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计算芯片的发展将让普通CD战胜LP [复制链接]

查看: 51061|回复: 320
1#

我忙的很,不会没有时间再来指出你的错误。这就再跟你说一次,以后恕不奉陪。我只希望你不要再不懂装懂,误导不懂专业的发烧友。

引用:
“其次,虽然你现在可能觉得“假如我们用直线把这些取样点连在一起,作为CD输出的声音曲线”很搞笑对吧?但是您知道吗,在80年代初期,那个时候的解码芯片的运算速度大概也只能使用类似这样的算法。这个我可不是信口开河的,我们认识一位教授,80年代的时候他在纽约州立Stony Brook大学(听说过这个学校吗?杨振宁就一直在那里任教,甚至他的家就在那里)干应用数学,那里有一个专门的声学研究中心,当年就弄过这样的算法。”

这个完全是胡说八道。还是那句话,解码器里面的低通滤波器已经否定了所谓“假如我们用直线把这些取样点连在一起,作为CD输出的声音曲线”的可能。这个和解码芯片的运算速度毫无关系。我建议你看一看最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的教材。

再引用:

“唱片公司用什么器材怎么操作我不可能每个都知道。不过有一点很清楚,一个含有各种频率的信号,一经过44kHz的取样之后,所有高于220500Hz的信号就会自动滤掉(呵呵,知道为什么吗?)。滤波器——现在数模转换算法在理论上就已经证明给你看了:它能自动把那些220500以上的信号都滤掉——所以,假如您是工程师的话,你会多此一举地再加上一个作用重复的滤波器吗?——当然,假如为了电路的电气性能用其他元件,这里我不去讨论。”

我求求你了,不要再误导大家了,好不好?居然连这样外行的话都说出来了: “一经过44kHz的取样之后,所有高于220500Hz的信号就会自动滤掉”?你做梦呢吧?知道什么叫“混叠”吗?英文叫“aliasing”,请看看最简单的数字信号处理的入门教材,你就知道这句话多么让人笑掉大牙。居然还牛逼轰轰的要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我如果有你这样的学生,我立马把他Fire掉。不懂不要紧,不要不懂装懂。听说过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吗?奈奎斯特定理告诉我们,为了防止频域信号的混叠,最低抽样频率必须高于两倍信号的最高频率。如果初始模拟信号的最高频率超过22.05K Hz,44.1 K Hz的抽样就是Undersampling,会导致高于22.05K Hz 的信号以22.05K Hz为轴映射到低频来。换句话说,23.05K Hz 的信号现在会出现在21.05K Hz处,和原来21.05K Hz的信号混叠在一起。27.05K Hz的信号现在会出现在17.05KHz处,和原来17.05K Hz的信号混叠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 在抽样之前需要加入低通滤波器的缘故:人为的把高于20KHz的信号去除,以避免Undersampling带来的混叠。

再说两句,从你的发言我可以看出来,楼主大概是在美国上学的研究生。这里,我给你一点建议。

第一,不要动不动拉大旗做虎皮,一会儿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会儿是杨振宁。他们和你讲的东西有丁点关系吗?没有。那扯出来干什么?

第二,不要不懂装懂。没有搞懂的东西,还是先藏拙为好。搞学问如此,做人也如此。象你这句“一经过44kHz的取样之后,所有高于220500Hz的信号就会自动滤掉”,任何一个学过信号与系统的学生都可以指出其荒谬程度。

最后,我不会再有时间来这个地方,这个网实在太慢。如果你要和我讨论,或者其他发烧友想核实我的身份,请用MSN和我联系,我的Email地址是 darmyge@yahoo.com。

我从事数字信号处理和声频信号处理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我毕业于中国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在美国拿到的电子工程博士,我现在在美国的大学做电子工程的教授,我拥有数项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的专利,我在IEEE的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顶级杂志上都有文章。我想我有足够的资格批评楼主。
分享 转发
TOP
2#

我听朋友的介绍特地来看这篇帖子,结果是大失所望。楼主显然有一些关于插值算法的知识,但是对CD和LP,对数字信号处理和数模转换都是一知半解,所以写的东西实际上是在误导。

引用:

“虚线表示的是真实的声音信号,上面的几个黑点表示是CD格式里面的取样点,假如我们用直线把这些取样点连在一起,作为CD输出的声音曲线,那么从图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输出信号,真的和实际的信号比起来,差别很大。并且很多攻击CD格式的说法,都是用这幅图来作为例子的。”

这个真是莫名其妙。什么叫做“假如我们用直线把这些取样点连在一起,作为CD输出的声音曲线”?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事情?CD输出的声音曲线,是经过数模转换以后出来的。数模转换中间的一个关键步骤是低通滤波。这张图上的信号,就是个正弦波而已。这几个抽样点完全可以百分之一百不带半点误差的把这个信号恢复出来,根本不需要插值。实际上只要把这几个抽样点的数字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出来的就是这个正弦信号。有哪一家公司,有哪一个工程师会傻到用直线连接抽样点作为“声音曲线”?这句话本身根本就不通,是楼主对数模转换毫无概念导致的误解。

回过来说CD和LP的比较。楼主居然不知道为什么CD的声音上限为什么是20K Hz?这是因为,为了防止抽样时信号的混叠,原始模拟信号经过了一个20K Hz的低通滤波器,然后才进行抽样。如果不加这个低通,高于22.05K Hz的信号会和低于22.05K Hz的信号混叠在一起。为什么不加22.05K Hz的低通?因为我们做不到截止得这样陡峭的滤波器。

所以,无论怎么样插值,高于22.05K Hz的信号在CD里面是根本没有的。而LP则不然,虽然某些LP可能的确从18K 开始频响就开始滚降,但是高频延伸比CD要高的多。这才是LP和CD的本质差别所在。虽然人耳不能听到高于20KHz的信号,这些信号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的,对于微妙的听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新的音频格式要大大提高抽样频率的缘故。

Wadia也好,Theta也好,各家公司采用不同的升频措施和插值计算是有的,但是其出发点和楼主这里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事实上,对于CD播放来说,如果不升频,根本没有任何必要插值。

我不是想打击楼主,但是楼主的发言里面有很多基本的概念错误。声频信号处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即便是专门从事音频信号处理的专业人士,一样对很多东西没有共识,哪里是象楼主说的这么简单的。有空的时候请去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的网站上看看:
http://www.aes.or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