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施耐德汉的大禾花黑胶唱片 [复制链接]

查看: 3529|回复: 15
11#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09-7-15 13:28:00 发表


你直接点击那个标题链接,就能打开。
最后编辑yilinliulin 最后编辑于 2009-07-15 17:06:18
超级歌剧迷
TOP
12#

有同时发行立体声录音的单声道唱片,原始第一代分轨母带和立体声的一样,只是后期制作方式不一样,所以会和立体声有两个不同的原始母带。
原始母带并不是指最初的分轨母带,而是分轨母带经过混音合成,剪辑等工序后,制作成为两轨或者单轨母带,经过监制和音乐家认可后的母带,一般情况下,唱片公司保留的是这个母带,在制作唱片时会用原始母带翻录出工作母带;而分轨磁带一般不保留,很多时候还会“洗带”后重复使用。所以同一个录音,单声道和立体声版本会有不同编号的原始母带,但并不是使用不同的分轨母带。
TOP
13#

EMI在50年代初的单声道时代录制歌剧时I就已经用不同的麦克风分别录制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录制出不同的单声道母带的多轨录音方式,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混合成单声道,直到立体声时代早期,他们仍采用相同的方式去录制歌剧的人声。所以EMI早期的歌剧录音特点是人声特别饱满,而整体场感和定位比较模糊,对比同期DECCA的歌剧录音就很容易听出分别来。
TOP
14#

当下的很多新录音都有sacd和普通CD两个版本,道理很简单唱片公司要考虑到顾客的播放系统!
立体声系统普及之后自然就不会再有mono版了。
lz留意一下,具备两个版本的录音都产生于50-60年代。
TOP
15#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9-7-15 17:0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铁血十字 于 2009-7-15 13:28:00 发表


你直接点击那个标题链接,就能打开。 [/quote
看到了  谢谢
TOP
16#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7-15 17:31:00 发表
EMI在50年代初的单声道时代录制歌剧时I就已经用不同的麦克风分别录制不同歌唱家的演唱,录制出不同的单声道母带的多轨录音方式,然后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再混合成单声道,直到立体声时代早期,他们仍采用相同的方式去录制歌剧的人声。所以EMI早期的歌剧录音特点是人声特别饱满,而整体场感和定位比较模糊,对比同期DECCA的歌剧录音就很容易听出分别来。

谢谢邝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