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复制链接]

1#

20世纪天才钢琴家鲁宾斯坦肖邦《夜曲》的顶峰诠释。
RCA唱片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录音。
荣获英国《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推荐曲目:

G大调,作品第37号第2
F小调,作品第55号第1
B大调,作品第62号第1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肖邦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生于波兰,祖籍是法国,又学于德奥,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波兰人的骑士精神、法国人的优雅气质和德国人的浪漫情怀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形成了他的作品无可替代的特质。舒曼称他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钢琴《夜曲》是肖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所创作的19首钢琴《夜曲》,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由于他创作的《夜曲》具有独特的抒情风格,又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鲁宾斯坦是世界公认的肖邦《夜曲》的权威诠释者,他把握肖邦的作品色彩时,就像一位魔术师,对明暗的微妙感觉和无可挑剔的自由速度的处理极致,说明他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音乐想象力。他在RCA录制的这张肖邦《夜曲》(1965年版),是20世纪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一个艺术高峰。在他的手下,灵动的乐思化作意境深邃、充满浪漫与梦幻的琴声。行影相随的淡淡忧郁,与“夜”的暗色及幽静相得益彰。多变的节奏,富有弹性和张力,象征着生命无限的活力。

RCA Red SealBEST100

RCA Red SealBEST100
唱片是日本BMG公司从百年古典大厂RCA当年最引以为傲的Red Seal系列精品中选出的100红印鉴最顶级经典名盘可谓将大师和名演齐齐云集张张是RCA最鼎盛时期在古典乐坛的辉煌记录。为满足古典乐迷对唱片录音品质异乎寻常的挑剔,甚至动用JVC开发的K2母版转录科技(XRCD的主导技术),搭配20Bit、CELLO均衡器、UV22编辑系统等最发烧手段,力图用现今最精密的压片材料和最严格的工艺完成度,制造出音质足以媲美LP的激光唱片。这批唱片的音质较早年的旧版CD确实不可同日而语,音乐感之强烈,模拟味道之浓郁,犹有天壤之别。




TOP-033
BVCC-37232

74321-80032-2

Frédéric Chopin
弗里德里克·肖邦(1810-1849
[55:50]


Nocturnes
夜曲
1. No.11 in G Minor, Op.37, No.1
g
小调
作品第37号第1
[6:21]

2. No.12 in G, Op. 37, No.2
G
大调
作品第37号第2
[6:54]

3. No.13 in C Minor, Op.48, No.1
c
小调
作品第48号第1
[5:53]

4. No1.4 in F Sharp, Op.48, No.2
F大调
作品第48号第2
[7:20]

5. No.15
in F Minor, Op.55, No.1
f
小调
作品第55号第1
[5:40]

6. No.16 in F Flat, Op.55, No.2
F大调
作品第55号第2
[6:35]

7. No.17 in B, Op.62, No.1
B
大调
作品第62号第1
[6:50]

8. No. 18 in E, Op.62, No.2
E
大调
作品第62号第2
[5:20]

9. No.19 in E Minor, Op.72, No.1 (Posth.) E小调
作品第72号第1(遗作)
[4:44]


钢琴:鲁宾斯坦
TOP
3#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企鹅唱片指南》“三星”评鉴

鲁宾斯坦把握肖邦的作品色彩时,就像是一位魔术师,他对明暗的微妙感觉和无可挑剔的自由速度的处理极致,表明他具有一种非常特殊的音乐想象力。这套《夜曲》(1)(2)唱片,属于RCA最优秀的制品之列。

专辑演奏特点

鲁宾斯坦在RCA录制的肖邦《夜曲》(1965年版),是20世纪至今无人能够企及的一个艺术高峰。在他的手下,灵动的乐思化作意境深邃、充满浪漫与梦幻的琴声。行影相随的淡淡忧郁,与“夜”的暗色及幽静相得益彰。多变的节奏,富有弹性和张力,象征着生命无限的活力。他与肖邦的心灵相通,不仅是因为祖国波兰根脉的相连,更重要的是音乐的共鸣与灵性使我们甚至相信,此时此刻流畅的旋律犹如肖邦的再生。此版与鲁宾斯坦本人的“1936—1937年版”相对比,可以明显地感到钢琴家对乐曲的处理更为练达与平衡,显示出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在肖邦《夜曲》的唱片录音中,除了鲁宾斯坦外,比较优秀的演奏还有巴伦博伊姆、阿劳、里赫特、傅聪等人,但与鲁宾斯坦富有灵性的诠释相比,有评论认为巴伦博伊姆虽然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但只有在最热烈的段落才显示出激情的表现;阿劳则显现出他德国音乐训练的迹象,表现出贝多芬式的紧张感,听来比较严肃;傅聪虽然非常擅长演奏柔和而富于诗意的作品,但速度变化不够灵活,缺少一些松弛感。

在鲁宾斯坦录制的经典肖邦《夜曲》包括1936—1937年的“英国版”和1965年录制于罗马的“美国版”。有评论认为,“英国版”速度和力度变化较大,后来的“美国版”结构上连贯性较强。相比之下,1965年版的第5首(F大调),可以感觉到这二者圆熟地结合在一起;第4首(F大调)更富有戏剧性;第6首速度较慢而松弛,体现了作曲家对作品的要求;第9首(B大调)则大幅度削弱了戏剧性的因素;第11首(g小调)优美适度;第13首(c小调)的速度最为合适,被认为最为精致的诠释,通过踏瓣巧妙的运用,于无意之中创造了音乐至高的境界;而1936—1937年版的17首(B大调)更为自然;第18首(E大调)更为激情四溢。无论如何,鲁宾斯坦演绎的肖邦《夜曲》日久弥新,总是散发着隽永的音乐魅力。
TOP
4#

专辑录音特点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专辑录音特点

鲁宾斯坦演奏录制的肖邦《夜曲》,向来是钢琴乐迷心中的首选版本,大师权威的演绎,成为唱片引人注目的焦点,但RCA的杰出录音效果也给精彩的演奏增添了无限的光彩。唱片中钢琴的音色温暖自然,充满如诗如画的意境。鲁宾斯坦的触键大气舒展,卓越的控制力被彰显无疑,录音真实记录下钢琴精致的声音。高音区的音色晶莹飘逸,富有光彩的琴声非常迷人,而中低音区自然纯净的音色如同歌唱家动听的歌喉在吟唱,良好力度的控制和绵延的音乐线条被生动地呈现出来,而丰富的泛音和生动的空间感更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是肖邦钢琴《夜曲》众多唱片中,一款非常难得的,演录俱佳的精品。
TOP
5#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乐曲赏析

肖邦《夜曲》——钢琴诗人心灵的梦境

肖邦最早创作《夜曲》是在华沙时期。他最初的几首《夜曲》(如e小调,作品第72号第1首)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这一体裁的创始者费尔德作品的沙龙气息,而在作品第9号三首乐曲的创作中,能看出肖邦已经在费尔德的抒情浪漫和略带伤感的情调中加入了热情和幻想的成分。在比作品第9号晚一年的第15号中的两首《夜曲》中,戏剧性的表现就更为鲜明,前后两段是安静的、梦幻般的抒情歌唱性主题,中段是热情和激动的,如惊涛骇浪般的戏剧性主题。创作于1833年的“g小调”《夜曲》,其中表现苦闷彷徨的悲剧主题与表现默默祈祷众赞歌式的主题形成对比,真实地表现了肖邦当时的心理状态。肖邦在作品上标注了“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的字样。后来他又把它删掉,说:“让他们猜去吧!”这里不难看出,肖邦不是一个标题音乐作曲家,不像李斯特、柏辽兹那样在作品中直接反映出作品的内容,而仅仅是偶尔把文学作品作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通过肖邦《夜曲》所表现的压抑的情绪,可以反映出一个遭受外来侵略的民族,失去自由民主的痛楚的心理状态。肖邦总是把自己的痛苦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这一点也不妨拿来作为解读肖邦《夜曲》的一把钥匙。

李斯特曾经高度评价肖邦的《夜曲》——“肖邦在如诗般的《夜曲》中唱出的不仅是令我们无以名状的欢娱与和谐,还有经常出现的不安与无休止的困惑。他的温婉令人心醉,但却又不足以掩饰他的绝望和悲痛。他在所有《夜曲》所赋予的出类拔萃的灵感与形式,是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或与之并驾齐驱的。”

肖邦的19首《夜曲》分述如下:

1首:降B大调,作品第9号第1首(No.1 in B Flat Minor ,Op 9 No.1是肖邦较早创作的《夜曲》, 作于1832年,于1833年出版,献给玛丽·普勒耶夫人,模仿费尔德的《夜曲》风格而作。降B大调,极慢板,三段体,中段转向降D大调,作品充满了甜美和梦幻的意境。
2首:降E大调,作品第9号第2首(No.2 in E Flat ,Op 9 No.2 ,作于1830—1831年,回旋曲式,行板在左手伴奏下,右手不断出现的典型的装饰音,把优美的旋律装点得更为感人,由于这首作品亲切易懂而广为流行,犹如邻家的夜半歌声,让人耳熟能详。
3首:B大调,作品第9号第3首(No.3 in B ,Op 9 No.3
作于1830—1831年,稍快板,三段体。第一段优雅而妩媚;第二段转为b小调,充满激戏剧性的情绪,带有进行曲风格;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带有优美的尾声。被认为是典型的沙龙音乐。
4首:F大调,作品第15号第1首(No.4 in F, Op 15 No.1 作于1830—1831年,于1832年12月出版,呈献给费迪南·希勒。如歌的行板,三段体。第一段为典雅的行板,中段闯入暴风雨般的激情部分,接着又转向优美平静的乐段。
5首:升F大调,作品第15号第2首(No.5 in F Sharp ,Op 15 No.2 ),极慢板,三段体。第一段是优美如歌的旋律,充满丰富的表情。中段加快,弱奏开始的五连音音型很具特色,是一首非常优美的作品。
6首:g小调,作品第15号第3首(No.6 in G Minor ,Op 15 No.3 ),作于1933年。慢板,两段体,第一主题像从深邃的心灵流荡的优美歌唱,有又像是一种莫名的内省,激烈的转调后像是传来幽静的钟声,接着是抚慰灵魂的第二主题。乐谱上标注有:悲剧《哈姆莱特》观后感的字样。
7首:升c小调,作品第27号第1首(No.7 in C Sharp Minor Op 27 No.1),与第8一起作于1835年,于1836年出版,呈献给达波尼伯爵夫人。极慢板,三段体。第一段弱奏出暗淡的旋律,随着多重的转调,情绪趋于愈加的不安;中段速度转快,悲痛的第二主题令人心碎,之后又转向明亮的第一主题。这是肖邦《夜曲》中结构最大的一首,有人认为,它具有贝多芬庞大的曲式风格。
8首:降d小调,作品第27号第2首(No.8 in D Flat Minor ,Op 27 No.2),回旋曲式,慢板,两个主题经过三次变形,优美而幽静,像月下荡漾的湖水,充满甜美与幻想,但也时而涌向激情,时而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感,尾声在一个逐渐远去的音调中,给人们的思绪带到神秘而悠远的意境。
9首:B大调,作品第27号第2首(No.9 in B , Op 32 No.1 ),与第10首一起作于1836—1837年,于1837年出版,呈献给德·毕林男爵夫人。行板,全曲徐缓而曲折,如述衷肠,但稍有力度的激情的尾声与此形成强烈的对比。
10首:降A大调,作品第32号第2首(No.10 in A Flat, Op 32 No.2
慢板,三段体,第一主题优美如歌,第二主题出现时,充满暴风雨般的热情;第一主题再现时,被激情的第二主题所干扰。

第11首:G小调,作品第37号第1首(No.11 in G
Minor ,Op 37 No.1
),与第12首一起,作于1838年,于1840年出版,此曲作于肖邦与乔治·桑热恋中,行板,三段体。全曲充满热情和温暖的情绪,又好像伴随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之感。
第12首:G大调,作品第37号第2首(No.12 in G ,Op 37 No.2),小行板,此曲发自搭乘蒸汽船途中的灵感,低音部起伏的伴奏音型,暗示船的行进,丰富的和声表现出粼粼的水光,接着出现舵手之歌,乔治·桑认为这是肖邦的梦语。歌声消逝,船在夜色中飘浮,再传来低声的吟唱,摇曳的节奏不断反复,船渐远消失,黑暗中能隐约同到舵手的歌声。
第13首:C小调,作品第48号第1首(No.13 in C Minor ,Op 48 No.1 ),与第14首一起,是肖邦成熟期的作品。这第首是其《夜曲》中结构庞大的一首。作于1841年,于1842年出版,呈献给罗拉·德尤贝尔小姐,慢板,三段体。这是一首充满英雄性和战斗性的作品,表现了肖邦《夜曲》中强劲阳刚的一面。
第14首:F大调,作品第48号第2首(No1.4 in F Sharp, Op 48 No.2),小行板,三段体,中段为狂想曲。序奏和最初的主题有挽歌的性质,开头主题反复两次后转为极慢板,有人说它是甜美中的悲情。肖邦要求他的学生弹奏中段时右手要表现出宣叙调的气质,开头的两个和弦像暴君的狂吼,其余的片段则表现出一种怜悯之情。
第15首:F小调,作品第55号第1首(No.15
in F Minor ,Op 55 No.1
),出版于1844年,呈献给珍妮·史达林克小姐。行板,三段体,作于肖邦生命和艺术重要的转折时期,像是一位流浪者在叙说自己的孤独,并鼓足勇气找寻着力量与出路。
第16首:F大调,作品第32号第2首(No.16 in F Flat ,Op 55 No.2),即兴风格,三段体,全曲由慢板与船歌两部分组成,深沉而乐思徜徉。
第17首:B大调,作品第62号第1首(No.17 in B ,Op 62 No.1 ),与第63首一起是肖邦一生最后的作品,作于1846年,于1846年出版,呈献给肯迪利兹小姐,行板,三段体。这期间肖邦与乔治·桑的情感发生了变故,加之身体状况不佳,使他的身心疲惫。这首作品仿佛是他在疾

病中对美好的景色的一种畅想与向往。

第18首:E大调,作品第62号第2首(No. 18 in E, Op 62 No.2
慢板,三段体。运用极为丰富的和声,表现了一种激烈的对立与冲突。
第19首:B大调,作品第72号第1首(遗作)(No.19 in B , Op 72 No.1(Posth)作于1827年,1855年出版,是肖邦17岁时《夜曲》最初的作品,行板,简单朴素的形式,表现了肖邦对费尔德《夜曲》风格的模仿与追随。
备注:第1——10首是BVCC37231 肖邦《夜曲》(1)的乐曲赏析

第11——19首是BVCC37232 肖邦《夜曲》(2)的乐曲赏析
TOP
6#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作曲家介绍:

“藏在花丛中的大炮”——肖邦

肖邦(Frédéric Francois Chopin , 18101849),
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6岁学习钢琴,7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国土沦丧,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强烈的思乡与爱国之情。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
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悲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浪漫小品,如《夜曲》、《玛祖卡》、《幻想曲》等。

肖邦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却十分反感为贵族演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托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肖邦生于波兰,祖籍是法国,又学于德奥,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波兰人的骑士精神、法国人的优雅气质和德国人的浪漫情怀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形成了他的作品无可替代的特质。舒曼称他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海涅说:“诗里的梦境才是他真正的故乡”;而巴尔扎克认为他的作品“一丝多愁善感胜过音乐表现的灵魂”。所以说,肖邦的音乐里凝聚了最为复杂的人类情感,这也就是他的音乐在当代电影作品中被屡屡借用,作为配乐的真正原因。

与大多数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不同,肖邦并没有写作大型的管弦乐曲或歌剧,而仅仅以一件乐器钢琴独占鳌头,近两百首各式的钢琴音乐并不以标题禁锢乐曲的内涵,而是运用充满诗意乐思,引发人们海阔天空的遐想。有评论说:“肖邦不仅是个作曲家和钢琴家,他还是个伟大的民族英雄和抒情诗人。事实上肖邦的音乐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日久弥新,这或许是他无法估量的成就之一。”

钢琴《夜曲》是肖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一生所创作的19首钢琴《夜曲》,反映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由于他创作的《夜曲》独特的抒情风格,又有“钢琴诗人”的美誉。
TOP
7#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音乐体裁介绍

浪漫的天籁之音——《夜曲》

《夜曲》可以看做是一种体裁,也可以看做是一种作品的风格类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及规定的写作模式。它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有关夜间情景的作品,海顿和莫扎特都创作有《夜曲》或小《夜曲》的作品。更专门的用法一般特指富有浪漫情趣的钢琴小品,它创作手法大致为右手弹出感人的旋律,左手辅之以分解和弦或其他伴奏音型的形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 “Nocturne(《夜曲》)一词,词源是从拉丁语“Nox”演变而来的,在罗马时代有“夜神”之意。
《夜曲》形式的真正创始人,多数认为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钢琴家克莱门蒂的学生,爱尔兰钢琴家、作曲家约翰·费尔德(John Field)。费尔德一生作有19首《夜曲》,肖邦使这一形式有了长足的发展。天赐巧合,肖邦也作有19首《夜曲》,这些作品中明显可见费尔德的影响。有评论说:“肖邦拓展和提高了费尔德《夜曲》朴素的牧歌形态,溶进了戏剧气息和热情,使之更为壮丽。”
TOP
8#

回复: 肖邦 夜曲 全集 II (11-19)鲁宾斯坦留传史册的无价典藏版本

演奏家介绍

20世纪最伟大的肖邦诠释者之一:鲁宾斯坦

阿图尔·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1887128日出生在波兰罗兹市一个犹太商人家庭。3岁开始学琴,4岁登台演奏,10岁时,他与姐姐有机会在小提琴大师约阿希姆面前演奏,并得到大师的高度赞赏,后在约阿希姆的资助下深造钢琴,同时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97年由约阿希姆指挥,鲁宾斯坦与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了莫扎特和圣-桑的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1905年,鲁宾斯坦在巴黎演奏,作曲家圣-桑预言他将来必定会成为伟大的钢琴家。1906年,鲁宾斯坦受邀前往美国旅行演出,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在欧洲颇受好评的少年天才在美国却没能造成预期的轰动,甚至有乐评家说他是"未完成的大器"。经过这次打击,鲁宾斯坦心灰意冷的回到欧洲,过着隐居式的生活。5年之后,他才又重返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精通8国语言的鲁宾斯坦在伦敦担任军事翻译,并与小提琴家伊萨依联袂演出。1916年访问西班牙,因演奏法雅和格拉纳多斯的作品而引起轰动。上世纪20年代他开始成为一位社会名流。2030年代之间,鲁宾斯坦的足迹遍及南美洲各国及西班牙,他的音乐旋风一路达到人文荟萃的法国巴黎并风靡了所有的欧洲乐迷。

1932年,45岁的鲁宾斯坦和当时波兰交响乐团指挥密尔纳斯的女儿安妮叶拉结婚,这位举世闻名的风流才子终于安定了下来,而此时他也开始了另一段自我追寻——他带着家人,隐居到法国东南部的山中小屋,每天晚上借着烛光,在马厩中拼命苦练弹琴,3年之后,再度复出的鲁宾斯坦俨然已具备了钢琴巨匠之风。1936年他重回屡遭挫败的美国,这一次终于获得观众的肯定,正式跨入了世界级大钢琴家的行列, 1946年他加入籍美国。从那时起,鲁宾斯坦与美国RCA唱片公司之间建立起长久的录音合作关系,大量优质的唱片把他推上了偶像的地位。此后,当他回到久别20载的故乡波兰时,衣锦荣归的鲁宾斯坦在华沙获得泪流满面的观众一致起立鼓掌与噪动。这样的场面在华沙只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发生在钢琴家帕德列夫斯基的演奏会上。

直到近90岁,鲁宾斯坦的演奏仍雄浑有力,技艺高超,几乎不减当年,然而由于视力的衰退他不得不放弃了表演,19765月他在伦敦举行了最后一场音乐会。 19821220日,鲁宾斯坦在他日内瓦的寓所里溘然冥世,享年95岁。

鲁宾斯坦一生共录制有200余张唱片,留给后世可供鉴赏的录音多不胜数。他的曲目范围极广,从巴洛克到近现代,无所不包。无论是肖邦还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以及法国、西班牙的作品,他那带着高贵的气质与男性特有浪漫的诠释,都使他在20世纪钢琴演奏大师中独树一帜。鲁宾斯坦录制的肖邦《夜曲》、《波罗乃兹》、《玛祖卡》、《谐谑曲》……直至《肖邦作品全集》,都是各种唱片榜单的热门推荐,同时也是爱乐者的必备收藏,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肖邦诠释者之一。

鲁宾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室内乐大师,他与小提琴家海菲茨、大提琴家富尔曼以及后来的皮亚蒂戈尔斯基组成的三重奏,被称为“百万美元三重奏”,他们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室内乐团之一。此外,他还与瓜内里四重奏团成员合作组成钢琴四重奏、五重奏,录制了大量优秀唱片。

鲁宾斯坦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人格魅力。他品尝美味佳肴,抽上等雪茄……热爱天下一切美的事物。曾大谈“吃大虾,吃鱼子酱——享受人生吧!”。他与众不同的爱情观几乎令人嗔目结舌,声称他
“喜欢永不停息地积累生活中快乐的时光和永恒的东西,以此来补充生活中失意的时刻。喜欢在感情最热烈的时候向每一个女人和朋友告别,而从不会等到不再着迷、不再抱有幻想的时候。”
由此,他制造了与众多情人的浪漫传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