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的保罗,永恒的音乐(附Penelope在线试听) [复制链接]

1#
Mauriat, who died Friday, was born in Marseille but grew up in Paris……,当我看到这张帖子时,悲伤顿时涌上心头,即将过去的一周成了我生活中黑暗的一周。曾经的欢歌笑语虽将成为记忆,保罗的光辉形象却会永驻心头,耳边萦绕的永远还是那明快的音乐……
    在我的记忆中,因为初次听到一首乐曲的旋律而难以忘怀的经历就只有一次,我在江南S市开始我的大一生活不久,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迎新生音乐会上,我现场听到了一首乐队演奏的轻音乐,我当时就惊诧于其难忘的旋律,疑为天籁之音,经过多方咨询我终于知道了乐曲的名字及其作者——保罗•莫里哀和他的代表曲《Love is blue》,不久我又知道学校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的开始曲也选用的是他的另一首名曲《Alla Figaro》,由此保罗和他的乐队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之中。
    保罗•莫里哀1925年出生于法国马赛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中,4岁开始学习钢琴,他音乐天赋极好,听觉灵敏,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10岁时进入马赛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944年19岁的保罗开始了通俗乐队的指挥生涯,由于为唱片公司改编音乐乐曲而名声大振。1965年他组建了自己的乐团,成为后来世界著名三大轻音乐团之一的——保罗•莫里哀轻音乐团的创始人和首席指挥,我最喜欢的音乐人。
    保罗十分注重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紧密有机相结合,形成了他那将优美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和明朗的气氛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1968年保罗亲手改编的一首乐曲《Love is blue爱情是蓝色的》在美国疯狂流行并灌制了唱片,该唱片在音乐排行榜上连续8周排在第一名,成为该年度的金唱片,收录这首乐曲的专集唱片也在全球各地创下了销量六百万张的辉煌纪录(销量百万张可就被称为“金曲”了),从此保罗在世界上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情调音乐的使者”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音乐之神”。
    1969年保罗首度率团前往日本公演,他那清新鲜明的瑰丽音色立刻席卷整个日本乐坛。自1971年起,保罗•莫里哀每年都率团前往日本公演,至1998年止,他已经连续第22次率团赴日公演。1970年应墨西哥乐迷之请,灌录了《Penelope爱琴海的珍珠》,同样也风靡全球。我就是大二时在S市调频广播中听到了这首日本公演时的录音,其中的女和声令我久久不能忘怀:人声清新高雅,与旋律结合得如此和谐美妙。2000年12月8日,保罗乐团在结束日本巡回之后,首度出访中国内地。
    令人难忘的是在大学中有很多音乐爱好者,彼此间因志同道合而感到非常亲近。因为是理工科专业的原因,学校允许我们在学生宿舍中正常使用电源,于是不到两年,宿舍中就有了电视,多套DIY的音箱和功放。当年最热衷的莫过于周末三五成群去逛电子元件店和音像商场,除了按目录购置元器件,买两盒自己喜欢的磁带,准备回宿舍在摆放零乱的音响系统中自得其乐外,就是流连于悬挂在店面中的黑胶唱片之前了,其中并排的十多张保罗唱片总会令我停止不前,仿佛那明快轻松的音符会从片中飘荡而出。当时CD是音响中的奢侈品,只能在学校的音乐活动中才有机会感受到那神秘的数码声音。一次我们正徘徊于黑胶柜面时,一名顾客提出要保罗的CD片,我们一伙立刻趋之若鹜,当我们小声议论着那五彩缤纷的唱片时,那位客人十分自豪地说:这是光栅现象!一句话顿时令我等侧目相看,我们何时能有机会聆听保罗的CD呢?!如今我已拥有了多张保罗的CD片,但我的朋友们却早已天各一方了,不知他们过得还好吗?还像我一样保罗音乐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吗?
    别了,保罗,但Love is still blue!
        永远的保罗,永恒的音乐!
最后编辑niuniu
分享 转发
TOP
2#

请W版贴上保罗的Penelope——爱琴海的珍珠,多谢!
TOP
3#

去基点找吧,我有该碟,但是盗版的,不能贴,对不起保罗莫里哀。
TOP
4#

一个人嘛
TOP
5#

保罗莫里哀和宝尔莫利亚是亲戚吗?
TOP
6#

最后编辑Willson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