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听马勒 第6 阿巴多 柏林爱乐现场录音 2005 [复制链接]

1#
看古典论坛日渐式微,写一个分享造个势。
写这个分享的时候,正在听MP3的这张CD(自己转的),正值昨天日本大地震,看着报上铺天盖地的海啸图片,突然明白马勒在世纪交替时间那种焦灼、无赖和恐惧。马勒于中国人是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国度的苦旅,茫然和无助。些许的伤感在心头徘徊。马勒第6这是我的第一个版本,也或许是最后一个,如果要增加,阿巴多在琉森的DVD我会考虑。我已经听到马勒的表达(不是听懂哈)。我一直这样定义听懂,从小受音乐熏陶,会个把乐器,听音乐会高兴了可以把总谱带着身边看看剧情对照的人。中国人有难度哈。我有时会很苦恼的在音乐中去找昨天看的那本或那篇评论讲的华彩从哪里开始的,那个著名的专业用词在哪个音符上体现的,哈哈,自取烦恼哈。但缺乏对宗教背景和西方民族音乐元素的了解确实阻碍了我们很多听懂音乐的乐趣。就像中式交响曲中,一旦出现茉莉花式的主题或者变奏时,总是让我们会心一笑一样,了解产生美。
曾经很迷马勒第2,克伦贝勒版的,最心动时刻是四乐章的歌声响起时,心一下就圣洁的感觉。从此,心动的感觉就变成自己主观评价爱听那个版本的最重要标准。对于阿巴多在柏林爱乐前后的变化,心动的判断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前的阿巴多总给我象在听照章念书的感觉,亵渎大师哈。抗击病魔后,好象对马勒他有了重新的理解。马勒第6从第一声倍大的齐奏开始,我就一直跟着音乐在行进,无法停止。用激昂来形容马勒是过程中让人兴奋的元素之一,那个脸型干枯的大师的棒下出来的音乐如此激昂,对比丰富,又气定神闲。马勒的配器太丰富,不是我们非专业人员可以看透,阿巴多把声音的层次表现的很透明,平衡而自然,没有感情的泛滥,太多唱片评价没有意义,音乐是个人的世界。这张CD上,我只能讲每次听我都很“动容”。
分享 转发
TOP
2#

阿巴多在琉森的马6蓝光版的也值得考虑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