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场音乐会和HI-Fi系统的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10196|回复: 32
31#

         电声终归是技术产品,技术方式决定其走向。错误的路径必然没有正确的结果。
        前天在《高保真》又听了几个名牌箱(包括单拿C4等),都不如小潘的DIY地蝎星,此箱应该说达到传统模式的高端,单元都是当前顶级名品;巨型磁钢的12寸低音上万元,陶瓷中音,平方高音(还计划上陶瓷高音),分频器用料也相当豪华。因有优越条件,功放、前级都是众里挑一,不计成本,搭配相当满意的,频宽和平衡已无可挑剔。

        然而在我看,仍然欠锐度,和通透,不够自然。我早已断言:沿着传统思路是不能通向HIFI的。基本原理已限定,物料再高档也没法超越。
最后编辑znd06 最后编辑于 2012-03-13 09:02:05
TOP
32#

遗憾的是,造机器的人,尤其是大陆,能有几个常去音乐厅的?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33#

原帖由 chaogao 于 2012-3-8 23:38:00 发表
无论是交响乐,歌剧,中乐,各种歌手演唱会,除了震撼,感动等词外,很少听到用(幼细)这个词来形容表演效果,而对HI-FI系统,却时常用来形容系统声音的高贵,而且不惜重金求这感觉,二者这区别说明什么问题......


“幼细”这个词十分广东味,我最早听到是在广东体育台足球评述员口中对国外球星控球技术的描述,原话是“xxx佢嘅脚法喺好幼细嘅~”咁咯(捂脸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