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唱片收录的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即是先前于70年代初期出版的Olympia的唱片OCD 335中的第19号与21号钢琴奏鸣曲,乐迷可充分领略伟大的钢琴大师李赫特演绎两首舒伯特晚期钢琴奏鸣曲令人惊异的效果。尽管李赫特拥有令人敬畏的演奏技巧,他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的演奏以及对细节的雕琢赋予使舒伯特晚期这二首钢琴奏鸣曲如此的感人,同时带给欣赏者独特的感受,这张唱片可以与李赫特演奏作品目录中最好的演奏录音相媲美。
这首C小调奏鸣曲(作于1827年8月)经李赫特的演绎散发出强有力效果,同时带给人极具感染力的感受。从引人注意的乐曲起始部分直至乐章发展部最为凄凉的声响,李赫特对节奏的精心控制推动乐曲不断向前发展。他完美的音色赋予舒伯特作品极限的声音响度。尤为重要的是纵观整张唱片,李赫特的演奏处处营造出舒伯特乐曲声音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对于推进乐章向前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处理充满热情的乐段时,李赫特避免采用过度松弛的速度演绎方式,旋律潜在的律动自始至终保持着一致的连贯性。
在柔板的处理上,李赫特近乎极致的全神贯注是极其感人的。李赫特处理音乐的全面理念意味着他能赋予波动的小步舞曲乐段以最丰满的音色, 这种音色的处理方式听起来会觉得自然恰到好处。在终曲乐章,李赫特不得不面对舒伯特作品中十分顽强的乐章,这里没有一丝一毫悔意的暗示。或许,他不够松弛的处理会引起争议,不过,这样的评论与他感人的演绎处理不相称。内田光子版(Philips 456 579-2, 同时收录了第20号奏鸣曲 D959).对于19号奏鸣曲终曲乐章高超的敏锐把握与李赫特的演奏难分伯仲。
李赫特对于19号奏鸣曲主要节奏的理解,也浸透在1972年录制的最后一首宏大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绎中。无疑,李赫特肯定注意到”非常的中板”的速度记号,但他仍保持平滑连奏的处理。李赫特选用的速度带来的余地,左手低音区的颤音与开始旋律的最初陈述相呼应的确是让人心烦的,缓慢的演绎这个乐章是轻而易举的,如果一直持续25分钟进行这样的音乐诠释需要李赫特般全神贯注的毅力。贯串这个丰碑式的诠释处理,李赫特的演奏完美(有时甚至是精致)驾驭了音乐织体结构。
李赫特维持不采用近乎停滞速度来处理持续的缓慢行板,现在看来这样的演绎非常的恰到好处,营造出自然的平衡感。经过第一乐章的演绎体验,恬美抚慰人心的第三乐章谐谑曲诠释成一个祈福安慰的乐章。只是后来才意识到李赫特只不过依照舒伯特的指示来演绎,即精致且纤细。 终曲乐章的处理非常完美,同时末乐章的演奏使其它版本都黯然失色。
对于第21号钢琴奏鸣曲演绎的探究还需要对比其它现存的伟大演奏版本,在关注精神层面上超越其它版本的内田光子版(Philips 456 572-2); 拥有帝王之气象的波利尼版(DG 427 326-2)以及(Dante HPC123)玛丽亚·尤金娜1947年的现场演奏录音(该版在市场中应有其流通价值)。李赫特的演绎对研习舒伯特作品的音乐学院学生(或钢琴系演奏其奏鸣曲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版本。
http://welkinsatinsilver.spaces.live.com/blog/cns!f703d4d69aa34bb2!556.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