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单声道老录音才是真正原汁原味的高保真! [复制链接]

1#

我们欣赏音乐从现实世界来讲应该以现场演奏为标准的,可是单声道的那些录音还真比我们现在的那些个大型模拟或者数码高级设备录音真实好听的多了。
分享 转发
TOP
2#

单声道录音集中了世界上最好的演奏和指挥大师,最好的演绎,最好的录音师,最好的欣赏音乐环境,最好的模拟录音设备,多只世界一流乐队,看看录出来的软件多么有人情味,看看现在的录音除了生猛火盆大口还有什么(张口能把我们崩个跟头:),录音师大部分都是阴差阳错当上的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勃拉姆斯是谁,里面还有学导演唱大鼓的总之录音届什么人都有的,就这样了没有什么指望了。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TOP
3#

在好的录音也是经过点记录(2点或者多点)成为母带音源的,现场是180度立体扇面密集多点发声的,发声方式基本不是一致的,我们的音响也是2声道的也就是2点发声,无形中从录音到播放就造成了声音的拥挤情况,最为原始的首次拾取频响都是一致的,我们音响师都是经过后期的制作通过均衡器分别调出个各声部和演奏乐器的平衡以达到我们耳朵可以正常聆听的标准频响,这也就是说原始的录音就是失真的最小失真,单声道录音从现在的频宽来讲也许满足不了我们的音响要求但也不能说失真,因为现在的录音是真的已经叫人受不了了,看看有的录音从头到尾让人听了非常烦躁,现场怎么会叫人烦躁,怎么叫高保真这里有很多的含义,不能说数据就是高保真。其实我们听音乐开始都是从立体声开始的但是为什么最后再听单声道的录音那就是返璞归真的结果,理由非常充分,历史录音有人情味接近于现场和作品本真的表演气氛,录音师修养很高,演奏家重视录音,看看现在的钢琴录音再看看40年代的钢琴录音,霍洛维茨在40年代录制的柴一钢录音录出了钢琴的钢劲,体现了作品的演奏气氛,现在的录音比如波利尼听起来怎么还不如70年代的录音,设备越来越好录制的水平越来越差是设备的毛病吗绝对不是,演奏风格录音风格都在变,全球的气候都在变化,就是这个时代我们没有必要要求那么高了所以才有了我们寻求历史单声道录音保真与不保真的话题了。现在的电影录音不是很好吗就是我们说的那些大片大制作也很过瘾那。
最后编辑中国音响总结
TOP
4#

我们打一个比方,比如拉宾拉出小提琴的基音一个音准为440赫兹,阿卡多同样也用同一把琴拉出一个基因音准,假如用同样的设备录制和播放同一个基音或者曲目,哪一个更准确那,肯定大部分人说拉宾的好听准确,为什么一样的音准风格却不一样那,声音厚薄也不一样那,这不就是他们之间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之间存在的差距吗,我们为什么听40年代的海非茨也不就是这个道理吗。除非哪位录音师都把小提琴录成大提琴我们才是无从分辨的。而且一个版本的录音可能体现不了演奏家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录音或者历史录音来描绘演奏家在那个年代的演奏风格绝对是准确的,而马勒肖斯塔克维奇正好处在立体声录音的黄金年代,我们照样也可以立体声录音找到他们的作曲风格和演奏风格,争论的焦点也就是在这里,我们听历史录音的原因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本真的演奏录音而不是征论什么准确与否,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大家说的复杂了。现在的录音最可怕的有的录音听不出风格来比如德国指挥新锐地勒曼指挥的舒曼交响曲1.4,和老一辈的的奥德指挥家比起来犹如白开水,这里绝对是演奏风格的差距,既然演奏的不行我们不就顺其自然的追求那些更加好听耐听更加接近于作曲家本真的历史录音了吗。
TOP
5#

富盛 在 2007-3-6 17:21:05 发表的内容
补充:我宁愿成为自我的“乡下人”,也不去作死板的“机器人”。
补充完毕。


呵呵,有道理,大师们都是纯朴的乡下人,就像法比学派代表的弗朗西斯卡蒂说我不做小提琴家就做一个花匠,内心的纯净才能演奏出最高境界的音乐那些才是普罗大众净化心灵的最为高尚的音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