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业) 《红楼十二钗》 [复制链接]

1#

jazzlee兄:
“我第一次听这首乐曲的时候,1分52秒开始,第一琵琶的轮指后面叠着一把带切分节奏的琵琶分解演奏,了解琵琶的人会误会缪晓铮是个有六只手指的演奏家,
---------------
---------------
呵呵,这一段写得精彩极了! ”


你没有听过,怎么能说这一段写的“精彩极了”???
发烧,也要以事实为依据吧?评论者已经可能有差错,跟帖者怎么可以在没亲自实践时妄自菲薄呢???

有一类发烧朋友我称之为:无知者无畏,这是我们在发烧实践中,所要避免的。
我并不是说没看过红楼的人就不能听,我的意思是,连人家要表达的东西都不清楚,对唱片的创作背景不明了,自己的器材与耳朵不够好,就不要做如此细致与个人化的评论,否则会贻笑大方。
提倡客观,科学的发烧,主观因素越少越好,这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学习
分享 转发
TOP
2#

jazzlee兄,你听过了吗????
TOP
3#

典型的发烧友口吻 。发烧友最乐意做的事是,用好的器材鉴听唱片,用好的唱片鉴听器材,至于音乐性,在其次了。从本质说,这个人完全没看过红楼,连里面的人物大致都不清楚,说的完全和人物形象表达没点关系 。连王熙凤都不知道,这种发烧友,不是真正的发烧友,真正的发烧友,是相当博览的,象这个样子,怎么听的懂西洋歌剧呢?而歌剧是发烧友最热衷的一类发烧唱片 ,都不知道曲子表达的是什么,就枉加评论 ,看来此兄尚是发烧初级阶段了,仗着自己知道一点乐器知识,就大发感慨,点3道4的 ,发烧,是非常有内涵的一件事情 ,初烧友怕的就是这样误人子弟的评论,当然发烧也是见仁见智的,个人理解不同听到耳朵里理解到心里也有区别,但总要闹明白人家要表达的是是什么才好评论吧?
TOP
4#

这会儿已经听了《妙玉独行》了,2个琵琶有错开啊,主琵琶在中间,另一个在偏后、偏右边位置,两个琵琶的音色也是一明一暗 ,怎么说是叠加了啊,怎么也不会听成一个啊,真是的 ,还6根手指头了~俺用的器材:K501+甲类石机二房
建议这位仁兄
1:补上红楼一课,读完读通后再听这个唱片;
2:检查自己的器材先。
TOP
5#

正如101兄所言,我们都无法先去火星考察再回来评论范吉利斯那部伟大的《火星》,但是,老范创作《火星》时必然有自己的感受,并会借助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音乐创作和文字创作一样,都有中心思想,若HIFI评论员不能正确把握这个中心思想,写出的文字有多少可让发烧友做鉴听参照呢??
关于《妙玉》里的双琵琶,昨天我用试听软硬件配置是这样的:
邓标伟官方网站下载的MP3格式软件+亚马哈724声卡+自制甲类二房+AKG K501耳机,
众所周知,MP3格式是有损压缩,音质细节必然比CD差很多,724是个N年前出品的老掉牙的2声道声卡,不算发烧,也许是琵琶声音所在的频段正是K501擅长的中高频段,才造成俺试听时定位过于清晰?今天早上特意用了常见1875集成公房+无源电脑音箱(5寸南鲸单元,标称重放频率63-16000HZ)来听,2把琵琶定位一样清晰可辨啊,怎么也不会听成6个指头啊?!
我的这套东西除了耳机还算发烧,别的都是普通货,用这套东西听电脑播放的MP3,已经毫不费力的、不用特别提醒的分辨出2把琵琶的定位与音色差别,而101兄却一再坚持自己不能分辨出是几把琵琶,真让俺郁闷S了,不知是兄台器材分析力过高到HI-END,还是耳朵HI到木头做的~?
TOP
6#

我又再细心听了一次,还是这个样子哦
右后位置有群弦乐拨弦在同时响着的,你听的时候要分清楚弦乐拨弦(较厚,较暗的音色)与另一个琵琶的音色哦,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
咱不争论音乐了,只谈发烧
兄台,你到底用什么器材听的?越来越离谱了啊??该不会这个CD有2个版本吧??要不你去邓老师网站http://www.danielmusic.cn/news/dispnews.asp?newsid=120下载来再听下??
打赌说,要是俺听错了算俺15年白发烧,还头朝下走3圈
TOP
7#

最眼馋你马克CD机跟丹那箱子
可惜了,瞎在你手里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