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 標价十六万八千的国产音箱! <<< [复制链接]

查看: 17267|回复: 88
1#

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音响人才,中国缺少的是真正有骨气的发烧音响市场!
分享 转发
TOP
2#

csdam 在 2006-8-2 19:27:43 发表的内容
胡敏强 在 2006-8-2 17:22:25 发表的内容
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音响人才,中国缺少的是真正有骨气的发烧音响市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但中国的发烧音响市场極大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个没有骨气,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一个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整天徘徊在自卑与奴性之间的思维状态的市场(包括民族),纵然再大又有何前途。
正如电影界的金鸡百花,乃中国音响发烧界所缺乏者。
TOP
3#

csdam 在 2006-8-3 17:49:11 发表的内容
胡敏强 在 2006-8-3 17:14:20 发表的内容
csdam 在 2006-8-2 19:27:43 发表的内容
[quote]胡敏强 在 2006-8-2 17:22:25 发表的内容
中国其实并不缺少音响人才,中国缺少的是真正有骨气的发烧音响市场!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但中国的发烧音响市场極大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个没有骨气,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一个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个整天徘徊在自卑与奴性之间的思维状态的市场(包括民族),纵然再大又有何前途。
正如电影界的金鸡百花,乃中国音响发烧界所缺乏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DX所言甚是,不少牌子已经根据市场形势而改变产品了,好比惠威,做Hi-End不成,改行专攻AV家电了……惠普小旋风这几年很多系列型号都停产了都没有什么新作,AV偶尔有些新产品,转行做OEM去了……像君悦,反而三线发展,AV,HiEnd,OEM都做了…………

我国大厂,要养活这么多工人也不容易,温饱刚解决,还谈什么骨气,民族意识……这个是强国富家的必经阶段……不是吗?

不像老外的Hi End厂,小猫三四只,产品卖个天价,就来个高薪厚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quote]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并不在厂家,问题的关键在市场,以及市场的培育者。
说到市场,其实就是说人,这人就是指消费者。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成熟与否,思维的成熟与否,甚至健康与否。如果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否定的情形,那么这样的市场又如何能够成熟,又如何能够健康(发展)。
那么这样的市场又是如何形成的,那就来问问市场的培育者——杂志罢。杂志的功能其实就是做宣传。但是宣传的学问就没有开一家杂志那么简单了。杂志如何宣传,可以说能够影响一代人,影响一个市场。看看目前的市场,我们就能够看到杂志的功能到底做得如何了。眼睛不要只盯着国外的器材,国外的杂志其实还是很值得国内的杂志学习的,包括香港台湾的杂志。希望国内的音响发烧市场早些成熟起来,希望国内的发烧厂家在赢得国外市场的同时早日赢得国内的市场。当然这取决于国内的杂志成熟起来。到那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音响发烧界的金鸡百花。希望就在眼前。
TOP
4#

以前香港的杂志主要宣传英美器材,这不奇怪,毕竟在别人的统治下,接受着别人的文化和教育。现在香港已经回归,香港的杂志也开始关注起国内的发烧器材,并且能够对国内的器材做出相对客观积极的评价,这一点非常的难能可贵。其实国内的器材并不比洋人的差,只是国内的工资水平低些,相对售价低些让商人愿意操作的空间小些。但是我认为不能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对国内的器材缺乏正面的客观的积极的宣传。所以国内的杂志必须学习国外和香港台湾的杂志,对自己国家民族的器材多多地做些正面客观积极的宣传,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难道会没有中国造器材的空间和地位,岂不让洋人耻笑。
TOP
5#

按照国内的平均工资水平,十几万的价格是贵些,不太符合实际的市场规律。如果是进口的器材,按照洋人那边的平均工资水平,再加上运输、宣传、关税等等成本因素,价格还算公道。但是不管是国内或进口,其实还是有相当的市场的,因为只会片面地按价格去衡量器材的人还是比较多些的。这符合一些人的愿望。毕竟国内的发烧市场还很不成熟和理性。但并不代表东西不好。当然国内的比较老资格的发烧老厂的器材大都比较可靠,也都能够形成各自的风格和比较成熟的设计制造水平,尽管价格显得“低”些。
TOP
6#

qy123 在 2006-8-8 16:22:31 发表的内容

这十六万八千的国产音箱不是拿国内的平均工资阶层玩的哦!




其实只要是发烧器材就不大可能是按照平均工资阶层的消费观去“玩”的,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里的“平均工资水平”只是为了正确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器材的价格的实质性内涵以及消费观。比如进口到国内的价格为一万人民币的器材,相当于国内发烧厂家生产的多少价格带的器材等等。如果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正确认识这个问题,那我们就没有理由去“看不惯”这16.8万的国产音箱,我们就应该为有这样的高价格的国产器材而欢呼雀跃。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7#

由于发烧音响器材的消费对象根本不可能是百分百在技术方面的内行,所以在技术信息上是完全不对称的,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做到“忽悠”人;再加上音响在本质上应该是还原音乐为目的,而欣赏音乐又是以文化修养为基础的,如果消费者(发烧友)的文化修养水平不够,或者完全没有,那在听感方面就可以更加方便地做到“忽悠”人。而在商业操作方面的秘密和机密就更多,就更不可能让一个普普通通的消费者(发烧友)知道什么什么了。
最后编辑胡敏强
TOP
8#

三人行必有我师。发烧友之间最关键的是要有交流,相互学习,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那些眼光里充满着偏见,从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发烧友,其实是最不懂发烧为何物者,也就是那些在技术信息、文化(修养)信息、商业信息完全不对称的那一头者。你说冤不冤。
TOP
9#

如果一个国人(音响发烧的消费者)的内心是极度的奴性和自卑,即便是国内的器材好声,价格又公道,性价比相对进口的高得多,但是还是不能改变其内心的劣根性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骨气,一个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并不是耳朵的问题,其实恰恰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