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继续借题发挥一下,我再次强调,就事论事,不是对任何人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赞美奉承,只是从这件小事有感而发,为中国的教育,为国人的创造力而担忧。
为什么说中国现在这样的教育体制,把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精神都搞没了。不可能有创造力,创新精神! 就是从我们这个帖子里面的讨论,就能看到一个很好的例证!
首先,是LZ贴了一幅画面较为恐怖血腥的名画为封面的唱片封面,给大家欣赏。
然后,就有人强烈反感,要求删除,经过蓝MM的解释说明,就引发了对于未曾见过的外来事物,未知的知识,国人的几种反应和态度。
1) 有讥笑别人不懂装懂,比较二的,2)有恍然大悟的,3)有提供线索,告知资料查询路径的,4)有引申发布更多资料的,5)有说摆渡也不会找的,6)有引申出教育问题的,等等
这里,要和过路云兄,再探讨一下,请别见怪。我跟你都一样,我们的思维逻辑是有一个定式的,从小教育和培养出来的,我们从小思维就被圈养和禁锢,死记硬背,这种思维定式,是很难改变的,这种思维就会导致我们缺乏对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未能很好的掌握探寻的工具和手段,即使有提醒,还是说不会摆渡,然后,qsyd 老兄只好再次详细说明。
而qsyd 老兄,他可能已经改变了思维定式,思维可能更加美国化,变得更加开放,对未知世界,未知的知识的资料收集分析,对他而已,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他才会随口跟你说去摆渡一下,维基一下就知道了,相信他这里没有任何嘲笑,显摆的意思。
就是从这件事情,我马上意识到两者思维模式的差异,qsyd 代表了美国的思维模式,过路云代表着中国的思维模式,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从1800年至今,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国富民强,人类幸福,这些作出重要的贡献的是什么人,中国人吗?恐怕不是吧? 各种创新,创造是靠从小背出来的? 恐怕不是吧。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他们从小背乐谱吗,恐怕不是吧。
不反对背诵一些经典,但思维一旦固化,就很难有所突破。杨振宁他们,如果不让他们出国去改变思维定势,在中国恐怕也得不到诺贝尔奖的。为中国教育制度悲哀啊!如何才能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