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李云迪的爆炸新闻与商隐兄的酸菜贴子
这个帖子我并不是要探讨民乐的。我这个帖子的出发点是要讨论中国音乐的浪漫特色。但是如果要使用浪漫主义这个词,马上就有不同的声音。所以我这里是避开了浪漫主义这个专用术语,但是我的主题词还是浪漫。我曾在别处回答过相似的问题。我做了个小功课,如下:
论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本质特征(上)<<乐府新声 >>2005年02期 麦琼:
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为背景,集中探讨了浪漫主义音乐美学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试图从主观表情性、宗教神性与虚幻的理想化、综合艺术表现的追求,以及大自然情结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归纳阐述.寻找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中这些特征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表演、审美的相互关系,以及推动音乐文化繁荣的较深层原因.并以现代人的目光对此进行审视与初步的思考,提出浪漫主义精神于现代乃至未来的音乐艺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情追求及其成因<<音乐探索 >>2002年02期 陈新坤 :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对感情特别重视,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寻找出浪漫主义音乐的感情形成原因,进而浅析它的感情追求.笔者首先从浪漫主义音乐的界定开始,接着谈到了它的社会历史和音乐史背景,指出现实冰冷的金属环境使作曲家们从巴洛克时期"感情美学"的类型化、感念化的感情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他们对感情新的追求,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个性化的、主观化的、非理性的感情,这种追求一直影响至今.
审美现代性:浪漫主义音乐阐释的新维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陈新坤:
审美现代性滥觞于浪漫主义时期,它是浪漫主义之为浪漫主义的根本.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的契合处主要体现在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超越甚至否定,因此,可归结为:哲学视角的反理性倾向和社会学视角的去社会性①.前者体现出对理性主义的拒斥和对感情、神秘主义、梦等因素的钟情;后者则表现为对散文化社会的拒斥和对自然、诗意、夜等因素的迷恋.由于审美现代性的出现,浪漫主义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传统音乐的历史终结和现代音乐的逻辑起点,浪漫主义之后的现代派与后现代派音乐在审美现代性方面与浪漫主义音乐一脉相通.
论浪漫主义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探索 >>2005年03期 周冰琦 :
本文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发展脉络的研究,论述了浪漫主义音乐具有的情感性、民族性、自然性的审美特征.指出这些审美特征极大地拓展了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丰富了音乐艺术的精神内涵,使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