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赞同楼上意见。
虽然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但毕竟是一百个“哈姆雷特”,绝不是一百个“奥赛罗”。当然成了“奥赛罗”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自个儿高兴就行。
我们听莫扎特,就应该对莫扎特有所了解,听贝多芬,就应该了解贝多芬。如果一点儿都不了解,真是瞎听吗?了解作曲家、作曲背景等资料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优美的旋律仅仅是开始,古典音乐绝不仅仅是“悦耳动听”可以概括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就不够悦耳动听,甚至处处都是不协合(连莫扎特不是也作“不协合”么),但曾经打动了多少听众,并让多少人为之着迷。当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喜欢、甚至超不喜欢。这些都需要慢慢去理解、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形成个人的欣赏趋向(也不断的变化)。理解、体验、感受的基础绝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历程,而是更多的包括他人的(作曲家的)、历史的、社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