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沃夫冈?马西纳老头印象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1742
|
回复:
2
沃夫冈?马西纳老头印象
[复制链接]
查看:
1742
|
回复:
2
发送短消息
UID
105792
精华
0
llybt_god@hotmail.com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33转
33转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8-5-28
帖子
35
积分
3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7-01-19
33转
论坛发烧友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5-10 19:43
|
只看楼主
沃夫冈·马西纳老头印象
知道沃夫冈·马西纳
(Wolfgang Marschner)
的大名莫过于在
ebay
上几次与他的唱片的邂逅,而后是和一位乐友的交谈。而能够成功地对他留下亲眼印象则是上个月的事情。
马西纳现在是弗莱堡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教授,同时负责每两年一届的
Marx Reger
小提琴大赛——当然这些都是网上查到的,而且也只有这些。虽然我对他演绎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非常感兴趣,但关于其它的方面也的确无从谈起。这去拜访前甚至让橐龠在他的碟报科进行“人肉狗狗”的召集,遗憾的是见效甚微。于是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只好临阵磨枪,想些问题了。
本想教授教授,如果跟我导师一样,那就比较难对付,问一句答一句,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而我又本是人来疯型,别人不说话,我也就假矜持了。当时很担心这冷场发生,可是一见到后马老头的热情倒让我立刻放松下来,他的滔滔不绝完全不用我周旋什么言辞,洗耳恭听就可以了。
见面在他的新家,位于山上的小别墅。一进门就见几件简单的家具,不过都有些年头。上楼的楼梯没有扶手,简直一个准毛坯房。老头说,小心小心。我想,不错,都八十一了,还这样筋骨健硕地在危阶上下,还真有股子精神气。一见人,跟照片(摄于
70
年代)上不一样:瘦不少,脸颊上的肉都没有了,但满脸活气不似照片上般严肃。由于导师先前抓我改文章,所以耽误了个几分钟,加上又是爬楼,所以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在椅子上坐下,顺便环顾了一下大厅。这个大概是他教学和开家庭室内乐会的地方,前方一台三角钢琴,我坐的侧面则是两三排椅子,大概坐个六人左右。想来演奏小提琴奏鸣曲应该是个佳处。我们围了个小圆桌坐下,开始摆龙门阵。
按照橐龠的建议,先掏出我收藏的三张他演奏的作品,要个签名。第一套当然是巴赫的六首小提琴无伴奏。这套唱片的来历也是传奇,请听我多废话几句。我在弗莱堡认识一个淘片为业的小哥,他去年跟我说有两套马老头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黑胶,苦于手头银两短缺,想出手一套。我于是帮他在
ebay
上打探了一下,价格位于
420
到
700
欧之间。当时我大吃一惊,心想,怎么那么夸张?格鲁米欧在
PHILIPS
的录音一般价格(不谈
HIFI STEREO
标签)也就
100
欧上下,甚至谢林在
DGG
的大禾花版本也不过
400
欧打住(当然,他在
ODOEN
的录音不说)。这马西纳何方神圣?淘片小哥又说,老头就在弗莱堡,估计还没挂!这想必就让我有了个第一印象。这事过了个把月,我也没啥往心里去。结果有日在
ebay
蹲点,居然发现马老头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现身!怀着好奇,我于是决定搞到这套唱片。一星期后,如愿以偿以
400
欧拿下这套“品相为新”的作品。待我付钱时,更加诧异的是,麦碟的就是那淘片小哥!当然,如果巧合就此打住也算情理之中,随后的事情就有点巧上巧了。小哥把片子给我是说了这套唱片来历:那是他在弗莱堡一次收购唱片时一个老妇人卖给他的,而那老太太之前曾和马老头合作过一些作品,看来非常有可能就是老头馈赠之物!我当时听了,觉得有意思,只是遗憾未曾在这套片子上看见马老头的只言片语,否则就是定论了。当然,这个故事我跟马老头口述了一遍,他也很惊讶,只是没有下文。老头很爽快地在上面签了个名,还写了个“
With best wishes
”。随后又把我非常喜欢的门德尔松小协单张以及他和弗莱堡音乐学院的其他几位教授合作的海顿“皇帝四重奏”单张给挂上大名。自然,第一个问题就是,他对哪部演绎最为满意?他觉得不好说,都还好,简直就是王婆卖瓜嘛。想了一会儿,他又着重提了提他演奏的勋伯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自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演奏。这部
1935
年的作品之前一直未被严肃地对待过,老头经过三天的练习才敢和指挥
Michael Gielen
留下现在这个录音。此外,他非常推荐自己所录制的一张兴德米特和马提奴的室内作品唱片,可惜两者现在都罕迹难觅。当然,他录的巴赫无伴奏还是自以为非常得意的,“五十岁啊!我可是到近五十岁才敢录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啊!”老头对这部录音的认真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自然,围绕巴赫总是有的说,他提到这部录音所使用的小提琴为雅可布·斯坦纳(
Jacob Stainer, 1617-1683
)
17
世纪的作品,和巴赫同时期,甚至巴赫本人就拥有他制作的小提琴
[1]
!这次录音时间在唱片说明书上为
1972
年,录制于弗莱堡附近的一个小教堂内。我听过其中的第一张,音场效果非常强烈,作品演绎得尽脱旋律,甚至有时难以辨认为巴赫的作品,如果听多了谢林的演奏的话!
于是话题自然转到演绎这部作品的理念上来,我很想知道他对巴赫这部作品在当代演绎中是否有潮流更替,观念更新的现象。“当然!”他很确定地说,“你肯定会觉得我和谢林的风格不一!”他认为,这要回述到上世纪大战时期,尤其是其后几年的国际环境中去。马老头认为二战之后,满世界充满了犹太演奏家的身影,鲁宾斯坦,谢林等他们是被广泛地看好,部分因为他们的犹太背景深得美国的支持和宣传。“当时,你很难想象一位德裔,甚至欧洲艺术家能有他们那么广泛的影响。他们和伊萨伊的教育体系不一样。那时候,欧洲大陆倍受压制,
1937
年设置的伊萨伊小提琴大赛,战后却被改成了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赛!”马老头很激动地跟我说。这不同理念的演绎自然造就了不同风格的录音。但,老头依旧认为,巴赫还是巴赫,他的音乐不因为演奏者而改变,而演奏者却应该为时代而演奏这部作品。
谈完巴赫,我把橐龠的问题摆了上来:既然他出生于德累斯顿,那么他是否参加过德累斯顿十字教堂的唱诗班呢?“没有,没有,”老头摇头说,瞪着眼睛,双手作抓人状,“但他们(应该是指茂埃斯伯格)想抓我去!不过我不能去,占用太多的时间,我还要练琴。”直到现在,他依旧在练琴,演出。我很是诧异,可惜没有让他来上段小曲啥的,不过巴赫的卡空就算了吧。
形形色色的问题说了很多,我问他去过中国没。他说有的,还是在文革时期!那时候他在中国开大师班(也不知道谁去)。而就在大师班的门口就有两个哨兵站岗,太严肃了。好笑的是,当时他们参观天安门,穿中山装,带徽标,可回头出了门左拐,“就在天安门旁边”老头很满意地说,“我们被邀请参加宴会,什么吃的都有!有鱼肉,还有红酒!”我靠,七十年代的北京看来并非平等,物质贫乏的看来只是百姓,他们什么都没有。我很惊讶,因为在印象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破旧不堪的。
聊了一个多小时,也该撤了。老头说,回头给我他之前录音的单子,想必有二三十张!——那这个是否都要收呢?我踌躇于自己的钱包了。。。
[1]
巴赫拥有至少一把斯坦纳小提琴,这在他的遗物清单里明晰地写着:他拥有两把小提琴,一把为
Jacobus Stainer
,价值
8 rthl
,约合今
576
美元;另外一把无名,低价值小提琴
2 rthl
。
斯坦纳的小提琴被认为是德国小提琴的重要代表之一,以略低的琴背区别于
Stradivari, Amati
等意大利大师的琴。只是后者琴声的穿透力强更适合较大的场合使用。现在一般斯坦纳小提琴多为历史演奏所用。
10.05.07
马西纳的唱片大多数为弗莱堡本地的
Christophorus
唱片公司录制,另外在
VOX
以及
INTERCORD
等公司还有一些其他录音。
1.
上,马西纳演奏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作品(三张唱片);中,唱片说明书内马老头年轻时候的照片,旁边的“
Jacobus Stainer
”为老头为我加的注释;下,唱片说明书封面及签名。
2.
马西纳及弗莱堡音乐学院的几位弦乐教授一起录制的海顿作品(皇帝四重奏和百灵四重奏)。老头说,这张唱片是他录制的第一张唱片。
3.
马西纳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罗曼史及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右边为在封背中间的签名。
4.
最近收入的一张马西纳演奏的作品合集,有点炫技作品的味道。老头自己说,这张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唱片公司为迎合大众需求而让他录制的。这张唱片在
ebay
上的价格一度炒到近
300
美元,看来大众需求果然强劲。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6973
精华
3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op61
op61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1180
积分
122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3-06-19
op61
论坛博士后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5-10 21:44
|
只看该用户
回复:沃夫冈•马西纳老头印象
头一次听说这老头。有CD吗?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105792
精华
0
llybt_god@hotmail.com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33转
33转
组别
论坛发烧友
生日
1978-5-28
帖子
35
积分
3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7-01-19
33转
论坛发烧友
3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07-05-10 22:38
|
只看楼主
回复:沃夫冈•马西纳老头印象
好像只有一张CD。其实很多珍贵录音现在都只有黑胶唱片,能翻成CD的也只是少数。更加上这家地方小厂生产的唱片,现在要翻CD就更难了。不过我还是蛮喜欢他的录音,和其他大师们完全不一样。更有意思的是他和格鲁米欧为同时代,和谢林也差不多。所以听他讲老故事就像听传说一样。他也和哈斯姬尔合作过,可见年代久远了。现在在21世纪侃大山,真感觉他像个活化石。哈哈。若感兴趣,可以上美国ebay上找找他的唱片,时有出没。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浏览过的版块
软件交易
HiFi乐趣
硬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