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 = 封面 + 说明书(之一:色彩斑斓篇) [复制链接]

查看: 16616|回复: 104
1#

是啊,LP这么大,其说明书必定文字更多,内容更详实,还有里面的图片也必定更大更清晰更多。

还有felixcat说的头版印刷清楚,这点对CD也是一样,头版CD一般说明书更厚,内容更详实。纸张用料也更讲究,边缘也好。另外印刷色彩更自然,更均匀。更清晰。里面字体的边缘更平滑。现在再版的CD说明书,里面的字体有的淡,有的浓,有边缘毛糙。用的纸张质量十分低略,裁剪也不平整,真的是差远了。
分享 转发
TOP
2#

scfan 在 2006-4-21 16:00:00 发表的内容
felixcat兄,我很想把你的帖子给一个朋友看,就是怕他吐血。。。


你那个朋友肯定是LP的死忠,上次我发贴提问LP有那些缺点,先有人说了LP保养工作烦琐,调试麻烦的缺点,还说了LP不能多听,不然会有抄豆声。后来马上有人回复说LP的抄豆声不烦人,听LP就是为了追求这抄豆声!!真是笑死人了!!
最后编辑VRMLSite
TOP
3#

国外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都是资深的专家撰写,有人说过一些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可以拿出来当论文了。总之国外CDLP说明书详略得当,文笔优美,资料详实,看说明书也是一种享受,从中获得的知识不会比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少。
TOP
4#

问个问题:何为“解构主义”?
TOP
5#

felixcat 在 2006-4-21 17:12:13 发表的内容
VRMLSite 在 2006-4-21 16:56:45 发表的内容
国外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都是资深的专家撰写,有人说过一些CDLP的说明书基本上可以拿出来当论文了。总之国外CDLP说明书详略得当,文笔优美,资料详实,看说明书也是一种享受,从中获得的知识不会比从书中获得的知识少。


很对!比如说前面的那套《莱茵河的黄金》的说明书,里面的介绍文章是假定读者已经知道了某些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来写的,有些段落我不知来龙去脉,结果看得一头雾水。

例如在说明书第六面,说在歌剧第四场里需要黄金这种道具,但录音的时候维也纳的任何一家银行都不愿意把黄金借给Decca使用,所以录音工程师只能使用锡造的替代品。由于对这个歌剧的陌生,我就觉得很奇怪:录音是拿来听的又不是拿来看的,所以要黄金这个道具来干什么呢?——难道要拿黄金来当敲击乐器?——迷惑中。


我估计借来黄金是要拍成录象便于以后发行,国外拍东西时要求是很严格的,据说电影《泰坦尼克号》某一大段拍摄完成后导演发现这段影片船内的大量餐具,盘子上没有印上“TITANIC”这几个字母,便将这整段全部作废,重新换了所有印上“TITANIC”字母的餐具重新拍摄。其实餐具上到底有没有印“TITANIC”观众根本看不到(或根本不会注意),但拍摄时却这么严格。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面借真黄金的缘由了。

话又说回来,像这种录音时的奇闻佚事对了解录音本身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种资料也只能从唱片说明书中获取了。
TOP
6#

WIKI百科怎么登不上,是不是要用代理?

连WIKI中文版这里也都等不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