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前的音响系统效果还过得去,解析力早已超过了千多二千元的耳机。但由于系统是新组合的,许多东西还不完善,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改造是必要的。这些日子我一直比较我自己和别人的系统,很容易从表现全面的音响系统中学习到许多东西,通过比较也逐渐加深对音响的认识,也对自己系统的特点有了了解。
我的系统是半DIY半成品的,所以很多地方还是要自己动手。先从CD说起,我这台CD是3300R,缺点是声音有点散,这种散可以说出音乐味好,但也可以说是表现不正确。高低频延伸都可以的,就是散点。我本来有机会玩黑胶的,也知道黑胶比CD好,但唱头坏了,先停下来。为了玩黑胶,我都买了唱盘和一堆黑胶碟,胆唱放都有,但无奈唱头坏了,只剩下MM针不想听。
换了一些墙插,换成美国的,换了信号线换成古河,电源线换成RCT,都是我喜欢的风格,收得好,严谨。
从原来的石板换成器材架,好看些。
把音箱脚架换成铸铁架,改善了声音的散和提高结象。
调了器材架和音箱架的水平,声音的凝聚感增强。
把音箱的位置改变了,提前,整个场面更加宏大,而又不太贴身冲耳。现在才能享受交响场面,以前音箱太后了。
音箱的高音换成了进口钛膜,声音的质感和速度有所提高。原来是子弹头高音,过柔。钛膜声音是我喜欢的类型,定下来了。
我系统本来的缺点是低频下潜太厉害,下潜太多了,低音泛滥收不住,鼓形过大,比例不正确。于是调整了音箱的分配器。我对音箱的单元的特性很熟悉,调整不要话太多时间,花时间是试听,都几麻烦的,主要听交响和人声两种。交响讲究场面,人声要顺滑。如果都过关,那就OK。不要见笑,我调试的时候都听下童丽的粤语歌,童丽的录音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她的歌都可以表现些高低音的,如果人声表现得不太恶,都证明是合格的一步,表现得又柔又长气就最好。如果要听标准些可以听一些进口的人声录音。
胆机上的U7换成了德根的U7,德根的U7虽然不是很新,但都可以听。劲力和细腻度都提高。
总体来说,声音向我喜欢的类型靠拢了,速度快和较正确的声音。钱都是花在我要求的方向,不走回头路。现在还要些微调。总的来说,现在的缺点还是系统对极低频控制差些,只要一些CD有极低频出现的话声音就有些乱。还好这些CD不是太多,听一般交响乐还是能收得住的。当然,细腻度和清晰度都大大又提高的空间,不过是要花钱而且(怕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