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两个婆娘一个郎 [复制链接]

查看: 3935|回复: 8
1#
前段时间,有个名叫《两个婆娘一个郎》的音乐视频在网上热闹一时。
这个视频的制作非常简单,就是三个年轻人,两女一男,用十分俚俗的曲调演唱着一首新创作的民谣色彩浓郁的唱词,伴着酷似于迪斯科的舞蹈。镜头基本不动,背景就是一块绿地,估计是某公园的一角。唱词内容大概是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打情骂俏:“月亮出来亮堂堂,两个婆娘一个郎。两个一起来嫁我,三人同上一张床。……这个婆娘生得胖,屁股抵得大酒缸,腰杆抵得三大抱,走起路来晃荡荡……”
据称,这是典型的云南花灯小调,也叫“花灯二人转”,类似东北二人转,主要流行于云贵川和湘西桂北地区。花灯小调的表演者一般只有男女二人,必要时增加个丑角,即二旦一丑。这个《两个婆娘一个郎》就是二旦一丑模式。不同的是,这个视频里,却有打击乐和电声伴奏,演员的穿着的还是时装而不是民族服装。
和这个夹杂着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的视频看起来就不那么协调一样,如此俚俗的音乐视频在如此时尚、如此小资的网络世界出现,有点刘姥姥掉进大观园的感觉。因此,网际一片惊呼。三个演员夸张、戏谑的动作表演和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朴实中带着性暗喻的歌词,加上轻快的云南花灯戏节奏,对绝大多数听惯了欧美或者港台流行音乐的都市小资来说,其冲击力显然是可想而知的。
其实,这并不是一次网络恶搞,不是又一个馒头,因为这个“三人组”在其音乐视频在网上发布之前,他们录制过很多山歌专辑,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这三位演唱者身份都是农民,有的在镇上经营者生意,家里还有土地。三人都分别在县市级的民歌比赛中多次夺魁,而歌词的创作这就是三位歌手中的“瘦婆娘”的丈夫。这位民间诗人创作了过百张民歌唱片的歌词,显然是一位“严肃”的民间“多产作家”而非网络小混混。
一位生活在都市的小资青年回到她的云南老家之后,发现她的老乡们正在受用着一种山歌,他们这种山歌喜爱到了可以抛弃央视春节晚会的地步。于是她将其中一首叫《两个婆娘一个郎》的山歌转制成视频,在网上发布开来。
这一发布好不要紧,几乎是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喝彩,但是更多的似乎是斥责。有人说他们在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有人批评他们是在恶搞。有人提出,这种俚俗山歌是否应该立即叫停?甚至还惊动了有关机构。云南省花灯剧团就有人站出来说,“山歌三人组”是在玷污民族传统文化。专家模样的人甚至还呼吁立法来清除色情垃圾。
“俚俗山歌”是否在玷污了民族传统文化?有没有“典雅山歌”存在?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复杂。要承认,《三个婆娘一个郎》等一系列的山歌的创作水平并不高,整个视频的制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那些拿着纳税人的钱的“山歌专业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就高了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很多反问,在举国上下都惊呼民间文化渐渐销声匿迹的时候,这几位农民的作品为什么会引来“专家”的封杀——甚至还要立法?同样是花灯剧,为什么云南的省级剧团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在民间如此广泛地流行?自以为占有了时尚文化的都市小资们拿什么来嘲笑这些乡村流行文化?……
这些乡土文化的生产者靠着自身的技艺抵抗着流行文化,并且,他们在生活的地区有很广泛的市场和认可度,显然很没给当地剧团面子。他们的粗糙的制作,显然也是那些“见过世面”的专家看不起的。而某些媒体在取得他们的信任接受其采访后,居然还作了恶性报道,这种行为除了不负责任之外,还有的只能是无知。
分享 转发
TOP
2#

视频连接:
http://koook16142.koook.com/blog/video.k?method=detail&videoId=25046

我觉得先不忙着发笑,想一想我们的文化环境。
这类山歌VCD,在当地很受欢迎。
TOP
3#

上山砍柴 在 2006-6-20 18:00:44 发表的内容
视频连接:
http://koook16142.koook.com/blog/video.k?method=detail&videoId=25046

我觉得先不忙着发笑,想一想我们的文化环境。
这类山歌VCD,在当地很受欢迎。


砍柴说的好!不过没有发笑,而是惊诧不已(孤陋寡闻啊!)。
TOP
4#

偶没法承认这也算是民族传统文化,即使非要算,也是最等而下之的那一类
你可以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但这种存在令人沮丧。。。
TOP
5#

它的主要含义是“民间”而不是“传统”。
这样的制作实在是粗糙,但是,对于日渐消失的“民间”来说,我觉得有一定意义。
尤其可恨的是,那些当地官员和专家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TOP
6#

哈哈,还是发笑.
我觉得不算太俗.至少要比那些马屁歌高雅.
最后编辑阿龙
TOP
7#

一个字................................"绝"!
TOP
8#

sunstone 在 2006-6-21 18:06:47 发表的内容
砍柴兄觉得这种“民间文化”的意义在哪里?是具有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
说一句可能太重的话,我觉得它唯一的价值就是鲜活地体现了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色情狂”的民族性。


你的质疑有道理。
不过我更看重其“民间”价值。现在,再落后的地区,妈妈给孩子唱的摇篮曲往往都是流行歌曲,就像极其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在饭都可能吃不饱的情况下,却有可口可乐吃。
我觉得“民间文化”的存在,或许可以为思想或者灵感提供另一种基础。这个视频的水平我说过是很粗糙的,但是,在“民间”基本消失的今天,我觉得它有其可贵之处,所以我对它抱以肯定为主的态度。
或许“民间”已经无法重现,但是当看到一点苗头时候,我愿意先接受它。
TOP
9#

上山砍柴 在 2006-6-21 12:08:14 发表的内容
它的主要含义是“民间”而不是“传统”。
这样的制作实在是粗糙,但是,对于日渐消失的“民间”来说,我觉得有一定意义。
尤其可恨的是,那些当地官员和专家的态度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砍柴兄觉得这种“民间文化”的意义在哪里?是具有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
说一句可能太重的话,我觉得它唯一的价值就是鲜活地体现了鲁迅先生所说中国人“色情狂”的民族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