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贝多芬—《贝圣之乐大全》大家来编辑! [复制链接]

1#

mozart 在 2006-6-27 15:49:23 发表的内容
除了莫扎特,我最喜欢贝多芬了。

莫扎特是自然的大师。
贝多芬是思想的大师。

前者混然天成,代表“天”的伟大。
后者历练奋斗,代表“人”的成就。









讲得真好!
无语.
分享 转发
TOP
2#

vincentlyl 在 2006-6-30 12:36:28 发表的内容
关山月2 在 2006-6-30 12:28:21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63012154796576.jpg[/upload]




   这么美丽而又激动人心的作品将在世界杯4强大战前为此暖场.

   人们常说这是贝多芬先生的柔美3巨作,我可觉得这部交响曲气韵深广,力量非凡.并不过多得矛盾主题撞击,深层逻辑的互为搏斗,素朴的旋律,轻快的节奏造就人间交响的奇葩,非容天地浩然之气的乐圣不能作.
  不晓得眷恋WIEN的贝多芬有否攀登阿尔卑斯山脉的习惯,这首第4交响是属于攀登山顶者的极目低语.


这张贝四评价很高,但买来一听,有点白开水的感觉。更喜欢WALTER的版本。小克的片子不多,好的片子更少。




你是在听贝多芬还是克莱伯?
文格勒和克莱伯是我听过最好的2个现场贝4.

再提醒一下LS:楼主的主旨是什么?别老拘泥于谁指挥好谁指挥坏....我仍是那句话:这些曲子太伟大了,谁演绎谁就得到恩惠.
TOP
3#

[upload=jpg]Upload/200663012154796576.jpg[/upload]




   这么美丽而又激动人心的作品将在世界杯4强大战前为此暖场.

   人们常说这是贝多芬先生的柔美3巨作,我可觉得这部交响曲气韵深广,力量非凡.并不过多得矛盾主题撞击,深层逻辑的互为搏斗,素朴的旋律,轻快的节奏造就人间交响的奇葩,非容天地浩然之气的乐圣不能作.
  不晓得眷恋WIEN的贝多芬有否攀登阿尔卑斯山脉的习惯,这首第4交响是属于攀登山顶者的极目低语.
TOP
4#

[upload=jpg]Upload/20067120455040017.jpg[/upload]
TOP
5#

<英---葡大战之前介绍名曲为此暖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OP.61
    
     如果贝多芬一生只写了这一首曲子,那他也将不朽.

     曾经朋友推荐我听这首曲子时告诉我,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在热恋当中.我到目前为止也未在曲子中过多的听出贝多芬多对特莱莎的"嗲嗲"爱慕之情,反而大自然无比壮阔的景象历历在目.
    
曲子开始时五下定音鼓的"咚 咚 咚 咚 咚" ,注定要预示此曲的非凡格调和雄浑气势.  

    贝多芬的小提琴技术肯定不如天才的莫扎特,只可惜莫扎特的5首小协是在他19岁前完成的,人生的阅历与世界观并未深入.贝多芬不同,在这部作品里他的感情充沛,乐思敏捷,结构简洁而厚实,对人生的特有关注和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感恩都化作缕缕琴丝,波动倾听者的心玄.

    三个乐章的曲子每个乐章单独拿出来演绎都可称完美.
谁不为第二乐章的动人琴音所感动所流涕,那他的心是板砖做的

  最为激动人心的是第3乐章,就算硬汉恋爱,那也是力与美的交融.天与地的对话.不会拖泥带汤.
最后编辑关山月2
TOP
6#

MBL1521 在 2006-7-1 20:59:37 发表的内容
谢谢关DX啊,有你的垂爱,我相信这贴定能百花齐放。我是搞公路工程监理的,由于107国道清远至湖南交界全段在搞高速公路升级改造,这个月标段工程全部开工,我天天都在路上跑,每天的往返近五百公里,早出晚归,太累了。上来168只是放松一下,没心机放帖了。请兄弟们谅解和支持,再次感谢大家了!



对MBL1521高喊:加油!加油!
TOP
7#

[upload=jpg]Upload/2006721214893049.jpg[/upload]


   Piano Concerto No.4 in G major, op.58

   "含泪而微笑的生命赞歌".

   人们常说贝多芬一二钢协还留有早期莫扎特海顿的WIEN遗风,而本人觉得这首第4钢琴协奏曲的的精神和意境更靠近莫炸特精髓.美,平衡,流畅.....在第三钢协挟突飞猛进的狂飙之势力挽狂澜的革新钢琴与协奏乐队的关系之后以及最后那部预示着未来的横亘寰宇和人间的"帝黄"钢协之间,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容入了生命新的思索. 新的气韵.

   第一乐章的钢琴直接进入曲子,并未象传统的风格有段长长的协奏引子.随后乐队奏出主题乐音,高尚而坦荡旋律.缤纷的绚烂的音符在琴键中跳跃.生命激动的河流奔涌而出.此时的钢琴时带有嗓喉的.

   我常常反复聆听第2乐章,协奏乐队所代表的命运的'王霸之声"与钢琴独奏的所代表的个人安慰的"喃喃低语"的对话,最为揪人心玄.不是报以老拳的抗击无情命运的洪流,而以素朴虔诚的平和心境对待命运的不公,这更显得悲壮!
      更让人崇敬!

第三乐章是全曲的主旨:奋进,光明与欢乐!


  
[upload=jpg]Upload/2006721252466436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212541472901.jpg[/upload]
[upload=gif]Upload/20067212571271200.gif[/upload]
最后编辑关山月2
TOP
8#

[upload=jpg]Upload/200673122402830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312244194128.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31224567
最后编辑关山月2
TOP
9#

[upload=jpg]Upload/2006731039621266.jpg[/upload]



   第14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调

  如果世间最后只留下一种声音是莫扎特的话,那么请允许另一种声音的存在:《月光奏鸣曲》。

在无数钢琴曲中我最爱这首,而且会用一生去爱.

   此曲原名幻想奏鸣曲,《月光》作为标题是德国诗人莱尔什塔玻把第一乐章慢板比作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夜景色而得。

    第一乐章 慢板.
有谁象贝多芬这般有魔力,把最少的素材和动机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乐章?乐曲一开始就是三连音和声营造出宁静幽远冥想的氛围,把人世的纷杂喧嚣都屏弃在外.,只有心在与自然对话.旋律素朴而真挚,节奏简洁而流畅.英雄诗人的沉思如此超然物外,,气韵深邃.每次听到这里我都会想起唐诗中的万千意境.

   第二乐章 小快板.
此乐章更为超脱.琴韵沉稳而乐句清扬,简单而独立的变换音乐表情,不过分的音符在空中缤纷舞蹈.为暴风雨般的第三乐章作了很好的过度.李斯特称这乐章为"两个深渊间的花朵".我仿佛是看到了巨人面朝高山刚走过牧场.

  第三乐章 急板.
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的钢琴触键拉开了宽广壮丽的人生大图,连续不断的钢琴琶音和深沉巨力的重音敲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无比热情和坚定意志.而副部主题的旋律与率动更为感人,又一次揭示了作者不变的音乐思想:斗争与欢乐.
魔力般的奋进急促的音响摄人心魄,激荡汹涌的和声浪潮冲击心灵.罗曼·罗兰说:“终曲Presto agitato是流芳百世的爆发
[upload=jpg]Upload/20067312173513805.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312191890139.jpg[/upload]
最后编辑关山月2
TOP
10#

[upload=jpg]Upload/20067312261889937.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7312263153386.jpg[/upload]
TOP
11#

[upload=jpg]Upload/20067411595363265.jpg[/upload]

Symphony  No. 3 in B flat majeur Op.55  'Eroica'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
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upload=jpg]Upload/200674125988277.jpg[/upload]
TOP
12#

仁厚里权少 在 2006-7-3 20:37:41 发表的内容
俺真的很爱贝多芬



有劳大架也来谈谈自己听音乐的感受,丰富此贴内容.
TOP
13#

[upload=jpg]Upload/20067412115070575.jpg[/upload]

Symphony No.5 in C minor, Op.67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upload=jpg]Upload/20067412141488160.jpg[/upload]
TOP
14#

[upload=jpg]Upload/20067620382438119.jpg[/upload]
<贝多芬的手稿>

5th violin Sonata ("Spring" Sonata)

贝多芬共留下10首小提琴奏鸣曲,大部分的作品色彩较为阴暗,但是第5号《春之奏鸣曲》却具有明朗,灿烂,热情洋溢的性格,这是一首温暖明亮的曲子,小提琴与钢琴在曲中携手奏出充满春之气息的旋律,让人感到十分欢愉幸福,仿佛正在沐浴在阵阵春风中,四周尽是百花争妍,鸟鸣莺啼,好一幅祥和舒爽的景色。后人为这首曲子加上《春》这个标题,这个帖切的标题让尔后的赏乐者更加熟悉乐曲的精神,也让这首曲子与听众更为亲近,聆听一段轻快的《春之奏鸣曲》令我一扫心中的阴霾,烦恼尽消,憧憬那过去的春风得意再次到来……

第一乐章是奏鸣曲的快板,轻松快乐的气氛宣告明媚的春天已然来到,曲中有许多小提琴与钢琴的问答句,就象是两个活泼的孩子在花丛间嬉戏,你来我往极为玲珑可爱。

第二乐章是充满表情的慢板,在这个乐章中,钢琴与小提琴改以优美柔和的语句相对谈,它们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自由的变奏,抒情优美的旋律与轻快的第一乐章形成微妙的对比。

第三乐章为轻快的诙谐曲,此乐章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就象是小提琴与钢琴的短跑竞技,轻松诙谐十分逗趣。

第四乐章是快板的轮旋曲。

小提琴奏鸣曲《春》虽然看似为小提琴而作,但其实钢琴的角色却时常盖过了小提琴,这两种乐器不分轩轾地彼此映衬,这是古典时期的小提琴奏鸣曲与现代作品的不同。《春》与贝多芬其他较为严肃的作品比起来,正显露了他性格中和煦温暖的另一面。

[upload=jpg]Upload/2006762042419219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620433053252.jpg[/upload]
TOP
15#

你比老贝的耳朵灵,嘿嘿!
TOP
16#

[upload=jpg]Upload/2006771737755601.jpg[/upload]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调

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作品第57号。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贝多芬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并献给他的崇拜者弗兰茨·勃伦斯维克伯爵。
“热情”的名称是汉堡出版商克朗茨所起,由于它确切地说出了该曲的本质,因此沿用至今。评论家们把该曲比作“火山的爆发”、“火山般的奏鸣曲”、“花岗石河床中的火流”,总之,离不开火一样的热情。作者关于“热情”的内容说过:“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 ”这首奏鸣曲所表现的悲剧性的深刻、矛盾冲突之激烈和斗争之顽强,都是史无前例的。贝多芬的观点-人的意志和智慧必将战胜大自然,与这首奏鸣曲所表达的热情奔放、英雄主义的思想正是吻合的。

第一乐章,很快的快板。是英雄和热情形象的发展。整个乐章表现了作者的思绪起伏和内在的意志,并对社会提出质疑,希望得到解决。第一主题表现压抑的情绪和对光明的期望,阴森逼人的“命运”动机引起了强烈的反抗。第二主题在音调和节奏上与第一主题有密切的联系,表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是理想很快破灭,在进一步的展开中,不可遏制的热情和尖锐剧烈的斗争象汹涌澎湃的怒涛一样掀起了壮阔的波澜。当第一主题再现时,“命运”动机变成了一片隆隆声,更显得焦急不安。再现部是一股热情的巨流。再接再厉的斗争一直贯穿到尾声。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继续表现了作者的深刻的思考。与第一乐章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灵魂并没有被痛苦折磨死,仍能够享受美感,并陶醉在美妙的理想境界中。赞歌式淳朴的主题后面,跟着三个变奏,节奏逐渐活跃,描写从沉思中活动起来的心灵,克服了痛苦、不安和失望,意志又坚强起来;但现实是无情的,战斗就在眼前了。

第三乐章,不过分的快板。前几个乐章里的疑问和思考没有了,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体现。斗争的规模更趋宏大,并具有百折不回的气势。引子中响起了战斗呼声般的军号声。气势奔腾的第一主题,犹如炽烈的斗争激情,一泻千里,势不可当。第二主题表现顽强的反抗和挣扎。在展开中,进一步表现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激动。最后,沸腾的音流汇合成一支英勇的进行曲,胜利即将到来,欢欣鼓舞的音调激动着人们前进。

据作者的学生里斯回忆:1804年夏天,贝多芬在散步的路上一直哼着一个调子。里斯问他,他回答说:“这是我想到的一首奏鸣曲最后快板乐章的主题。 ”走进屋子后,贝多芬连帽子也来不及脱,就奔向钢琴弹奏这个崭新的乐章达一小时以上。最后他对里斯说:“今天我不能给你上课了,我还需要工作。”具有非凡气质的热情奏鸣曲的最后乐章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这首乐曲再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理想,表现了以无比的热情面对未来的情感。
[upload=jpg]Upload/20067717422094933.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67717424190491.jpg[/upload]
TOP
17#

[upload=jpg]Upload/2006771758511712.jpg[/upload]
TOP
18#

[upload=jpg]Upload/20067717501496507.jpg[/upload]
TOP
19#

[upload=jpg]Upload/20067717434989035.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