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欧梵教授的音乐系统和黄金镀膜线材 [复制链接]

查看: 2984|回复: 11
11#

两月后再在音乐会上碰到李教授夫妇,李教授一再说:“你的线材很好、很好,尤其是低音部份。”(这是由于李教授用的是低音不足的书架箱的缘故;把书架箱的听感变成有大音箱的气势,和把大音箱的庞大气势,变得同时有小音箱玲珑浮凸的3D精确定位,本来就是我和黄金镀膜线材的拿手好戏。)

将来有空,还希望可替李教授搞好多声道部份(播multi-channel SACD,请参阅:又谈多声道SACD(一至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c4kg.html ; 又谈多声道SACD  (后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c82u.html ; Aho的「空间」交响曲 (一)  ―  玩Surround烧爆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skm.html ),如果可以再加上超高及超低音单元就更加完美,而黄金镀膜线材超高及超低都多一“浸”的特点也就能更充份发挥了。

文章发表后数天,李教授再来电:“您的文章写得很精采,而且很真实!我就等您俩再来了!”
TOP
12#

李教授赠言(译文):非常感谢,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您的文章。只是让你知道,我继续享受我的音乐光盘,并发现这些经数码处理后的旧CD(24bit、Bit-stream等),声音比以前要好得多。但我仍然不熟悉多声道的录音:一些标记为多声道的SACD仍然只响三个声道(注:部份Mercury及Living Stereo出品的多声道SACD确实是只有左、中、右的3声道录音)。部份多声道的SACD也不见得优越许多(注:和两声道相比)。我现在用我的老“Pioneer(注:应为Philips)”播CD,用Cambridge Audio通用蓝光机播放蓝光和SACD。对不起,我只能写英文,希望你能理解。你可以在你的博文中引述上文。李欧梵2011/8/2

回复上文:刘志刚感叹您未能真正享受多声道SACD的乐趣,我等希望将可尽快抽空替您把多声道SACD系统处理好!

欢迎参观避震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