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 [复制链接]

1#

指挥家之小泽征尔、祖宾·梅塔分别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联手小提琴大师帕尔曼共同演绎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与贝尔格生前未上演的遗作。

荣获众多国际殊荣——爱迪生大奖,卡埃西利亚大奖和格莱美奖。

荣获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推荐曲目:

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
拉威尔:茨冈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CD收录的两首20世纪著名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和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是收集小提琴协奏曲作品和优秀录音的经典藏品。此CD1980年以LP唱片出版,先后获得了
“爱迪生大奖”、布鲁塞尔的“卡埃西利亚大奖”,以及“格莱美奖”。同时也获得《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于1935年,应他的朋友美国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委约而作的一部协奏曲。当时正埋头写作歌剧《璐璐》的贝尔格并没有立即开始动笔,当得知马勒的遗孀再婚所生之女玛侬·格罗皮乌斯去世的消息以后,贝尔格加快了写作的速度,因为玛侬是贝尔格的挚友。作品完成之后,贝尔格在总谱前写道:“纪念一位天使”。然而就在此协奏曲完成后的四个月,贝尔格因虫咬致使血液中毒而不幸离世。




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在1931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斯特拉文斯基所崇尚的新古典主义艺术观点,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重复过去,而是对古典主义时期的美学原则做出进一步反思和重新应用。


小泽征尔与帕尔曼合作,演奏并录制的这两部小提琴作品十分出色。其中,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评论界认为是帕尔曼作为演奏家生涯的一个经典之作,又是到目前为止这部作品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演绎。至于帕尔曼对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著名出版商大卫·霍维茨则评价说:“这部作品虽有争议,而且演录俱佳之作极其少见,因而帕尔曼演奏的这个版本便成为了这首协奏曲的里程碑之作。”

447 445-2
曲目:
ALBAN BERG阿尔班·贝尔格(1885-1935

Violin Concerto ( “To the memory of an angel” )
小提琴协奏曲——纪念一位天使

[25:49]

1. Andante – Allegro
行板-快板

[11:00]

2. Allegro - Adagio - (Coda)
急板-柔板-(尾声)
[14:49]


IGOR STRVAINSKY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1:39]


3. Toccata
托卡塔
[5:46]

4. Aria 1

咏叹调-1
[4:18]

5. Aria 2
咏叹调-2
[5:40]

6. Capriccio
随想曲
[5:55]



演奏:
小提琴:伊扎克·帕尔曼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MAURICE RAVEL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

Rapsodie de concert pour violon et orchestre: Tzigane
茨冈(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
[9:31]

Lento, quasi cadenza - Molto espressive, portando - Quasi cadenza -
Moderato - Poco piu moderate – Allegro - Tempo I – Allegro -
Meno vivo, grandioso – Moderato – Vivo - Meno vivo -
Sempre accelerando - Presto

近乎华彩的慢板—非常富有表情的滑音—近乎华彩—中板—
再节制些—快板—按初速度—快板—稍慢,雄伟的—
中板—充满活力的—稍慢—持续渐快—急板


演奏:
小提琴:伊扎克·帕尔曼
竖琴:梅欧·罗森
演奏:纽约爱乐乐团
指挥:祖宾·梅塔

[57:16]
TOP
3#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如果CD排行榜是听众艺术趣味的晴雨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想必会名列诸多现代协奏曲之前茅。巴托克、沃尔顿都写了两部以上的协奏曲,唯有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协奏曲》能够与之比肩。最新转录成为CD格式,使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还从来没有过织体如此华丽、音响如此丰富的唱片。

在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首尾两个乐章中突出了其新古典主义的特征。中间的两个“咏叹调”乐章更加深切感人,富于表现力,充分表现出这是一部20世纪的伟大协奏曲。

帕尔曼的演奏动人心魄,音准在这张唱片中的两首协奏曲当中都很出众。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协奏是一流的,尽管音响的平衡过于倾向独奏,但录音依然不失于很棒的标准。

搭配的帕尔曼(1987年)数字录音版的《茨冈》非常好,更加重了唱片的价值与分量。

贝尔格的作品可说是帕尔曼作为演奏家的一座里程碑,也是此作品录音中的翘楚之作。被人们称为是“传统的”帕尔曼,演奏的这部被认为是“浪漫协奏曲试金石”的名曲,也让很多乐迷对他有了新的认识。贝尔格的作品是无调性的,但是帕尔曼的音色却充满了色彩,十分华丽。音乐一开始,小提琴音色十分清晰地呈现出来,在3分钟左右的时候,铜管的音响进入后,音色的还原依然保持非常真实。帕尔曼和小泽征尔在此录音中的表现,都以音乐为重,没有刻意夸张其个性。小泽征尔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合作始于1973年,磨合了五年之后录制的这两部协奏曲可以称为“力作”。

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演奏无可争议,能够感受到每一位演奏家都是倾情注入般的状态,这部充满了节奏感、技术非常复杂的作品,录音时帕尔曼一遍演奏即告完成,真可谓是一气呵成。第一乐章“托卡塔”充满了诙谐、幽默的风格,小提琴的表现清晰到每一个细节。

贝尔格协奏曲的录音师克劳斯·希耶曼、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录音师汉斯-皮特·施维格曼回忆这张专辑录制的过程时,讲述了当年发生的故事:这是第一次他们把不同时间录制的作品拼在一张碟里。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是19782月录制的,那天傍晚飘起雪花,第二天清晨大雪漫天,已经近二米深,把路边的汽车都掩盖了起来了,有的汽车还能够露出收音机的天线。酒店里的灯、电梯都没有了,航班全部取消。全体人员在波士顿耽搁了一周的时间。贝尔格的作品是在9个月之后录制的,仅用了两个“棚时”,独奏和乐团齐心协力,几乎没有错误。帕尔曼对后期的音响平衡非常满意,特别是他坚持要在作品中最有名的滑奏段落一反常规,给予突出表现。
TOP
4#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专辑录音特点



由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和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这版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唱片,是该曲目录音中的佼佼者。两部作品都得到《企鹅唱片指南》的三星评价。在录音方面,贝尔格的作品似乎更为出色,这里帕尔曼的琴声清晰、通透,具有亮泽的光彩,泛音丰富,小提琴的琴弓与琴弦摩擦的质感听起来十分真切。乐队整体的音响也令人称赞:圆号的声音明亮、辉煌,大号的演奏低沉浑厚,而具有震撼力的大鼓敲击加上小军鼓的色彩点缀,为我们呈现出了丰富的色彩变化和强劲的动态对比。录音的音场深阔,空间表现自然。由此,就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言,还从来没有过织体如此华丽、音响如此丰富的唱片。

相对于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言,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就显得要逊色一些,整体的声音效果不够丰厚,后排的乐器声像略显浑浊。所幸的是小提琴的录音效果尚可,生动且富有弹性的琴声和木管的对话都令人十分满意,拨弦时产生的颗粒感和泛音也十分生动,这极大地强化了作品的戏剧性效果。


这张唱片的原版,采用的是当时业已登峰造极的模拟录音技术,在转录成为CD格式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当时最新的4D数字技术转换,因此基本消除了一般模拟录音转制为数字录音时所产生的噪音。这张唱片尽管录音平衡更倾向于独奏乐器,但整体乐队协奏还是十分富有动感与气势,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再者,从贝尔格的LP唱片获得了1980年爱迪生奖、1980年布鲁塞尔卡埃西利亚大奖和1981年格莱美奖项来说,便足以说明这张唱片的录制水准。
TOP
5#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乐曲赏析

音乐的怀念——作曲家的挽歌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无调性作品。这首协奏曲共分为两个乐章,每个乐章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乐章的两个部分,一个是慢速度,另一部分则采用快速度。音乐讲述了一个故事:第一乐章音乐静静地开始,竖琴、单簧管和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好像是探索性的前奏,勾勒出作曲家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和后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所生的女儿玛侬·格罗皮乌斯的一幅音乐素描。“行板”,贝尔格认为相当于“前奏曲”,很快地就将乐曲引入到了具有一种“渴望”般的感觉当中,十分甜美。据说这也是延续了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马勒等作曲家手下的奥地利田园风格的传统。

第二乐章描述了玛侬遭受疾病折磨的痛苦,玛侬的去世和灵魂上天。作品题赠“纪念一位天使”,
她死于突发性脑炎,表述了作曲家对于逝者的深情。乐章以激烈的旋律开始,充满了不和谐,表现了一种灾难。独奏小提琴暴躁的情绪在华彩乐段更是得以充分地展示。第二部分开始就充满了忧伤,在结束部分,贝尔格应用了巴赫的众赞歌《足够了》:“足够了!主,如果这能取悦你,请除去我的枷锁!我的上帝呀,我要对你说晚安。我要回到我的天堂之家,我要平静地回去。我要抛却悲痛,足够了!足够了!”这段音乐的处理,贝尔格用小提琴表述自己的音乐,用单簧管四重奏的方式演奏巴赫的旋律,音响的处理就像是用一架乡村教堂的管风琴演奏一样。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于19354月末开始写作,完成于同年的811日。1936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现代音乐节国际协会开幕式上,由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首演,德国指挥家赫尔曼·施尔肯指挥帕布罗·卡萨尔斯交响乐团协奏。贝尔格将这首协奏曲题赠给路易斯·克拉斯纳。
TOP
6#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演奏家和出版商的“逼宫”之作

邀请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想法最初是德国出版商魏尔·施特莱克和波兰出生、当时居住在巴黎的小提琴家姆埃尔·杜什金共同策划的。作曲家最初只是勉强表示同意,但是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写作一部既辉煌又可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表示怀疑。出版商建议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合作,共同完成这部作品,就像音乐史中门德尔松与菲迪南·大卫和勃拉姆斯与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合作模式一样。这样,三个人聚齐德国威斯巴登开了个会,制定了写作计划。此后杜什金与斯特拉文斯基多次商讨作品,作曲家后来到格伦德尔的乡间住所写作最后乐章的时候,杜什金已经开始练习前三个乐章了。

协奏曲以“托卡塔”曲式开始,十分辉煌,近似于进行曲,是一段欢快的、新巴洛克风格的作品。协奏曲的抒情性表现集中在中间的两段“咏叹调”,第一段像是沙龙音乐,具有其芭蕾舞剧《众神领袖阿波罗》当中的音乐风格,第二段属于慢乐章,现在人们认为是受到了巴赫的“柔板”的影响。终曲是欢快的“随想曲”。

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前两个乐章在乐谱手迹上是1931520日完成,第三乐章是610日,第四乐章没有记录。总谱于1931925日完成。同年1023日首演,作曲家亲自担任指挥,俄国小提琴家姆塞缪尔·杜什金任独奏,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协奏。
TOP
7#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茨冈》——音乐会上的常青树

作品创作于1924年。拉威尔在这首乐曲中吸收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匈牙利吉普赛音乐的特点,乐曲结构与自由奔放的风格,使人联想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最初为“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狂想曲”,同年作曲家又将它配器成为管弦乐版,显得更为华丽辉煌。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奏出相当长的华彩段,运用了吉普赛音乐特有的音阶,自由的节奏、快速的双音进行及晶莹的泛音音响,使音乐色彩绚丽,性格豪放。随后管弦乐队的进入,以潇洒的琶音延续了华彩的效果。后面紧接出现的小提琴旋律,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第二主题的再现也用泛音奏出,很快变成热情洋溢的倾诉,经过数次变奏,越来越华丽。小提琴的声部像“无穷动”般地流动,与乐队的音响混成一片,犹如吉普赛艺人奔放的歌舞场景,直达狂热的顶端,最后全曲在三个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TOP
8#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作曲家介绍

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贝尔格

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贝尔格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从1904年起拜勋伯格为师,随后与勋伯格的另一位学生韦伯恩一起,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成为对20世纪音乐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贝尔格在20世纪初进入维也纳先锋艺术生活圈——“脱离派”,其音乐上多少受马勒的影响,他把马勒的后期浪漫主义风格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作品中更多一些浪漫的气息。
贝尔格最优秀的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室内协奏曲》和歌剧《沃采克》、《璐璐》。对于一般听众来讲,贝尔格是所谓“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中最易于被接受的一位作曲家。

TOP
9#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领军人物——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作家。最开始学习法律,但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其父为俄罗斯皇家歌剧院首席男低音歌唱家,1903年斯特拉文斯基被引见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907年有幸成为他的学生。1908年斯特拉文斯基的第一部交响曲上演,1909年又公演了管弦乐曲《烟火》和《幻想谐谑曲》,从而引起关注,而真正使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的作品是芭蕾舞剧《火鸟》。斯特拉文斯基的主要作品有《彼得鲁什卡》(1911)、《春之祭》(1913)、《士兵的故事》(1918)、钢琴与管乐协奏曲(1924)、《众神领袖阿波罗》(1928)、《C大调交响曲》(1940)、《乌木协奏曲》(1945)、《浪子的历程》(1951)、《洪水》(19611962)、《亚伯拉罕与以撒》(19621963)和《安魂圣歌》(19651966)等。斯特拉文斯基也是亲自指挥自己的大部分作品灌成唱片传诸后世的大作曲家之一。他先后出版过自传《我的生平大事记》(1936)、论文集《音乐的诗学》(1947)等一系列著作。鉴于斯特拉文斯基对当代音乐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是现代乐派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
TOP
10#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大师——拉威尔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杰出代表之一。拉威尔七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院。代表作品有歌剧《孩子与魔术》,舞剧《达夫尼斯与克洛埃》,管弦乐《丑角晨歌》、《西班牙狂想曲》、《鹅妈妈》、《圆舞曲》、《波莱罗》、《左手钢琴协奏曲》等。他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图画展览会》改编为管弦乐组曲,使得此曲广为流传。《茨冈》是其小提琴作品中的代表作。
TOP
11#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音乐体裁介绍

“亲切对话”的协奏曲

协奏曲是音乐表演中重要的器乐体裁形式之一,最初产生于1617世纪的欧洲,经过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特别是经过巴洛克时期作曲大师科雷利、亨德尔、维瓦尔第等人的潜心探索与实验,它的编制组合与曲式结构才初见倪端。总的来说,协奏曲是指一种由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合奏的管弦乐队的交互演奏的形式,如果更为形象地说,它就像是独奏乐器与合奏乐队亲切的“对话”,随着乐思的展开,这种“对话”既有对比又相互交融,这与中世纪的单独乐器演奏或乐器的合奏来说,大大丰富了音乐技巧的潜能与表现力,甚至是乐器制造业的开拓。事实上,协奏曲音乐体裁的确立,促进了音乐各个要素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协奏曲作品大都是创作于1819世纪。协奏曲历经几个世纪的演变发展,产生的作品也多达上万部(不完全统计)。莫扎特是现代协奏曲的奠基人,他的协奏曲基本上确立了以后的由一两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合奏的形式,以及华彩乐段的形式。他一生作有50首协奏曲,其中大部分是为键盘乐器所作,不过也有为小提琴、圆号、长笛、单簧管所作的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他之后的作曲家,基本上都是沿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创作。

特别要提到的是,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创立紧密联系着键盘乐器的制造业的改造与发展。这是由于在17世纪的巴赫以及在他以前的时代,键盘作品的创作是以发音较弱的羽管键琴(或拨弦古钢琴)为主的。众所周知,协奏曲的创作是必须建立在独奏乐器与乐队在音量(或音色)上的抗衡的基础上的,显然古老的键盘乐器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创作体裁的发展了。一般认为在17世纪由佛罗伦萨制造的以锤击弦原理制造的键盘乐器代替了羽管键琴,这种叫做“Pianoforte(有强有弱)的乐器诞生了,也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发音响亮的“钢琴”的前身。后来的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人将钢琴的高难技巧与华丽丰富的表现力,与交响性融合,把协奏曲这一表演形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很难逾越的高度。当然,特别是贝多芬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时代钢琴制造业与钢琴协奏曲的发展交相辉映、日臻完善。与其他协奏曲形式不同的是,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与钢琴制造的联系尤为紧密,它们是在互相激励和补充的情景下发展起来的,贝多芬就曾经为多架新制作的钢琴演奏并作曲,而钢琴制造师也根据作曲家和演奏家的要求不断在制作工艺上加以改进。当然,小提琴也不例外,17世纪意大利的提琴制造业空前的发达,对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小提琴的音色更为响亮纯美和卓尔不群,也为作曲家更多创作这件乐器的独奏以及与乐队的合奏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这些放射着人类精神火花的协奏曲,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从音乐作品的内涵,还是从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要求来说,都是对演奏者永恒的挑战,而对听众来说,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启迪无疑是最快乐的。
TOP
12#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演奏家及演奏乐团介绍

身残志坚的小提琴大师——帕尔曼

伊扎克·帕尔曼1945年出生于以色列,幼时因小儿麻痹症,腿留残疾,学习小提琴却表现出出色的音乐天才。1958年帕尔曼移居美国并就学于纽约朱丽亚音乐学校。1964年赢得莱文垂特小提琴比赛大奖,从而奠定了他的国际声誉。1963年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1964年开始与各大著名交响乐团合作,1968年伦敦首演,1972年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并先后同巴伦博伊姆、阿什肯纳齐、祖克曼等组成室内乐小组。帕尔曼的演奏曲目非常宽泛,录制了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赫、德沃夏克、戈尔德马克、哈恰图良、门德尔松、帕格尼尼、科恩格尔德、普罗科菲耶夫、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肖斯塔科维奇、维瓦尔第等音乐史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曲家的协奏曲,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
TOP
13#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善于运用“形体”表达思想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1935年出生于中国的沈阳,早年师从卡拉扬,曾在1960年获得库谢维茨基奖学金。1961-1962年及1964-1965年两度在美国纽约交响乐团出任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助手。1964-1968年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1970-1976年任旧金山交响乐团指挥,1974年起任职波士顿交响乐团。2002年第一次亮相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热情洋溢,奔放中流露出细腻,追求效果,强调情绪。他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当代著名的亚裔指挥大师。




屈指可数的杰出亚洲指挥家——祖宾·梅塔

祖宾·梅塔1936年出生在印度孟买的一个音乐世家,现在仍保持着印度公民身份。1958年他在利物浦国际指挥大赛上胜出,并在孟买交响乐团任副指挥。梅塔20多岁就已经指挥过维也纳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在美国坦格伍德指挥大赛上他获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阿巴多)。1960年他第一次和纽约爱乐、费城交响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他是纽约爱乐乐团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音乐总监(19781991)。此外,他还分别或同时担任过以下各大乐团的音乐总监:蒙特利尔交响乐团(196167),洛杉矶爱乐乐团(196278),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19982006);自从1986年开始,他就一直是佛罗伦萨音乐节和歌剧院的首席指挥。1981年,以色列爱乐乐团任命梅塔为该团的终身音乐总监。
  
祖宾·梅塔是佛罗伦萨的荣誉市民,1997年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荣誉会员。 2004年初他成为慕尼黑爱乐乐团荣誉会员。2007年初接受了肯尼迪艺术中心的荣誉勋章。





TOP
14#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波士顿交响乐团

波士顿交响乐团创立于1881年。该团从创立至1918年的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从1924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就任音乐总监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乐团又进入小泽征尔时代,再度重振威风。

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现今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贵族气息的乐团。在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指挥下,这个乐团灌录了大量的古典名曲唱片。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纽约爱乐乐团


纽约爱乐乐团1842年创建于纽约。原名纽约爱乐协会管弦乐队,1928年与纽约交响乐团合并后改称纽约爱乐交响乐团。1958年起原文名称删去了交响乐团一词。1922年约..门格尔贝格担任首席指挥后,乐团的演奏水平显著提高。1928-1936年由托斯卡尼尼担任音乐指导和指挥,乐团进入“第一个黄金时期”。此后相继由巴比罗利、罗津斯基、瓦尔特、斯托科夫斯基、米特罗普洛斯等指挥家先后担任乐团的主要指挥。从1958年起由伯恩斯担任指挥的时期,被称为是乐团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乐团的演奏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以丰富多彩的音色和鲜明生动的乐队音响著称。著名指挥家梅塔1978年-1991年间任该团的音乐指导和指挥。随后德国指挥大师库特·马祖尔,美国指挥大师洛林·马泽尔相继出任纽约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将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TOP
15#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在波士顿录制贝尔格和斯特拉文斯基
——录音工程师的回忆

尽管这两部作品录制的时间不同,是一张首次将贝尔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结集发行的唱片。然而在录音过程中,独奏家和乐队都非常投入,贝尔格的协奏曲演奏了两遍几乎没有任何错误,所以很快我们就完成了录制。我们得益于美国音乐家协会严格守时的机制,录音进展得非常顺利。即使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随时会终止录音,但也同样意味着音乐家们一定会提前到场并在开始录制前将对音等一切活动准备就绪。录音开始以后,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很快就对自己的独奏声部与乐队的平衡非常满意,同时他也很注重乐曲在编配上的细节,比如,他主张用竖琴所常用的刮弦技巧营造出一种轰动的效果。

斯特拉文斯基协奏曲的录音是在二月中旬的严寒中进行的,那是一段非常难忘的回忆。录音那天的当晚,门外的雪有半米多厚,一夜的大雪过后,第二天早上积雪的厚度竟然达到了两米。汽车被淹没在雪中,只有广播天线露在外面,酒店的灯都不亮了,电梯也停止了运行,航班全部被取消,我们在波士顿被困了一周。这期间,我们顺利地将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一气呵成录制完成,这是一部节奏与技巧都十分复杂的作品,如此迅速的完成录制是与每一位乐手的努力分不开的。

克劳斯·赫曼


汉斯-彼得·施威格曼

TOP
16#

回复: 巴伯《小提琴协奏曲》贝尔格 斯特拉文斯基 小提琴协奏曲拉威尔 茨冈

帕尔曼演奏


贝尔格、斯特拉文斯基和拉威尔



在黄金时代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年,一项音乐的殊荣已经名花有主了。相比较大众所推崇的埃尔加、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和席曼诺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阿尔班·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其高深的境界在首演后的六十年中不断的持续发展,因此,这部作品毋庸置疑的被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小提琴协奏曲。从一开始,就有一种音乐之外的氛围包围着:这部名为《纪念一位天使》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为了纪念马勒前妻阿尔玛与建筑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之女玛侬·格罗皮乌斯而作,这位小姑娘18岁因脑炎早逝。这部协奏曲完成于193512月,但在作品完成四个月之后,贝尔格也因病去世了。

贝尔格与阿尔玛·马勒是好朋友,她的女儿玛侬去世时,贝尔格正在创作他的第二部歌剧《璐璐》,为了给玛侬之灵谱写这部安魂曲,贝尔格放下了手头的一切创作。从那以后,这部协奏曲便被看作是这位年轻女孩儿的写照,作品的前两个乐章描绘了小女孩儿的人生和乐观的精神,第三乐章是对病痛和死亡的悲剧描写,终曲引用了巴赫的圣咏旋律以表现对天使的哀悼,让人悲痛欲绝。但是贝尔格的作品内涵并不仅停留在表面所能看到的,实际上这部传纪体的小提琴协奏曲蕴含着明暗两条线索,不仅是对亲密朋友的追忆,也是作曲家本人对自己青春的写照。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将热情与悲痛赋予诗意中的小提琴协奏曲却因为很难得到广泛认同与理解,而与勋伯格、韦伯恩等人的作品共同被视为小提琴曲目库中的边缘作品。不过这部协奏曲却并不乏卓越的演绎和录音,1936年,在贝尔格去世四个月后,美国小提琴家路易斯·克拉斯纳就受约在巴塞罗那首演了这部作品,而后,耶胡迪·梅纽因、艾萨克·斯特恩、约瑟夫·苏克和阿瑟·格鲁米欧也都有过出色的演绎。

而正是伊扎克·帕尔曼1980年的这款录音为这部协奏曲成为小提琴的主流作品奠定了基础。从贝尔格的老师勋伯格追溯到勃拉姆斯和贝多芬,这部作品可以与历史上大家们的经典作品平起平坐。最重要的是,帕尔曼的演绎与小泽征尔棒下晶莹剔透的乐队机理实现了自然而完美的结合。同样是在这座音乐厅内,帕尔曼也曾与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合作过这部协奏曲,这是一部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并充满后浪漫主义精神的协奏曲,就如同贝尔格的其他作品一样,作品的技巧复杂、内涵丰富,但对于小提琴演奏家而言,贝尔格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奥与柴科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是有很大区别的。帕尔曼热情充沛的演奏即刻成为大师的展现,表现了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充满的无限温暖感与亲和力。

在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中,将贝尔格与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结集出版的LP唱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贝尔格的这部协奏曲是音乐表现主义发展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个作品,而斯特拉文斯基的协奏曲则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首乐曲是作曲家为美国青年小提琴家塞缪尔·杜什金所作,完成于1931年,并于同年秋由杜什金本人首演于柏林。斯特拉文斯基对作品演奏技巧上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他通过与独奏家的合作,不但解决了技巧上的问题,并且还创造了一种需要多次换弦才能演奏的和弦,这种典型的和弦具有诡异且弹性的线条,充分展示了斯特拉文斯基与贝尔格作品迥异的艺术风格。

就帕尔曼自身的艺术发展道路而言,他更倾向于演奏二十世纪的音乐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是一个开端,虽然这些作品并不属于那些伟大传统的曲目范畴,但演奏家们可以通过尝试演奏这些作品而从中找到新的灵感并产生耳目一新的效果。拉威尔的《茨冈》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帕尔曼极具天赋的演奏与作品本身浑然天成,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安德鲁·克莱门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