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122232425262728 / 28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昔日通信攻城师眼中的CD音源 [复制链接]

查看: 61850|回复: 276
271#

原帖由 未仔的贱骨头
你这人也爱扣帽子,以体现自己高明?

“OP没有那么差 ”,有谁说OP差了?我只是说运放LPF的应用需要谨慎,如果你认为运作可以随便LPF的话,我也只能无语,工业级的理念是不明白发烧友的用心良苦的。

因为低通滤波器电路相对最后输出驱动电路复杂,我倒认为LPF更适合用OP,而后面输出驱动级用分离元件好。
另外,LPF不管用运放还是分离元件,使用和布线不当可能产生自激,这个问题在稍微复杂的LPF尤其突出。所以,烧友随便更换CD播放机里的运放是不可取的。
TOP
272#

原帖由 未仔的贱骨头
我认为SACD只会带来更严重的Jitter,高采样率和脉宽调制是噱头


先声明下,真不是和楼主吵架和扣帽子,希望多探讨,也理解楼主敏感反应,不管如何还是支持楼主发表自己的看法。
呵呵,又要提反对意见了,说SACD会带来更严重的jitter问题,我觉得正相反,SACD的记录格式和PCM不同,中间少了PCM量化过程,2.8多兆的取样频率不算高,2.8兆的时钟抖动又能有多大,不至于使数据丢失,DSD全程下来从头到尾就一个时钟加左右DATA,除非设计失误,如果时钟上升沿有效话,以现在的芯片速度,可以轻易保障打入(latch)的数据在稳定状态。只有时钟上升或下降沿正好处于数据变化时刻才可能产生问题。还是前面的话,对于现在的芯片速度而言,处理音频真是小case,不至于发生错误。
我同意,早年的DAC因为芯片技术问题,处理速度不够快,所以才有jitter问题,从而导致最低位丢失。
看网上讨论,jitter都集中在时钟上,实际上,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就光碟机而言而言,只有光盘上的凹凸点会带来jitter问题。另外,有jitter不怕,只要符合标准(CD大概在20ns)机器就能正确读出数据。
注:两个不同时钟的转盘和解码器之间因为异步问题产生的jitter属于另外一个范畴。
TOP
273#

再不补充一点,网上指出jitter也许不会是数据出错,但会是数据变化时间产生扭曲。好,就算像网上说的有那么夸张,DSD没有字时钟(以位时钟为单位),所以受jitter影响就非常小。DVD-AUDIO因为采用频率(时钟)比CD快高(快),所以jitter影响也小,反过来说升频也应该能减小jitter影响,倒是NOS解码受jitter影响很大。
TOP
274#

有一位世界著名的录音师,(如果您一定要问是谁,我可以查一下)他的观点:
数字部分的jitter是存在的,但根本上造成声音受影响是在DAC之前的那个环节。
也就是时钟重整至关重要。大部分高级DAC是按照这个理念去设计的。但时钟重整会带来数据短暂断链,因此有的DAC又加上时钟字输出,将时钟反授给拾取系统,以避免断链的发生。
TOP
275#

回复 273# lao6 的帖子

“网上指出jitter也许不会是数据出错”
读取系统和传输途中的Jitter,其不良的结果就是“数据出错”即error,数字电路的问题就意味error而不是其它,也就是Jitter造成了error,并且该error在纠错能力之外。如果谁认为有Jitter但不会造成error,那么Jitter对他来说确实不是问题,什么转盘什么Re-clock都是多余的,逻辑上就已经排除了。
“数据变化时间产生扭曲”
“扭曲”是指D/A转换时Jitter造成的失真吧?可以这么说,不是夸张,该问题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理论上还无法根除,当然了,对普遍情况听不出差别的人除外。
定价几千、几万元的CD和定价几十万的CD,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读取、传输系统和以及时钟方案的差别,也就是数字方案的差别,其它如LPF、模拟放大、电源也很重要但相对容易克服。
对于DSD和DVD-AUDIO,Jitter在不同编码解码方式中的差别,这方面貌似没有定论。我认为Jitter对SACD、DVD影响一样存在,只是程度的差异。SACD、DVD容量更大速率也更高,精度要求就更高,比如SACD强调采用了更精密的光束,这就意味它更加依赖读取系统,难道不意味更多的Jitter?如果SACD、DVD不采取Re-clock的反案,读取系统的Jitter是怎样的状况,不得而知。对于DSD,资料宣称它“理论上”只要RC电路就能解码,注意这个“理论上”,现在都知道了DSD不能随意读取,因为商业上的需要,DSD它有一个独家的解码,这个解码加上DELTA SIGMA转换,同样是一个高度依赖时钟的方案。可以看出SACD它一样无法摆脱Jitter,而DVD更因为普遍采用低档振荡器,据说其Jitter之大是“不敢想象的”。
对于D/A部分的“扭曲”,因为速率高了Bit的间隔小了,又或者高速PWM对Jitter不那么敏感了?貌似Jitter的影响就小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这好比在雨中跑步,跑得快身上的雨点就少了?又或者雨点少了但衣服还是湿了。 新技术乍听之下都很漂亮,厂家每次推广新产品都这么宣传,是不是象宣传的那样好,还需要更多人去做炮灰去验证。对待Jitter这种底层的“顽疾”,我看还得靠老老实实的设计、制造去解决。
最后编辑未仔的贱骨头 最后编辑于 2009-07-02 11:16:15
TOP
276#

回复 272# lao6 的帖子

你做了几个假设,假设它们没有问题,而实际上恰恰有问题。
其实归纳起来CD的问题就3个:
1.Jitter造成数字部分纠错能力之外的error;
2.Jitter造成的模拟信号的“扭曲”;
3.量化失真。
除了3在这个帖子里没怎么讨论,1、2讨论得很多了。
可以这么说,如果3个问题都解决的好,音质就很完善了。
我注意到DCS的旗舰和Boulder 1000,都在这3个方面做足了功夫,在此基础上再完善低通滤波、模拟放大、电源供应。而没有能力搞数字部分的高价CD,比如我看到论坛里的法国文豪,很明显就在模拟部分做文章,花个几百上千的成本搞一些噱头,可以买一个好价钱。国产CD搞噱头的就更多了,加几个变压器,或者弄几颗发烧电容或者电子管,数字部分毫无建树。
TOP
277#

JITTER是数字音源声音好坏和档次高低的根源,也影响数字音源的音色.

电容和电子管跟克服JITTER比较起来,是小事一桩.只能改变点音色,基本不能提高音源档次.

中国的DIY甚至厂家,能减弱JITTER的手段基本只有选个好点的转盘,提升供电系统和避震系统,其他的基本没法搞.
逗你玩儿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