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还有兴趣忍不住再跟一帖: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哲学问题,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既然只是“论”,便应该“各有各的道理”,角度不同而已。为什么会变成水火不容的两个对立面呢?是因为在那个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目的的年代使然。
而且,不管是唯心或唯物,都不会和音响的生产和消费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们一个是思想问题,一个是技术问题,分属于不同学科,它们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只能是间接的。人们不能从一个学科直接得出另一个学科问题的答案。所以它们和音响真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关联。
不过,既然提起唯心唯物的话题,我想给大家讲个故事,或许会带来些联想。
60年代是一个“无神”的年代,但是关于“神”的观念,在国人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使一个自认从不信神的的人,一个偶然的事件,也可能会引发他内心关于“神”的想象。
当时,武汉大学一帮年轻学生结伴到华山旅游。那时侯的华山旅游点还比较原始,山路比现在还险峻。当大家将通过最为艰险的一段山麓,不免相互勉励并强调要小心。路边刚好有一座山神庙,有同学就提议说不如进去拜拜神,以保佑路途安全。虽然大家对“拜神”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抱什么希望,开玩笑的成分其实还多些,但还是一一做了个样子。其中一位王姓的同学嘲笑他们说:哈哈,你们拜了神神就保佑你们了,我要是得罪了他,也会报应我吗?说完,拣起一块石头朝山神砸过去,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山神的额头正中。大家嘻嘻哈哈一阵,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大家平安度过险境,再经过山神庙,不免又相互为“报应”的问题没有结果的争论一番,然后大家到一家饭店吃饭。王姓同学落在后面一些,大家便七嘴八舌的叫“快点快点,慢了没饭吃别怨我们!”王同学加快脚步,不料一个不小心,被一张椅子拌了一交,人往前一冲,前额撞在饭桌角上。大家见他前额鼓起了一个红红的包,不免大笑起来:你看你看,这不是报应么!虽然只是玩笑,从不信神的王同学心里却忽然强烈地涌出一个念头:难道世界上真的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