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讨:什么是所谓的阴影感? [复制链接]

查看: 4072|回复: 17
11#

各位大佬讲的好,顶。我认识的一名老烧友的听音习惯就是小音量,我刚认识他时很不理解,时间长了慢慢懂得听音乐不是大音量表现好就是好,而是小音量下细节丰富才是真好。
TOP
12#

原帖由 哈奇奇 于 2012-6-28 13:19:00 发表
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平衡的系统上面,有一个稳定有轮廓感的声场,各种乐器的形体大小恰当,定位准确明了。在乐器齐奏和间奏时,可以明确的“看到”演奏和不演奏的乐器,就是声场里面发声的乐器和不发声的乐器泾渭分明。也就是声音的明与暗,虚与实对立的统一起来,能够表现出演奏乐器的“实体感”和定位,还能够把不演奏的乐器勾勒出来的虚空的轮廓,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阴影感”。

哈兄的概括应该是hi-end极致了,说实话,就算是真的听现场也未必能体会到“在乐器齐奏和间奏时,可以明确的“看到”演奏和不演奏的乐器,就是声场里面发声的乐器和不发声的乐器泾渭分明。”
虽然我还没体会过这种感觉,但似乎Avalon的顶级喇叭能再现这种魔力?
各位继续
TOP
13#

呵呵,我常说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现场作为观众的我们,听音的位置和角度很难是最佳的。有追求和能力的录音师总会想把声音表现到理想状态的极致,他也有便利可以挑选最佳和多角度的录音,所以这个是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
TOP
14#

原帖由 哈奇奇 于 2012-6-29 0:25:00 发表呵呵,我常说艺术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在现场作为观众的我们,听音的位置和角度很难是最佳的。有追求和能力的录音师总会想把声音表现到理想状态的极致,他也有便利可以挑选最佳和多角度的录音,所以这个是源于现场高于现场的。
有时候好的音响确实能重播出比现场更吸引耳朵的声音:-))
TOP
15#

个人感觉是录音是录音师对声音理解的深化和升华吧。就拿对一座山的表现来说。可能最真实的就是照片,素描就突出线条感和轮廓,油画注重色彩和层次感的表达,而我们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在形似的基础上,还突出磅礴大气的神韵。可以说除了摄影最写实之外,素描,油画和山水画都是有加工的,这个是体现了作者的某种艺术化的追求。当然,这种加工也有水平的高低之分,好者是艺术化的提升,不好者我们斥之为音染。赵医生不玩耳机啦?以我个人的经验,能够表现出好的阴影感的系统。除了系统的素质,空间和拥有者听音观念和调音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轻易可得的。
TOP
16#

哈兄搞错啦,我不是耳机论坛的赵版,而且赵版不是医生,是老师:)耳机要是能听得出阴影感,那真是神了:)
TOP
17#

呵呵,赵版我晓得他是老师。不过把你给弄错了,玩了箱子系统后,耳机不过是监听音色和晚上听音乐不愿吵人的的辅助器材而已。我前面不是说过,对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吗,这个空间当然就是指箱子系统而言。
最后编辑哈奇奇 最后编辑于 2012-06-29 13:30:09
TOP
18#

原帖由 哈奇奇 于 2012-6-28 13:19:00 发表
以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平衡的系统上面,有一个稳定有轮廓感的声场,各种乐器的形体大小恰当,定位准确明了。在乐器齐奏和间奏时,可以明确的“看到”演奏和不演奏的乐器,就是声场里面发声的乐器和不发声的乐器泾渭分明。也就是声音的明与暗,虚与实对立的统一起来,能够表现出演奏乐器的“实体感”和定位,还能够把不演奏的乐器勾勒出来的虚空的轮廓,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阴影感”。
说的好!可惜非常难做到,需要较高素质的系统搭配较合适的空间。所谓真实,真切而实在。不玩虚的,饱满而松驰,张活力并存、基音和泛音有机结合。高层次也
QQ  809750113   
我不折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