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拉赫马尼诺夫与舒曼 [复制链接]

1#

我难以接受楼主所言拉赫玛尼诺夫在旋律上有硬伤的说法,相反如果说是因为他作品中结构有问题可能还有些道理。或许拉赫曼尼洛夫对二十世纪的形式或和声一无贡献,但是他确实像柴可夫斯基一样,以其高度个人倾向的音乐,使旧有形式更显得多彩多姿;另外他也是当代优秀旋律家之一。
最后编辑李商隐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在这里有帖子专门与随想的朋友们讨论拉赫的钢琴作品:
http://www.wodelp.com/mybbs/read.php?tid=4526&keyword=

我在这里也有专门帖子专门讨论拉赫的第二交响曲:
http://www.wodelp.com/mybbs/read.php?tid=4498&keyword=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3#

Rachmaninoff作品蕴含着诸多天赋,在他死后的十年里,他作为作曲家的声誉主要是通过他的崇拜者的努力而增长的。诸如,奥曼迪(EugeneOrmandy),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Stokowski),霍洛维茨(VladimirHorowitz),DimitriMitropoulos,阿格里希(MarthaArgerich),Jean-YvesThibaudet,简森(MarissJansons),鲁宾斯坦(ArturRubinstein),拉雷多(RuthLaredo),阿什肯纳齐(VladimirAshkenazy)和普列文(AndrePrevin),还有很多数不清的其他人。在他那个时代之前的人们和他们心灵深处的交流是真诚地,美好地而且有力地. 而有些人只是为了跟上时代而出卖他们的灵魂。(抱歉说了重了点)

如果你还从未听过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那么,当你去听的时候你的耳朵和灵魂将会非常有福份。事实上,我非常羡慕那些初次聆听SergeiVassilievitchRachmaninoff音乐的人们所感受到的激情与天赋。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4#

另外,我不太同意完全用作品的结构来评价一部作品。

我自己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感染力并非来自于结构,没有哪部作品是完全因为结构而打动我的。那首怪诞的波莱罗就是很好的证明。打动我的完全是作品中饱含的感情,结构只是加强了这种感情而已。我想这是浪漫主义能万世流传的主要原因。

楼主说的拉赫玛尼诺夫和舒曼,恰恰都是以抒发自我感情为主的作曲家,作品的幻想性和自传性很强。通常,艺术中的自传作品是最能打动人的。
TOP
5#

我认为,拉赫曼尼洛夫的音乐旋律出于肺腑,让人油然而生欣赏之情。拉赫曼尼洛夫的作品始终高踞演奏曲目上,未有下跌的记录,与斯克里亚宾恰成鲜明对比。因为后者早期的钢琴作品虽博享声名,其《圣诗》和《狂喜之诗》也偶或有人演奏,但是若论真正在曲目上立足,却始终差了一段距离。

欣赏RACHAMINOFF的音乐就是去理解作曲家自己的灵魂。当他作曲的时候,他完全的把他自己的情感、精神倾注在作品之中。在第一交响曲1897在莫斯科的首演失败之后,他变得极为的压抑,以至于要到催眠师NikolaiDahl博士那儿接受治疗。Dahl博士像在重复圣歌一样重复的对这个被遗弃的作曲家说,"你会开始写你的协奏曲的,你会用你的天赋继续创作的,这个协奏曲将会有卓越的质量厰。”这些治疗的结果就是作曲家从严重的压抑巨痛中苏醒,然后创作了这部最直接最美丽的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然后,在第二个乐章中,音乐虽然给人一种温柔,而又热情洋溢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并没有完全克服他的忧郁。
TOP
6#


你说的这两位都是我很喜欢的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协非常出色,音画练习曲和双钢琴作品中的几部我也非常喜欢。第二交响曲是我最喜欢的交响曲之一,对它的热爱我远超过贝多芬的英雄、命运、欢乐颂等。这首交响曲的慢板中宏大婉转悲伤忧郁的动人旋律可以说是俯拾皆是。我不太同意搂主说的他的很多旋律如挤奶而已,如果是的话那他也挤得太多了。
TOP
7#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电影配乐
  
  1。电影《邂逅》--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2。电影《七年之痒》--拉赫玛尼诺夫《第二号钢琴协奏曲》

  3。电影《闪亮的风采》--拉赫玛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

  4。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5。电影《今天暂时停止》--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最后编辑李商隐
TOP
8#

闪亮的风采就是shin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