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漢家奇文供欣賞———揭開“漢語”“詭謬”的面紗 [复制链接]

查看: 1655|回复: 2
1#
漢語(漢字)過去被奉爲神靈,常用“神奇”“神秘”“神聖”“神妙”“奧妙”“奧秘”種種崇敬的字眼來形容它的尊貴,都被批判過了。現在又出現“漢語的詭謬”這種論說。“詭謬”一詞,查遍今古詞典也沒找到出處,顯然是專家新發明的了。它是何詞性?褒義?貶義?中性?還是又褒又貶而“詭謬”的莫名其謬的“特別詞性”呢?因爲無從查考,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使用了。不妥之處,敬請發明家指教。下面看看趙元任先生的“漢語”是怎麽個“詭謬”法。
     Skisshrg Skikshiw
    《 施 氏  食 獅 》                                             作者:趙元任
     Shiksliy shicskit Skisshrg,sbiyshiw,slig skik shihshiw。Shrg slikslik slitshit
     石  室   詩  士   施  氏  , 嗜  獅 , 誓   食   十  獅 。 氏   時  時   適  市
skiqshiw。Shihslik,slit shihshiw slitshit。Shigslik,slit skisshrg slitshit。Shrg
視  獅  。 十  時 , 適   十  獅   適  市 。 是  時 ,  氏  施  氏   適  市 。 氏
skiq shig shihshiw,shry skifskip,shrg shiz shig shihshiw sbitskiy。Shrg skih shig
視    是   十  獅 , 恃   矢  勢 , 氏   使   是   十  獅   逝  世 。 氏   拾   是
shihshiw skic,slit shiksliy。Shik sliy shim,shrg shiz sbiq sbip shiksliy,shiksliy
十  獅   屍  , 適   石  室 。  石  室   濕 , 氏   使   侍   拭   石  室 , 石  室
sbip,shrg skiz skigskik shig shihshiw skic。Skikslik,skizshib shig shihshiw skic,
拭  , 氏   始   試  食   是   十  獅  屍  。 食  時 , 始   識   是   十  獅  屍 ,
shilshig shih shikshiw skic。Skig slip shigship。
實   是   十   石  獅   屍 。  試  釋  是  事 。
———————————————————————————————————
     美妙動聽的“同音食獅”國語字調!
     調母格式序列:1式   2式   3式   4式   5式
     1聲5式調母:   c     s     x     m     w
     1聲傳統調符:  —    —    —    —    —

     2聲5式調母:   h     k     l     b     d
     2聲傳統調符:  ╱    ╱    ╱    ╱    ╱

     3聲3式調母:   z     f     j
     3聲傳統調符:  ∨    ∨    ∨

     4聲5式調母:   t     y     g     p     q
     4聲傳統調符:  ╲    ╲    ╲    ╲    ╲
——————————————————————
     以上施氏食獅一文,是語言文字學家趙元任先生所作。用了33個“shi聲同音字”,寫出這段99個字的“詭謬”漢語,可謂空前的奇文。它的微妙簡約超過了古文典籍,真乃一音貫通篇的“詭謬”絕唱,只是漢字不表音,不懂漢字“詭謬”韻律者唱不出來。
     這樣的“詭謬”文字哪國有?這樣的“詭謬”文章哪國有?在中國,這樣的“詭謬”文章還是可以繼續寫下去的。比如用“ji、qi、xi、yi”之類同音字,牽強附會的編出些有意思的“詭謬”奇文, 並不難,只是弄這種“詭謬”玩藝兒就像搞拼音文字方案一樣,都是賠本的買賣。回首既往,有多少人含恨九泉?當年沈學先輩是個深諳洋文的學者,爲推行自己的拼音方案蕩盡家產,最後餓死在上海街頭,臨終時手中還緊握他那本“詭謬”的《盛世元音》——而今誰還去幹這種傻事呢?
     奇文奇不奇?與其說是文章的奇,不如說是文字的奇。沒有這種奇妙的文字,哪能寫出這樣奇妙的文章?難怪歌頌漢字的人們履履稱奇——〖現在有人在鼓吹“神奇的漢字”,說漢字是什麽“靈動的音符”,是什麽“奇妙的魔方”,等等(這話是原語委許嘉璐主任1995年11月3 日在原語委幹部大會上說的。見1995年12月第六期《語文與信息》)〗
     關於“神奇的漢字”,不用多說了,趙元任先生33個字的“詭謬”文章就夠奇的了。據我看來,這可稱得上是古今中外“詭謬”奇文的代表作,因爲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文字都寫不出這種一音貫通篇的“詭謬”奇文。這就是“詭謬”漢語同音字的無比“詭謬”優異之處。歌頌“漢字神奇”,當然是有道理。
     什麽是“靈動的音符”?所謂“靈動的音符”,無非是古老文明詩詞歌賦的平仄韻律之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漢字的聲、韻、調。漢字聲調搭配的頻率,就是詩詞歌賦的格律。因爲方塊漢字不表音,那些聲、韻、調的載體都隱藏在橫七豎八的方塊塊裏,那些“凡人”看不見的“音符”就成了神秘莫測而“詭謬”的好玩藝兒了。所謂“凡人”,連字都不認識,哪裏曉得“音符”是怎麽“詭謬”“靈動”的呢?只有那些吃飽喝足有閑的人們,才能找出那些“音符”金迷紙醉的吟詠,哼出來別人不懂,那就高雅“詭謬”起來了。曆代高雅“詭謬”的人利用“靈動的音符”欺壓勞苦大衆,所以魯迅們罵它是食人的工具,當然更有道理。
     什麽是“奇妙的魔方”?以本人理解,漢字與西文最大差異,即西文構篇靠單詞,中文構篇靠單字。漢字之所以成了“奇妙的魔方”,是漢字經過人們幾千年實際應用的陶冶和提煉,已經成了漢語的固定“詞根兒”。這種“詞根兒”造詞功能簡捷富麗,倆字一碰就出一個新詞,比如“詭謬”一詞,也許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吧?就憑幾千個常用漢字,在詞語海洋裏來回翻滾,變化無窮,而且曆久不衰,沒有盡頭,真是“詭謬”的不可思議,令人難以理解,那不就是“奇妙的魔方”嗎?
     神奇呀,靈動哪,魔方啊,“詭謬”呀,這都是人們在不同曆史階段對方塊漢字認識的不同視點。當著人們摸清了它的全部脾性之後,就能促使它不斷發展、升華、向前。不管它怎樣“詭謬”,不變是不可能的,它的曆史腳印就是這樣一直走過來的。
現在的<國語拼音>,已把方塊漢字它老人家的那些所謂“神奇”“詭謬”的遺産全部繼承下來了,當然是非法的繼承,還不被人認識和認可的繼承。所謂繼承,只不過是別人都不要的一些破襤兒,比如什麽“漢字的表意功能啊”,“漢字的區別同音字呀”,“拼音文字要用拉丁字母標調兒啦”等等,扔在那裏已經有百八十年了——爲了保護這些“破襤兒”,人們都喊破了嗓子,也沒人揀取。<國語拼音>都把它們收進來了。<國語拼音>收存的目的,絕不是爲一己私利去爭遺産,哪位需要請隨時、隨地、隨便拿去,<國語拼音>絕不拿去申請專利,況且老爺子活得好好的,哪個不肖子孫敢動一動它老人家的家産!所以,<國語拼音>它只可以坦白的這樣說:
     現在美妙動聽的國語字調,已把那些古老文明詩詞歌賦平仄格律“詭謬”的面紗揭露無餘。只要熟識了<國語拼音>,人人都可作李杜。所謂“沒有形態變化的漢語”,曾被洋人說成是“發育不全的野蠻語種”。可悲的是,長期以來,國人也無法證明自己的母語是發育得“最完全、有形態、最優美的語言”這個事實,這也難怪。更可憐的是現在,又在“發育不全的野蠻語種”頭上增加一頂“詭謬”的帽子,不知以漢字文化傲視世人的炎黃子孫作何感想?
漢語(漢字)文化幾千年的文明果實,一直是炎黃兒女精神文明開拓向前的支柱。有人說現在已經卡殼了,漢字老得邁不動步了。理由是,世界上只有中國文字不拼音,外人學不了。中國人口與世界的比例,就是漢語使用的比例,漢語只是一種狹小的方言。所以說,漢語面臨的“險境”,有被外語取代而滅亡的可能,就像新家坡那樣。漢語所以落到這步天地,根源就是它的“詭謬”。這種論點,看來也並非聳人聽聞。
     不比那樣悲觀。
     因爲文明漢語、漢文化的發展路線,是以漢字爲脊梁的,漢字不表音的發展曆史,和西文走的不是一條路,但是“語音發育”不是不全,更不是“野蠻的語種”,而是比西文更加完善優美。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爲了滿足交際的需要,使語音表達概念的意義必須清晰明白,於是聲調就發達起來。聲調在漢語裏扮演了區別意義畫龍點睛的腳色。所以有人說“聲調是漢語的靈魂”,有些道理;外國朋友學漢語“要把聲調拿下來”,那就能被人稱奇。但是漢語和漢字不是一回事,這和西文不同。“漢字的靈魂”也不是“聲調”,漢字的“靈魂”是它的“單字意義”,也即“形、音、義”的“義”。漢語和漢字演變的曆史,決定了它不像西方那樣語言文字一致,特別是文字與口語。搞“漢字拼音方案”,至少要把漢字的“意義”和漢語的“聲調”這兩個“靈魂”吸納盡善,所以“同音字的區別”就成了一隻攔路虎。
     <國語拼音>是由“聲韻調義”塑鑄成的。它既吸納了漢字的意義,又完善了漢語的聲調,使國語文章語法豐富多彩,就像趙元任《施skis氏shrg 食skik獅shiw》那般“詭謬”奧妙的奇文,讀起來雖然像是繞口令,如果按照<國語拼音>的字調,念出口來照樣抑揚頓挫,悅耳動聽;寫在紙上優異美觀,表音達義清澈明白,不但富有形態變化,而且我們的漢語形態變化倒真是“優於西文”了。這樣規律嚴謹的語音語法特徵西方語言是沒有的。漢語“聲韻調”發展到這般完善,達到這般神奇、靈動、“詭謬”而優美的境界,那是漢字長期不表音的功勞。國人正視這一點,漢字不會亡,漢字它老人家的靈魂萬世千秋,青春永葆!
----------------------------------------------------------------------------------------------------
玩音响的都是文化人,大家应该看得懂吧!
分享 转发
TOP
2#

我们还是连什么蒸、煮、煎、炸都不要了,吃维生素丸就得了。
TOP
3#

顶一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