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vid Reference Two 音箱与AVID 唱盘评测报告(下) [复制链接]

1#

展现力量,展现层次,展现细腻


这Avid系统是我播放这曲子的经验里,所用最昂贵的系统,至于这个重播效果,也是我听过最好的一次。突然而至的强奏带有十足的重量,弦乐带着紧张的情绪奏出连续的三连音的固定音型,然后步步攀高,弦乐声部的厚度和绵密感非常好,衬底的低音弦乐相当厚实而深沈,但是,音乐却维持高度的透明,声部的层次感十分清晰,并没有丝毫模糊不清。这录音播放最难就在这里,要有丰富层次,要有绵密厚度,要有宽广频响,还要有高度透明。


在正义主题的末了,音乐以开头所闻的音型,一高一低相互映地反覆,并以下行方式,渐渐走弱。在此之后,音乐情绪一转,悠扬而温柔的木管,奏出充满甜蜜感的温情,那是来自妻子的安慰,那是新婚的德雷福在刚下狱时所抱持对回到幸福生活的盼望。但是音乐转入小调,预示了在这重重雾障下要伸张正义又是如何艰难。这段音乐里的木管质感真好,双簧管、单簧管、长笛,无一不美。至于在这木管轻唱的乐段里,背后小提琴轻轻悄悄地以颤音拉奏着纤细又明亮的乐音。有高度透明,有极佳的微动态表现,这对比就能清楚呈现。


声音的色彩,听得见


刚刚束先生放了管风琴,我也来放一首,不过,我这个还加了管弦乐团,哪一首呢?圣桑的第三号交响曲是也。




听Olivier Latry的管风琴演奏、Pascal Rophe指挥比利时列日爱乐管弦乐团的版本。这个版本录音动态宽广,而且音色自然。录音就在列日爱乐厅,这个建于1887年的交响管风琴,是19世纪后半叶渐兴的交响化管风琴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辉煌多彩的音色和宛若交响乐团的声响与能量。透过这个Avid Reference系统,一个恢弘开展的乐团能量近乎没有限量地肆意开展,第一乐章中段的管风琴缓慢深沈,似有若无。似有,是你可以明确感受到低频能量环布四周,若无,是那轻柔犹若雾气的低频,让人身居其中而不感压力。


第二乐章的后半,管风琴震撼如天雷奔至,结束了前面的欢愉和狂喜,引出一个辉煌灿烂还带着荣光的新乐章。管风琴的能量感充沛,系统越大,越能感受到那种迎面而来的声波能量。空气在管柱里爬走,与金属管壁碰撞发出的声响,是一种带着金属质感的气音。这些细节并不因为要铺张能量而有所减损。大系统可以展现能量,我在聆听其他落地喇叭上也有过相当美好的体验,但能这样面面俱到者,而且能展现雄浑气势,又不遗漏纤毫细节者,还实在罕有,这又是我听过这张唱片最好的一次经验。至于乐团,那声部纷陈座落又是如此明白又清晰,明白,指出了声部明明确确的位置,清晰,则说出了画面是如此澄澈清明。如果还有要求,我希望空间再大一点,屋顶再高一点。那声音能量的开展会更自在,音乐也会更为恢弘。但这与Avid无关,这是方舟要解决的事。


振动控制有道—清晰度、形体感、分离度高


「你都带大编制的喔。」束先生看出了我不怀好意。「哪里,这个还不是最大的,我们来听个更厉害的。」哪张?马勒第八号交响曲。




我带来了Neeme Jarvi在1994年在瑞典的哥登堡剧院指挥演出的现场录音,这场音乐会是为了援助渡轮罹难者遗留下的孤儿,特别举办的慈善音乐会,音乐会收入用作成立基金会以照顾孩子们。马勒第八本来编制就大,演出阵容逼近千人,这个版本动员的人力共有两个交响乐团、三个**合唱团、两个儿童合唱团,另有八位独唱家,此外,还有管风琴助阵。我并不常放这个曲子,家里空间不够大,系统不够大,放起这曲子,总难体会这曲子的十分魅力。就算在公司,空间大是大了,但即便以落地喇叭伺候,一般的中型落地喇叭唱起来仍感若有所缺。与其这样,我还不如放个马五、马四或马一,动态还是有,但是没那么大规模,遗憾也就少点。


方舟的空间虽然也不够大,甚至比U-Audio试听室还小的多,但系统够好(而且关键是:够大),加上空间的二次反射音和共振也比较少,因此空间信息与细节信息比起我在公司听到的更丰富、更完整,画面也更清晰,轮廓更明确。我在笔记上连写两个层次:「场面的层次、合唱的层次」。独唱家和合唱团的分离度很高,每个发声单位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束先生对这曲子不熟,但是他也惊叹这个录音所呈现的丰富性。「你能听到这么清楚的形体和高分离度的声音,是因为Avid把振动问题解决了。」束先生说的极有道理。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振动,所以音响器材要控制振动、控制谐振、控制共振,振动处理得越好,声音清晰的还原度越好。

我还带了一张对比的CD来。刚刚听老贾维,现在听小贾维。




Pavvo Jarvi带领布莱梅德意志室内爱乐演出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没有使用古乐器,但是采用原典编制,乐团比一般常见的规模要来得小。Jarvi在指挥上也以一种古乐诠释的手法,展露明快利落又果决理智,与前一曲老贾维指挥马勒第八那种宏大磅礡的气势与规模截然不同。直接跳听第四乐章。(我没有时间,不然也想从头听到尾啊!)那干净又明晰的结构,把一个室内乐团具体而微地呈现我前,甚至,因为是编制减半的室内乐团,所以感觉与真实场景相差无几。听贝多芬分述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然后带出欢乐颂的终极解答,之后再导入以男低音起首的人声与合唱。我要再次惊叹这极高明的分离度以及透明度,定位明确且一览无遗。因为编制小了,速度快了,骨干清楚了,也就完全免除了现代乐团编制的拖泥带水。音乐呈现出高度活生,而且有骨还有肉,有血气,有精神,有活力。定音鼓打出的鼓声,还依稀感觉得到那鼓皮振动的质地及尾韵。独唱家的人声结像既有轮廓还有厚度,甚至可见其歌唱时的表情。这不是发烧片,但是怎地这么发烧。这张CD我听了好多次,就属这次最精彩!


竟带有几分管机的鲜活、贵气和灵动


我总不能老听大编制的,Avid Reference要能放能收才行。换听莫札特的钢琴三重奏,由杜梅、王健与皮耶丝三人搭档演出。




编制从乐团一下缩小到三个人、三件乐器。我以接近真实再稍大一点点的音量播放,我这才体认到当你尽可能地把音响系统的振动问题一一解决后,当电源供应充分十足之后,当所有电子元件无不以极端挑剔苛究的态度严选后,声音可以这么精纯,可以这么真实,可以这么生动。钢琴的颗粒圆润饱满,带着微暖和光泽,小提琴则柔顺而且甜美,纤细可人还油润光滑,大提琴的厚度好,操着嗯呜的鼻音唱着。三件乐器搭配地和谐而流畅,Avid Reference前后级都是晶体机,但是那个气质却是管机的气质,好灵动,好鲜活,好贵气,又好真实。




动态大、细节足、人声有厚度


我今天到现在还没认真听钢琴,钢琴是每回必听的。对我来讲,钢琴放不好,这系统我就不想多听了。钢琴说出太多音响的要素,要有速度,要有瞬时,要有动态,要有频宽,要有厚度,要有密度,质地要好,音色要漂亮,细节信息要丰富,几乎我们对音响声音表现的所有要求,都可在钢琴重播上找到。鲍比达在机遇里用的是假钢琴,顾尔德的录音和演奏都走偏门,前面的经验都搆不上标准。我放的是探戈乐团Astoria演出的皮亚佐拉的Adios Noniño,这版本在曲子开头有长达3分钟的钢琴独奏,随后乐团才展开。




这短短3分钟的钢琴独奏可了不得,带着浓厚的探戈气息,情绪浓稠化将不开。低音**落下之时,那个重量和震撼力着实惊人。好吧,我承认我又是把音量开得比真实钢琴要稍微大一点点,这样好生过瘾啊!不管是机械性和物理性的声响细节呈现,如琴弦的振动感、琴身的共鸣感、机械作动时那隐约可闻的声响,都在掌握之内。至于音乐呈现所必要的,音色的丰富和彩度更是鲜明,泛音甚是漂亮,以一种自然的姿态在空中跃起,然后,消逝。我也感觉Avid在重现这个钢琴的激烈壮怀时,不是一味刚猛,而是一种带着沈思的意味的表达,那是其纯正厚实又饱满的音质所带来的。


虽然前面束先生放过了蔡琴,放过了Tom Waits,我也在马勒第八与贝多芬第九两首交响曲里体验了那高超的结像力,以及丰富的、有血肉的声音。我还想试个难的,放的是19世纪女性作曲家Marie Jaell创作的艺术歌曲「Les hiboux」。


这当中伴奏的钢琴录得好,轻轻地,语调却是带着淡淡哀戚与冷漠,琴音饱满而富有力量。女高音在歌曲中段唱到激动处,一个拔高,气力一吐,声音能量吐出,与前面的低吟有着强烈对比。这段音乐若透过软件频谱看,到了这里,就好像本来无事的大地突然面临七级地震一样震幅大开。我听见了中气十足的嗓音,声音是强的,却依旧是圆的,是有冲击力的,却仍带着丰富情感。这动态重现的完整度,好不惊人。


我还带了一张人声录音,却是历史录音。怎么带这种录音来呢?音响系统越好,它对唱片重播越是宽容,也就是,能把更多类型的唱片、更完整而且丰富地重现出录音时所收录的原貌。




这也是「唱片演奏家」的精神。我选了法国女高音Renee Doria在1948年留下的演唱录音,那是奥芬巴哈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当中最著名的咏叹调之一,就是木偶欧林琵亚所唱的「林中的鸟儿」。这个录音虽是单声道,没有立体音场,频宽也受到一些限制,但是,音质还是录得很好,音色和唱腔的变化,以及舞台上演出的气氛都收得很好,足以表现出Doria年轻时嗓音的甜润鲜活。


Avid Reference之所以能被称为是Reference,就在于它只管把前端送过来的讯号完整的播放出来。如果这个音乐是雄壮的、现代的、富有动态的,那它就是这样唱;如果这个音乐是柔媚的、有历史痕迹的、带圆润类比味的,那它也就这么唱。我听这曲子许多次了,但很少在这么大的系统上播放,今番也是头一回。听过,我这才领悟,为什么我们需要大系统,为什么会有所谓参考级的音响,为什么有的系统有资格被称为Hi End而无愧。在Avid Reference上我听到的「林中鸟儿」,让我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我一面听,一面向束先生说明这曲子的故事背景,越听,越说,越不能自己。




三部Avid唱盘分别是Sequel SP、Acutus Reference Mono SP、Diva II SP。下面的音响架,都是Avid自己推出的Isorak,层版上的长条状孔洞可以减少共振,铝合金脚柱与下一层顶板接触点,以铝合金圆珠接触,让振动干扰降到最低。▲


听了,还想听


相隔一年,终于圆梦了。离去前,我跟方舟束先生说:「这样的器材,若能在更大的空间里施展,那多好。您一定要争取到音响展的大房间,让更多人来体验一下这Avid Reference的声音。」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还想听,而且,还想换个更大的空间再听。


怎么?这次结尾又是请求了呢?


器材规格:


Avid Reference Two

型式:5单体3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单体:28mm 钛音圈丝质软半球高音x1;160mm钛音圈中音x2;228mm钛音圈低音x2

频率响应:24Hz - 22kHz +/-3dB

灵敏度:90dB

建议扩大机功率:80 - 1200W

阻抗:4欧姆

分频:三音路, 2nd Order

音箱结构:铝合金板,内部容积以O-Ring垫圈密封.

外吋:(音箱) 1250 x 346 x 522 mm (HxWxD);(含底座、脚锥) 1355 x 550 x 540mm (HxWxD)

重量:200 KG


Avid Reference Preamp

型式:前级扩大机(含唱放线路)

输入:2x XLR Phono - 3x XLR Line;2x RCA Phono - 3x RCA Line

输出:4x XLR;4x RCA

尺寸:(WxDxH) 500 x 410 x 190mm

重量:前级34Kg;电源28Kg


Avid Reference Mono

型式:单声道后级扩大机

输入:XLR x1;RCA x1

输出端子: 镀金喇叭端子x4

输出功率:430W / 8 Ohms

尺寸:500 x 650 x 300mm (WxDxH)

重量:单件65Kg



作者:戴天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