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与平台互动的主要关系和道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1#

[p=28, null, left]                     人与平台互动的主要关系和道理[/p][p=28, null, center]罗国正[/p][p=28, null, center]201911月)[/p]

[p=28, null, left]当人在追求悟道、得道之时,感到生命有了意义。当人用道的条理性,逐步地扩大了自由幸福时,感到做人有意思。这过程是爱的逐步升华,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真善美。当人们在自己设定的有意义世界里,无论是个人、家庭、群体或团队等作为主体,每一次的活动,或活动的意义、自由幸福生活的升级,都须通过平台来进行。从一般意义上讲,主体的升级与平台的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呈现出规律性。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可作为感悟主义人生美学的研究对象。[/p][p=28, null, left]任何一个真正伟大的美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等等,他们在自己设定的有意义的世界里,都有着蔑视一切高峰的冲动和崇高的愿想,然后努力创造出自己无以伦比的高峰。事实上,大多数这样的英雄梦想,都没有实现,就成了匆匆过客!而实现了伟大梦想的英雄,所创造的高峰,也只是为后人提供了更高的目标和平台,终归又被后来的英雄越过。历史告诉人们,多么伟大的英雄,过了若干年后,都必将被后人视为历史的童年故事。人们只是在设定有意义的时空中,令觉悟者感恩他们曾为后人搭建过平台。而只有许多伟大的爱情故事,却常被人们羡慕不已地谈论着。这正好吻合着美学研究中的感觉、情与理的课题。[/p][p=28, null, left]很多人放眼大宇宙,用大视觉来看地球和人生,认为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微尘,每个人就更加渺小,但人们不要忘记,这只是比喻。地球就是地球,人就是人,而不是微尘。地球既是孕育人类的母亲,又是人类成长的摇篮,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和各种活动最重要、最根本、最大的第一活动平台。除非在很久的将来,人类在宇宙中寻找到一个更优于地球的星球、或空间,吸引大多数人在那里生存和发展。[/p][p=28, null, left]目前在人类已有大量确凿证据的认知里面,还没有发现比人类在地球上诞生这个事实更能证明宇宙的物质运动到了一定阶段,有部分物质以生命的形态出现,能自己认识自己,并可自觉、自由地作出相应运动的选择,这是多么伟大的事件,而不是用微尘这么渺小能来比喻的。既然地球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这么重要的第一平台,人类就应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地保护好这平台。如保护好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高效地利用好各种资源等等,这也是人类第一平台的基本条件,当然包括阳光、空气、食物、能源等等,最起码都要使地球的资源能维持到人类自己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和落实到在新的星球或空间生存和发展之前才耗尽资源。[/p][p=28, null, left]作为具体的个人来说,身体是灵魂第一平台。灵魂与身体这个第一平台之间有着非常微妙的辩证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关系,是配套的关系。如果不配套,只有强壮的身体,而灵魂渺小,甚至丑恶,那如果不是象头蛮牛,就有可能成为罪犯。只有伟大的灵魂,身体很孱弱,就没有精力,没有足够的寿命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大家要清醒地知道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所有人一生下来,大脑基本上是空的(就算有胎教),身体有强有弱(包括大脑),如果不爱护和锻炼,强可变弱,注意爱护和锻炼,则弱可变强(除了天生有不治之症)。其次,大脑主要有三个功能:一个是本能,天生就有的能力,一个经后天学习、锻炼才有、或强化这功能:1、大脑与全身所有的器官、部位通过神经线、气场,有线和无线地联系、感应着,甚至与亲友、有缘人、或有缘生物及有缘的其它物质感应着。大脑这种功能,有的天生就有的,但要强大这种功能,必须要后天通过有效的方法修炼。很多疾病是由于大脑这种功能,是在某方面出了故障引起的,有时只靠吃药是解决不了问题,有时须要正确的声频等来震通大脑,病就没有了(这里不展开讲这个问题,因为本文是研究平台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大脑这部分功能,主要是属于活动平台的功能,而不属于灵魂的部分。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凡是大脑的东西,就是灵魂的东西,这只是身体作为灵魂的平台,提供了自动化的功能。2、记忆、储存经验、技能、信息,筛选出有效的反应,其中条理性、逻辑性、程序性、因果关系等,属于身体作为活动平台的组件,自动化组件,而趋吉避凶的本能反应和理性反应,还有非常重要的本能、先天感情反应和后天培养的感情、表情反应等等等等。这些功能有相交之处,有的属于身体平台的重要组成,是平台的信息、数据、程序、经验、技能,而趋吉避凶和美丑选择等等,自动或自觉地调整、调动身体平台产生合理、有效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属于灵魂了,其中有些情感反应,理性反应等功能。这里有的读者可能还有些含糊,将此文读下去,就会更清晰了。3、灵魂的功能。关于“灵魂”这概念,这里着重地讲讲,如果人们只是查阅辞典来寻找解释是远远不够,因为从古至今,大量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宗教领袖等等都有了很多的见解,见解各异,分歧很大,甚至很多观点相冲突,加上本文的主旨是在论述人类与平台互动关系,读者应按我对灵魂的解释(这是我对学术上的贡献)才能更好地理解本文。因为“灵魂”这概念对人类及每个群体、单位、每个个人都非常重要,为了使大家加深认识,我在此作一个简约的历史回顾,然后再提出我的观点:中国人有记录的、首先提出“灵魂”的概念是屈原,他在《哀郢》说:“羌灵魂之欲归兮”!查实早在尧的遗训“惟精唯一”那段话里,就包含灵魂专一的意思。后来,中国历代诸子百家、历代的儒、释、道高人、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书画家、其他艺术家、练功家、武术家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及到灵魂的问题。如“存乎一心”、“心游万仞”、“心外无物、”“攻心为上”、“心诚则灵”、“心能转物”、“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在笔先”、“线条和色彩只是形式,为的是反映灵魂的内容”、“用意不用力”、“意到手到”等等,其中有一批特别突出的人物,如庄子、慧能、王阳明等。在灵魂的理解上,不只是今天,从历史上就存在两大派:一派认为灵魂不灭,一派则认为身灭则魂亡。如范缜著《神灭论》就极力反对神不灭论。发展到今天,心理学、脑科学、神经科学、人体科学、哲学等等,对灵魂有了深入的研究、实验、探索,对灵魂的认知有长足的发展。当今中国主流对灵魂的解释,基本观点是这样:灵魂是心理活动、思维活动、人的大脑机能活动,是对外界事物反映能力产生的心理活动,社会存在决定心理活动的内容。[/p][p=28, null, left]西方对“灵魂”这概念的解释主要是这样的:该词英文源于希腊文。该概念随着对本体论的认识不同而不同。普遍认为灵魂是精神、思维、精神生活、或信仰客体赋予等等。古希腊奥尔菲斯教派和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不死与转世。柏拉图将此作为知识是源于回忆根据,同时认为灵魂有理性、激情、欲望三个等级,所以国家内有三个等级的成员。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灵魂是形式,身体是质料;灵魂是现实,身体是潜能。新柏拉图主义则认为,灵魂是由神派生出来的。古希腊的唯物主义者却相反地认为,灵魂是空虚、原子、物质和精神是同一的。奥古斯丁肉体为实体,灵魂是被偶然加上去的。托马斯.阿圭那认为灵魂是肉体的实体形式,是所有生命和心灵活动的源泉。中世纪的神学则认为灵魂是永恒的、非物质的、可转移的,灵魂具有主动性。笛卡尔认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二元并存,都由上帝实体控制。斯宾诺莎则认为精神活动为自然属性。康德否认灵魂永恒、不朽、可转移,强调精神的能动性,自我意识的主体性。冯特和W.詹姆斯都把灵魂看作是过程而非实体。莱尔认为灵魂是一个错误的范畴,认为灵魂是实体即是“机器中的鬼怪”。等等等等。[/p][p=28, null, left]再看看两本词典是怎样解释灵魂的:[/p][p=28, null, left]1996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p][p=28, null, left]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心灵;思想。人格、良心。比喻指引、指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p][p=28, null, left]星加坡出版的《辞渊》解释“灵魂”:人的灵性或精神。宗教家认为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部分。鬼。[/p][p=28, null, left]从以上的介绍中,人们就可以知道,古今中外关于“灵魂”的解释,五花八门。但没有一个专门把具体个人的身心从灵魂与平台的关系、结构、主次、互动的角度作出系统的辩证的研究、论述。下面,我从人的灵魂与身心平台关系的角度,讲讲大脑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灵魂的处所和活动(可能有的读者希望我在这里讲讲灵魂到底会灭还是不灭的问题,因这问题与本文宗旨没有多大关系,在此不作论述,其实此问题,在过去已发表的《美学心得》的相关条款里已谈及,请查看):[/p][p=28, null, left]1、没有人,不存在灵魂的问题。灵魂的存在,是以人的存[/p][p=28, null, left]在为前提。[/p][p=28, null, left]2、没有人的大脑,也不会有灵魂,因为灵魂是靠人的大脑[/p][p=28, null, left]一种重要功能形成的。[/p][p=28, null, left]3、灵魂是一种心理活动,但不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属于灵魂。所有心理活动都须要有大脑的存在,心理活动有一部分是属于灵魂的活动。灵魂须通过活动才显示其存在。心理活动的另一部分是作为平台的部件,还有一部分它既是灵魂的组件又是平台的组件,具有双重性。其中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是有些属于灵魂,有些属于平台功能。关键看其在哪一方起作用。较大的、带根本性作用的,属灵魂的部分;其它,属平台的部分。此划分,读到后面的内容时,就会更明晰。[/p][p=28, null, left]4、世界观(或叫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对人生、或主体起到主要的、决定性的、决策性的部分、是灵魂基础的、基本的、核心的内涵,是为思想言行确定方向、目标的前提、依据、决断,同时也是内生动力的源头、源流。这些基本上都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学习、体验和系列的社会实践方能产生、形成、巩固和发展得来的。[/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