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2-12 13:47:00 发表 现在大家手上使用的CD机,绝大多数还不能很好的发挥16bt/44.1KHz这个CD制式标准,不要以为芯片具备24bt/96KHz的能力就可以还原好16bt/44.1KHz的信号,制约芯片正常工作发挥的因素多着呢。 另外CD唱片的制作生产过程中的“信息损失”,常常容易被忽略或不引人重视,我对比过一些电台限量版的CD唱片,那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甚至可以认为这些市场上买来的正版CD简直是“垃圾”。许多朋友都听过ABC公司的母带直刻版CD唱片,想想就知道唱片制作生产过程中信息损失的程度有多大。所以为什么老是抓住所谓的“格式问题”不放??个人认为这样是毫无意义的,只要发挥好CD格式的标准,我感说没有几个人能够区分出“更高格式”的声音又好在什么地方。我这里就做过CD与SACD同场对比的试验,一万多的某进口品牌SACD机播放《江河水》SACD唱片,CD机就播放《江河水》普通CD唱片,结果品牌SACD还不如我这台破CD呢,参加同场对比试验的人里面就有大家熟悉的名琴LP兄………… [quote]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08-12-12 9:19: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12-11 20:55:00 发表
|
这话没错,除了格式,还与解码精度,时钟精度,数字电路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