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和松香兄及各位朋友一起讨论,音箱的几个关键词,STEREO SOUND对... [复制链接]

查看: 18471|回复: 140
1#

哈哈!!花费了不少时间,终于看完了。原来还担心测量环境的问题,看到后面,担心也打消了。测试数据是可信的。下来,我们可以放心的引用“测试数据”进行相关的讨论。不知道leslie版主希望讨论什么方面的问题呢?
我的电脑昨天出了点问题,今天晚上10:40才可以上网,现在才回帖,请原谅。
分享 转发
TOP
2#

leslie 在 2006-3-14 10:26:45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3-14 0:36:19 发表的内容
哈哈!!花费了不少时间,终于看完了。原来还担心测量环境的问题,看到后面,担心也打消了。测试数据是可信的。下来,我们可以放心的引用“测试数据”进行相关的讨论。不知道leslie版主希望讨论什么方面的问题呢?
我的电脑昨天出了点问题,今天晚上10:40才可以上网,现在才回帖,请原谅。



就是想讨论测试曲线和喇叭箱体构造,单元选择和声音表现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对推动功放的选择参考意义等。请各位大哥务必出手啊!


好好!这个涉及的面就非常宽了,有难度。
1、喇叭箱体构造与单元选择+分频器的设计,就基本决定了音箱的性能和声音表现;
2、音箱的性能和声音表现与测试曲线有紧密的联系;
3、测试曲线与推动功放的选择参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我以为讨论2、3、就可以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3#

leslie 在 2006-3-14 10:36:1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3141031227400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410324382414.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410335484600.jpg[/upload]


从这里开始,从测试曲线看,谈谈个人观点,提供参考。

FC3000——中频600Hz的突然起峰,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声音表现中频饱满;这可能会讨好一些喜欢男中音、中提琴方面音乐的朋友;高频16KHz开始下降明显,高频就会缺少高贵的厚润通透,但是由于失真小并比较平顺又达到了16KHz,不会有明显缺少高频的感觉,相反会给人高频流畅的印象,适合大多数中低档CD信号源,有收敛高频毛刺的作用;低频的阻抗变化比较大,需要高阻尼系数的功率放大器材驱动;低频段平均声压相对比较"少",最低频60Hz以下下降太快,缺少“连贯、延续”的感觉,低频会出现——相对明显的“假低音”现象。播放钢琴低频缺少重量感和良好的质感。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4#

其实声音的好坏,或者是否自然、和谐,还与振盆材料及口径大小、瞬态反应等关系密切;个人认为纸质振盆材料及瞬态反应好的声音就比较自然、和谐。上面说的个人观点,因为不了解振盆材料的情况下很难表达准确,只是对图表资料的肤浅分析,或者只代表自己的分析方向和个人观点,实在非常为难。我看还是以资料的点评作参考就行了。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

根据个人的经验,纸质振盆材料的单元,哪怕是大口径的,它的中频也比较自然、和谐;许多人喜欢英国古懂大箱子,大概与这个原因有一些关系。
但是,纸质振盆材料大口径的单元,由于纸质振盆刚性相对比较小,分割失真比较严重,低频就有些“散”;也由于“分割”的原因使得“分割失真频率点”以上的大部分频率段里,其“瞬态反应速度”相对得到明显提高,就好象把大口径单元“分割”成了小口径单元,振盆质量“分割”后变“轻”了,“瞬态反应速度”就提高了,声音就比较自然、和谐了。
如果没有这个分割失真存在,又能够保证瞬态反应速度,出来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追求的“天籁之音”了。
TOP
6#

KENTRYFO 在 2006-3-15 11:07:07 发表的内容
分割的意义就在分割,我们期待的是分割时不会失真。当前流行的说项是:要消除分割失真,但好像没有人再深究:没有分割,大喇叭同样无法很好地作出中高频反应!从而影响声音重播。


“分割时不会失真”这就非常难了,如果考虑到空气的阻尼,在没有分割失真的情况下(假设振盆刚性足够高):大口径只适合低频;中口径只适合中频;小口径只适合高频;按照这样一个关系,从低频到高频就需要很多个不同口径的单元,让它们都工作在自己最理想的“频率段”里,并可以保证没有可“测”的“分割”现象,这样当然最好。但是实际生活中,这非常不“现实”。
TOP
7#

leslie 在 2006-3-14 11:16:23 发表的内容
[upload=jpg]Upload/200631411141973672.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411151588179.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631411155226266.jpg[/upload]


从频响曲线看,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箱子;低频失真比较小,-6dB(大约47Hz)以下的下降斜率比较小且仍然有延伸,没有明显的“起峰”现象。因此低频的表现会比较连贯、自然、准确;频响曲线看上去非常平坦,正常的判断声音应该非常准确中性。但是2KHz的中频失真比较大,高频失真也比较大,这样,人耳最敏感的中频听感就会打折扣;表达“高贵感”的高频失真也比较大,高频听感就会不够顺畅。
总体评价:
1、阻抗变化范围小,比较“受控制”容易搭配功率放大器。
2、低频的表现会比较连贯、自然、准确;中频和高频的表现会比较连贯、准确;由于中频和高频失真比较大,中频和高频可能会不够自然、顺畅。
但是,如果音色你喜欢,已经可以列为非常不错的箱子“范畴”内了。
TOP
8#

这个没有实践过,我的经验告诉我——难。
电器补偿完全可以,可不是针对分割失真。
KENTRYFO兄做过这方面的试验吗,效果如何?请不怜赐教。
TOP
9#

KENTRYFO 在 2006-3-15 11:30:26 发表的内容
也许手头上现成的工艺可以发挥一点作用?


是指——如何利用分割、又如何消除其失真吗?
个人认为——难。
“皱皮瓜”振盆就是利用皱皮“分散”分割失真向量,减少分割失真“峰值”,使“峰”变小变宽而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