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樱桃的滋味、新听觉享受 [复制链接]

查看: 2000|回复: 8
1#
那天在海印看见了晶音唱片的《樱桃女声》,第一反应是留意到歌手的名字:一个名叫倪雅丰的女新人。看着唱片封套上那长得像瓷娃娃的女孩,眉稍眼角间散发着清新亮丽的气息,颇有几分樱桃的味道。据销售小姐说这张专辑是金牌制作人邹铁夫本年的第一作品,在此之前,老邹的《声声醉》、《黑鸭子典盛集》、《声声醉如兰》等专辑听说在市场上反应很好,而这张《樱桃女声》更是他历时最长、阵容最大的唱片,是他把流行与发烧概念相结合的心血之作。试听了一下不错,买回家慢慢听,越听越有味道,所以发个贴和大家分享一下。
《樱桃》专辑在选曲方面颇具新意,例如《三笑》一曲就是港版《三笑》里面的曲子,以前上演时曾经万人空巷,35岁以上说没听过这首歌的人应该在当时被潮流PK了的人物,如今却很少有机会再听到,发烧市场上更是不见,把戏曲变成流行小曲,足见策划人的匠心独具。此外13首曲目当中除了收罗了异国风情的《红雪莲》、也加入了独具韵味的《三笑》和《天女散花》等,还有《欧若拉》、《不得不爱》等近期风头正旺的热唱流行歌,选曲上的确体现了老邹同志“走有流行特色的中国式发烧的路线”的概念。
细细听来感觉倪雅丰的声音富有青春气息,甜甜的、嫩嫩的,带着清香、新鲜欲滴,别有一番享受。除了人声之外,《樱桃女声》的乐器配备也是发烧味十足,使用了很多原声乐器。众所周知,原声乐器对录音师的技术要求很高:录音设备要足够好、录音空间要足够大、还要回避声波叠加干扰较大的位置等,在《女孩与四重奏》演奏时使用了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所以唱片的声音真实感还不错。把《辛德勒名单》里很著名的旋律加在流行歌曲里的做法很有挑战性,《旅行的意义》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大提琴加深了那种流浪时的悲伤和无奈,使歌曲更有深度。还有《花非花》里的钢琴、《B小调雨后》里的吉他、《春花秋开》、《蔷薇》等歌曲都很不错,几乎可以当原创来听了,真有品尝鲜果的感觉。越听就越好听,不买那些听过就不再想起的东西,比较浪费大米,要把本钱听回来才过瘾,哈!
最后编辑Alleyoop
分享 转发
TOP
2#

第二首:江苏民歌 三笑好
TOP
3#

同时,可以肯定的是这张碟的录音是很好的,但是,歌曲的流畅性却很……
TOP
4#

老实说,这张碟我就是看了论坛的广告与金海印2楼张贴的广告买了,由于时间比较紧,没有认真听。结果回到家一播~~ 那种所谓“樱桃声”不知道是在唱歌还是在“叫*”!实在让人难受!

不过,或许是我的器材比较差的缘故,又或者是我不会欣赏! 个人觉得这个女孩子的声音是可以的,就是录音的把她的嘴型撑大!导唱的要她把声音憋得“太造作”!

买了,我是后悔的~
TOP
5#

哈哈,死神兄的鉴赏力高啊、相信不会有“器材比较差”一说吧。我本人比较同意的是这女新人本身的音色是不错喇
TOP
6#

alleyoop 在 2006-6-19 14:24:31 发表的内容
哈哈,死神兄的鉴赏力高啊、相信不会有“器材比较差”一说吧。我本人比较同意的是这女新人本身的音色是不错喇


呵呵~~ 过“掌”了!

在下使用LINN,不是什么好器材。对!她音色比较好,可惜没人能让她“唱好歌”!

一万人有一万套器材,也有一万种鉴赏能力,一万种鉴赏角度!这样才是百花齐放!

正如 广州作家 岑桑 在教学语文课本中有一课《画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形状,看到了杨桃是五角星的,也是正常的。

呵呵~~
TOP
7#

曲真的要找对人才好~
嘿,今天看到《广州日报》,6月22日的,有邹铁夫的一个大版面专访,大家有没有看guo2?
TOP
8#

这张唱片我也看广告买了,放在公司里听,说老实话--没有从头听完过!也根本不想带回家听!lz不要在吹了,这张唱片根本就是口水碟中的超级烂片!!!lz对不起了!
TOP
9#



谢谢大家参与讨论啊,开眼界了
最后编辑Alleyoo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