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邓丽君~淡淡幽情~ [复制链接]

查看: 4001|回复: 14
11#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 欧阳修(宋) 曲 翁清溪 编 东 尼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

[今译]:

去年元宵节的夜晚,灯会上的花灯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月儿挂在柳树的树梢,我和情人约定在黄昏以后相会。今年元宵节的夜晚,月亮和花灯一如往昔的景象,但去年相约的人儿啊~已不见踪影,我暗自哭泣,眼泪沾湿了春节新衫的衣袖。

[背景]:

        这首欧阳修的《生查子》,(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指为欧阳修作),语言通俗,情意显豁,无需读者去挖掘什么微言大意,但却有一种动人的力量,足以让人感慨良久。首先是这首词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阙写了去年元宵佳节两情相依,浪漫温馨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浓浓的柔情蜜意,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因而这两句成为抒写爱情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说上阙是对爱情的温馨的回忆,那么下阙则是对爱情失落的感伤,上下阙之间对比明鲜,形成了强烈的感情落差,读来不甚今昔之慨,从而突出了物事人非的主题。

[结合]:

    这首词是一首以“爱情”为主线的情词。就我个人觉得,让邓丽君来演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可能是她自己深有感触,也经过不少的感情挫折,因此演唱起来充满韵味,经久不衰。让人听后犹感余音绕梁,或许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不管开心也好,痛苦也好,我都是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2#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 柳 永(宋) 曲 古 月 编 陈 扬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又名:《寒蝉凄切》)

[今译]:

寒风中的蝉声凄凄厉厉,笼罩长亭的暮色啊,越发浓郁。暴风雨掠过,刚刚收拾住雨滴。京城外,帐幕里纵有送别的酒宴, 却哪里还有往日的幽情逸绪?! 正在这依依难舍的时刻,船家却催促说,就要扬帆远去。 彼此紧抓着双手,泪水模糊的了视线,留恋地相互凝视。 喉咙哽噎了,默默无言,相对饮泣。 想到这一别,便是千山万水, 烟波浩淼,要相隔千万里远,而能看到的却是沉重的暮霭布满了南方的天空,无边无际。 自古以来, 有情人谁不痛伤别离? 更叫人难以忍受的是—— 这次分手偏偏在凄清寥落的秋季! 今夜酒醒之后你要去哪里? 是在杨柳凋零的岸边停揖, 还是披着拂晓的微风, 面对一弯残月在把旧情回忆? 这一去啊,一年紧接着一年, 即便是良辰美景,对我还有什么意义! 唉,纵然在我内心深处,涌起千般心事,万种柔情,又能向谁去倾诉我痴心的话语呢?

[背景]:

    本篇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雨霖铃》。词人在倾吐难以割舍的恋情与离愁别恨之时,也抒发了自己终身失意的感慨。作者早年曾游学京都,长期出入歌楼舞榭。由于他精通音律,教坊乐工每有新的曲谱,便请他填词。他的词也深受广大下层市民的欢迎。因为他的生活行迹,颇为士大夫,乃至最高统治所不齿,柳永的一生,在仕途上坎坷失意,后改名为永,辗转到晚年才得中进士。所以,不难看出,这首词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他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走他乡时那种抑郁的心情以及心灵上失去慰藉时的痛苦。词中流露出的那种低沉与感伤情调,也都与此密切相关。

[结合]:

    柳永为人放荡不羇,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羇旅行役之情,也精通于音律。《雨霖铃》这个词牌名原是唐玄宗在栈道中悼念杨贵妃的曲调,后来就广泛的被用做有情人分别时的叹调。尽管有人说这首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但是这其中的哽咽凄断之声是这等年龄的女孩所唱不出的,而邓丽君在演唱时,哀怨凄美,把与心上人分别时的那份苦楚诠释的淋漓尽致,充分反应出她的歌唱水准,难道是因为触景生情?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3#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词 辛弃疾(宋) 曲 钟肇峰 编 肖唯忱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译]: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总爱登上高楼。登上高楼,为写新词硬说自己满怀愁绪。如今尝尽人生的愁苦滋味,可是却欲言又止。欲言又止,也只能淡淡的叹一声:“好一个凉快的秋天!”

[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围绕一“愁”字展开,主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世故,未尝人世艰辛,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怀,“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生动刻画了少年人的单纯、幼稚和可爱。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十分酣畅。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似乎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秋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限的苦涩和凄楚,来表达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结合]:

    这首词作为年青一代来看,是绝对看不到它实质性的东西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觉得说我理解他的“愁”。但是这个“愁”却只是春花秋月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格说,“嗯……我知道‘愁’的滋味了。”所以作为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解释这首词的内涵略似有些不妥和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朋友一定能很深刻的体会其含义。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才会演唱的如此富有感情,想必她已觉察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4#

回复: 邓丽君~淡淡幽情~

●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 李之仪(宋) 曲 陈 扬 编 陈 扬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今译]:

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总爱登上高楼。登上高楼,为写新词硬说自己满怀愁绪。如今尝尽人生的愁苦滋味,可是却欲言又止。欲言又止,也只能淡淡的叹一声:“好一个凉快的秋天!”

[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居信洲带湖时的作品。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此词围绕一“愁”字展开,主要倾诉的是满腔忧国忧民之愁,却偏从“不识愁”的少年时代说起。上片以少年时不谙世故,未尝人世艰辛,却效仿古人附庸风雅,登楼抒怀,“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主线。生动刻画了少年人的单纯、幼稚和可爱。当然,这“愁”只能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之闲愁,并非是后文所抒的真愁。这是作者故意造成的一种强烈反差,以起到反衬的作用。下片首句一“尽”字,将人到中年饱经沧桑,尝遍艰辛的情怀倾诉得十分酣畅。词尾说“天凉好个秋”,字面似乎抛开了“愁”字,另换话题,给人以“顾左右而言他”的印象,但实际上作者绝无享受“秋高气爽”的闲情逸致,而是饱含着无限的苦涩和凄楚,来表达回天无力的无奈心情。

[结合]:

    这首词作为年青一代来看,是绝对看不到它实质性的东西的,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他写的是“愁”,也可以觉得说我理解他的“愁”。但是这个“愁”却只是春花秋月之“愁”,而绝非真愁。只有当你历尽人间的沧桑,才有资格说,“嗯……我知道‘愁’的滋味了。”所以作为我——一个高三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解释这首词的内涵略似有些不妥和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但已届中年或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朋友一定能很深刻的体会其含义。正如邓丽君!她唱这首歌的时候,可以说是已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而并非刚出道时一个对任何事都懵懵懂懂的小女孩了。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她绝对是深有体会的,因此才会演唱的如此富有感情,想必她已觉察到“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的意境!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15#

回复:邓丽君~淡淡幽情~

邓丽君~淡淡幽情~珍贵片段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17217.aspx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