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Classic Records老板Michael Hob... [复制链接]

查看: 41857|回复: 322
1#

这个问题本不该成为问题。lp与cd谁好谁坏在老唱片的比较上是一个伪命题。数字技术出现并成熟之前的唱片去听lp。之后去听cd。
分享 转发
TOP
2#

楼上说的没错。咱们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老外的坛子里面几乎不这样“讨论”问题
TOP
3#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楼主到现在为止一直找的是工程师们说cd比lp好。。反过来的资料有没有呢?找出来也给大家看看呀?
难道老外都是一面之辞?我不太相信。
TOP
4#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felixcat老兄似乎忽视了一点,这里大部分去比较lp和cd的烧友,都是去用数字录音出现之前的lp和后来在翻版成数字格式的cd去比较的。所以从source开始就和此文主要观点有了出入。此文讲的是作为介质来讲,认为lp不及cd。如果用老录音(数字录音出现之前)的lp去和翻录的cd来比较,涉及的因素就远比单纯比较两种介质的比较来的复杂了。模拟录音因为存在FM过程,所以记录的信号远不是传真的。而早期的数字讯号由于设备的限制(dac,adc电路微电阻阻值不均匀,导致最小采样电平不均匀),采样率和位深也都达不到传真的标准,这点能在相同数字母带所制作的dvd-a和cd上发现。但是其采用傅立叶变换得信号的方式确是传真的。随着光刻技术和芯片制造领域的其他发展,这些电阻的阻值已经可以做到非常均匀。目前的24/196就远比当年的16/44.1要出色的多。最主要的就是位深的提高。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量化。
      我想提及的一点,是我的观点:数字电路在和模拟电路具有相同素质(指元件精度,特性等等)的情况下,能得到比模拟信号更好的传输性能并更加容易处理。但是我并不认为模拟的方式是不好的。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其他一切因素,将电路视为理想状态,模拟的东西就是最传真的,并不需要将其数字化。而显然科技仍未达到这个水平。但我相信有一天会回归的。比如现在每个国家都在搞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特性之一就是信号的表达方式与目前的计算机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可以传递任意一个微小量而不是0,1。所以理论上量子计算机表示信号的位深是无穷大的。这意味着纯粹的“模拟” 。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量子所表示的微小量精确的输入和读出和对其计算过程进行控制。如果这些技术发展顺利,我们便可以拥有纯粹的“模拟计算”而不是用数字。话题扯得有点远。我对于模拟的最终回归是保有乐观态度的。 因为它是最能表达自然的方式。“数字好于模拟”这个命题仅限于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
最后编辑tallicaboy 最后编辑于 2007-06-02 10:56:17
TOP
5#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http://cam.qubit.org/
目前在此领域做得很好的剑桥大学量子计算小组,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TOP
6#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提升adc或者dac是一种目前的必然。而我不认为这是什么“模拟电路的前沿”,我认为这是基础研究领域。我上面也提到过,目前相同元件,数字方式比模拟方式占优。这是我同意的
      但是我并不认为dac或者adc是一定一直存在下去的。如果哪一天计算不用digital了,哪里还来的adc和dac呢?我所说的量子计算就是一例。虽然目前它在前端和后端都需要adc和dac来帮忙把量子表达的信息翻译成目前电子计算机所能使用0、1.但我并不认为这是需要存在几百年的。我想也许几十年就会有突破。这个问题的难点就是如何使量子的信息直接驱动后续的输出设备。比如音频设备,图像显示设备。诚然,目前的物理学还没有能够将量子直接与其他基本粒子的能量进行耦合且不影响量子本身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但这不意味着以后不可以。本质上,量子计算过程是模拟的,而目前即使是最出色的原型量子计算机也只能先委屈它一下:让一个量子表达8个位深。所以基于量子计算的算法目前也还都是小儿科,但总有一天会成熟。
     您刚才提到:“我有一个个人的预测,在今后数百年之内,甚至是人类历史的永远,音频领域里面的数字电路(或者以后有比数字方式更加新颖的制式)都要比模拟电路有更好的表现。” 所以我认为我们讨论的观点基础就不一样。我可不可以理解成您认为“模拟”是落后的,是永远不能清晰表达信号的呢?我认为正相反:真正的模拟是最完美表达信号的方法,只是目前的科技还不够将其发展到那个阶段,数字只是一个过渡。布尔代数是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也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但您认为这东西会一直存在到“人类历史的永远”吗?我觉得您低估了人类的智慧。
TOP
7#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开盘带能有多大动态?)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2 11:43:00 发表
原帖由 tallicaboy 于 2007-6-2 11:07:00 发表
http://cam.qubit.org/
目前在此领域做得很好的剑桥大学量子计算小组,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既然你把量......



这点可以达成共识。。目前的模拟电路当然没有数字电路好。这我承认,并且非常认同。但是我不认为“模拟”这种方式是不好的,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办法让它变得足够好。
最后编辑tallicaboy 最后编辑于 2007-06-02 11:59:11
TOP
8#

回复: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也不一定哦。。并不是所有的制作人都喜欢数字。
著名的金属乐制作人bob rock(曾为metallica,motley cure等制作经典专辑)就一直坚持使用模拟设备录音。其具体言论可参见metallica纪录片《one year and a half》。
TOP
9#

回复: 名人谈唱片录音资料汇集(最新:音乐中的超声波)

原帖由 felixcat 于 2007-6-3 14:38:00 发表
人能否感觉出音乐里超过21kHz频率的信息?

有一些烧友声称自己可以分辨出;并且卖超高音单元的厂商等在广告里也教导大家录音里面的超声波信息可以让你听到更好的效......



这个实验只说明的是在正常的音乐信号下,人耳对20khz以上的信号是否有辨别能力。如果要做到绝对严谨,我认为应该再加上两个其他的实验:

将20khz以下的信号去除,保留20khz以上。测试同样的人,在消声室内看是否能够区分静音和去除20khz以下的信号部分,以及单独的20khz以上白噪音信号。

如果结果有明显的统计学优势,那么进行下面这个实验:

将原始信号20khz以上的信号加强+90db。测试同样的人,看是否能够区别这个信号和原始信号以及加上20khz以上+90db白噪音的信号。


我的观点,20khz以上的信号是有用的,因为他会改变20khz以下,尤其是高频信号的波形,而这些波形是音色的关键。乐器大多是有多重谐波的。

我的另一个观点,既然这种20khz以上信号对20khz以下信号会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加进来呢?刻意维持16/44.1的cd信号还要从24/196的数字母带降频,重取样。这本身又是一次失真。既然hi-fi就是高保真,那就应该把它加进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