:真实。这套组合重播爆棚的管弦乐也是游刃有余,低频的力度感和动态摆幅都令人满意,声音扎实饱满、高潮乐段依然从容不迫,乐团的声部层次与三维立体感都可算出类拔萃。

TOP
14#

7

英国TANNOY天朗Westminster Royal西敏寺





TANNOY天朗Prestige贵族系列Westminster Royal皇家西敏寺音箱,是英国天朗贵族系列的旗舰,拥有大型折叠号角低音导向箱体、顶级15英寸低音与2英寸中高音压缩驱动器同轴扬声器单元。这对经典音箱的加入纯属一时兴起,原本我们凭经验并没有对这个搭配有什么期待,甚至已经收拾心情准备去吃晚饭了,但意外收获就是这样如期而至,在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的驱动下,Westminster Royal西敏寺的声音表现竟然一改曾经的认知,真的令人大跌眼镜。




英国TANNOY天朗的历史可追朔至上个世纪,即英国伦敦开始使用无线电广播不久的1926年。Guy R Fountain先生(天朗贵族系列GRF音箱的命名由此而来)采用钽(Tantalum)和铅(Lead alloy)两种金属发明了可用于充电的整流器,继而在当时伦敦的DALTON路开设了一间小型工厂来专门加工生产这种整流器,其工厂的命名采用了两种金属英文的合并缩写即TANNOY,从而标志着天朗公司的最早雏型形成。一路的发展让天朗成为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声学品牌,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辉煌时期,天朗推出了首款同轴喇叭单元,其箱体为号角式,当时的Decca迪卡唱片录音公司一气买下了首批产品的6只,从而成为最早使用天朗同轴单元音箱的首位顾客。如今的Westminster Royal的同轴高音单元采用了郁金香型TULIP导波管型号筒式结构。从而能令中高频离开振膜之后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声波前沿,由此使得中高频与低频的结合更趋完美而充分发挥了点声源的优势。单元采用了双波幅式TWIN ROLL悬挂边,从而使得失真大幅度减小,故能承受更大功率的大动态音频输出。音箱内部采用了硬线处理,以减少对内部零件的震动及提供稳定的信号通道,从而使得声音的播放更加清纯完美。采用了加固骨架可有效遏制箱体谐振,其内部接线采用了VDH发烧级线材。




在Kronzilla DX单声道后级的搭配下,Westminster Royal西敏寺那丰满厚润的音色表现,无疑是聆听古典音乐的最佳选择之一。以往我们总觉得这对音箱缺乏高低两端的延伸,动态和细节都不足,甚至想不明白凭什么能够卖到这么贵,是因为箱体够大够看头吗?原来这些印象都是错的!这套搭配下的Westminster Royal西敏寺绝对是一款高素质的音箱,无论音响性的频宽、动态、密度感、动态和分析力都不输前面的几款音箱。重播人声的像真度非常了得,不仅人声、气音活灵活现,就连伴奏的鼓声、弦乐声在西敏寺的演绎之下,不仅将英式喇叭独有的风味表露无遗,而且让人舍不得换片;西敏寺的中频不像大多数英国音箱那么柔软,但与高音衔接得相当流畅,也许与正统英国味浓得化不开的个性略有出入,但将独有的音乐韵味与现代感作了完美的调和,这套组合在平衡感和音质方面的拿捏堪称一绝。




这套组合重播的弦乐实在美妙,小提琴演奏时的抑扬顿挫毫不费力地铺陈出来,中高音干净利落,甚至能够感受到演奏家演奏时细微的运弓力度变化,西敏寺就是有这么丰富的音乐细节变化,让人听得入迷、听得兴味盎然。同时,西敏寺所呈现的空间感也是庞大,强劲的瞬时反应重播的管乐器极具厚度感,轻松地勾勒出交响乐的激昂感。《The Padstow Lifeboat》这首乐曲庞大的音乐场面,对于任何音响系统而言都是高难度的考验,西敏寺则是一派轻松,大起大落的音乐动态,呈现精准的音乐力度,弦乐挥洒出一片片开阔的气势,而清晰干净的低频,则带动着音乐底层稳固的节奏感。这一曲的考验中,聆听西敏寺似乎已经让人忘却正在“听音响”这件事,而是让情绪完全进入音乐当中,千头万绪全部系于音乐的变化当中。
TOP
15#

图片拍得好,文章更精彩!高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