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 [复制链接]

查看: 48666|回复: 342
1#

小弟并没有进过大学,事业尚未成功,现在这发展我的HiEnd副业,受德国同行所托正在搞新概念胆机研发,评测最新的(未上市)屏风喇叭,正期望各大侠多多指导。

等待你的评测报告,希望结论有科学依据。
分享 转发
TOP
2#

dr kuang 在 2006-1-5 13:33:42 发表的内容
阿杰 在 2006-1-4 20:25:57 发表的内容
而精密的、高档的LP系统往往玩了数年之后,仍然发现存在着尚未发掘的潜力。



如果在没有多方面比较,相互交流,只靠道听途说地自己调,两三年时间离完全发挥一套设计合理的LP系统潜力还差得远呢。
其实并不是全部低价的LP系统就一定无法“出好声”,LP唱盘和唱臂的结构并不复杂,如果自己对LP系统的原理有足够了解,而且有动手能力,完全可以通过摩改来提升原有器材的性能。比如说最常见的是摩君子臂,仿制LINN12转盘等。其实现在市面上出名的LP名器,也是厂家通过使用中发现的问题逐步改进而来。



那么精辟的观点现在才说出来,我还以为版主是不会赞同这些类似DIY发烧的观点的。
有人就认为DIY出来的东西是“垃圾”;却不知道自己拥有的东西其“前身”很可能也是垃圾。
任何时候都保持客观、公正、科学的看待事物非常重要,其实又非常难以做到。
TOP
3#

dr kuang 在 2006-1-6 0:35:41 发表的内容
先决条件是用家对LP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影响自己的LP系统声音的瓶颈所在。
可惜就目前在论坛上见到的关于LP技术方面的讨论,常常谬论满天飞,一些DX还不时出现基本常识问题的错误,如果按这些对LP系统的错误理解去“摩”唱盘,唱臂,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想“摩”LP系统,那么最简单的学习途径是先认真了解一下高档LP系统比低档LP系统改进了什么,然后再找出这种改进的原因所在。
原理其实非常简单,主要影响低档LP转盘的因素是转速和避振;影响唱臂的是避振,屏闭和灵敏度。


用心良苦,支持!
没有把握的,电子电路和机械方面的常识准备不够充分的,我认为“摩”LP系统还是不提倡。
TOP
4#

dr kuang 在 2006-2-9 3:11:06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个小节可能被许多LP玩家忽略了——同一只MC唱头可以有很大的音色变化,随着唱放的输入阻抗改变,出来的音色变化可以非常大,阻抗越高,对高频的提升越明显,也就是说:如果手头有一台可以调整输入阻抗的MC唱头放大,MC唱头的技术指标影响其实要比音色大。


MC唱头放大的输入部分往往由RC或者RLC组成低通滤波输入或者带通滤波输入电路,同时基本上决定其输入阻抗;电路的结构不同,输入阻抗改变时产生对高频影响的情况也不同。相同电路结构的情况才相同。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5#

csdam 在 2006-2-9 15:42:4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2-9 13:11:21 发表的内容
dr kuang 在 2006-2-9 3:11:06 发表的内容
还有个小节可能被许多LP玩家忽略了——同一只MC唱头可以有很大的音色变化,随着唱放的输入阻抗改变,出来的音色变化可以非常大,阻抗越高,对高频的提升越明显,也就是说:如果手头有一台可以调整输入阻抗的MC唱头放大,MC唱头的技术指标影响其实要比音色大。


MC唱头放大的输入部分往往由RC或者RLC组成低通滤波输入或者带通滤波输入电路,同时基本上决定其输入阻抗;电路的结构不同,输入阻抗改变时产生对高频影响的情况也不同。相同电路结构的情况才相同。


××××××××××××××××××××××××××××××××××××××××××××××××××××××××××

香味老兄:

    实话实说,我很怀疑你没玩过MC 唱头或MC 放大器。
    MC 唱头输出是非常弱小的,只有MM唱头的几百分之一甚至更小,而且MC唱头的输出阻抗极低,一般只有几欧——几十欧。

    如你所说:“MC唱头放大的输入部分往往由RC或者RLC组成低通滤波输入或者带通滤波输入电路”
    就算我孤陋寡闻,我从未见过,逻辑上亦不可行。
    MC唱头在LP系统上在接前级之前,还要加个Pre-pre Amp(MC放大器),早期的Pre-pre Amp是宽频带线性放大器,是不带RIAA修正电路的,因为Pre Amp(唱头前级)RIAA是内置的。

    后期的厂商为了顺应一小撮MC唱头的发烧友,而制造了有内置RIAA的Pre-pre Amp,可直接输入到一般的功放,可惜的事实这些产品无一是靓声的。原因就是MC输出头输出太微弱,极易渲染噪音,因此,我们的玩法如下:

(1)一定要用纯银线升压牛(例如:高度风)

(2)唱头输出到升压牛的连线要尽量短。按照我们的玩法是将升压牛内置在唱臂座的下方,还要加上屏蔽。

(3)因为MC头的输出阻抗低,就算经过升压牛,信号的电流就变得更加微小,所以一定要用潜布电容值最小的信号线连接到前级。才能保证信息量还原度。

(4)如这篇帖子主题所讲:“LP系统中的几个被忽视的小节”其中一项,Tone Arm的谐振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玩MC头的时候,解决办法如下:
(A)先找个医用听筒,在整条唱臂上不同的位置,用小螺丝刀轻敲,找到听筒传来最响亮声音时,在该部位缠上纸黏土,分量和形状视实际情况而定。
(B)唱头不要用螺丝上紧在唱头壳上,改用一种海面状的双面胶纸贴上,位置要准确,贴多少和贴多厚要靠实际聆听而定。
(C)重新调整唱重、水平、防滑偏压等,不用以前的数据……必有新的体会。

还有更多…………………………欢迎交流。
    


看来csdam真是对电路一窍不通,你的观点就可以理解了。你知道吗,一个电阻加一个电容,就组成了一个低通滤波器或者高通滤波器。
最后编辑松香味
TOP
6#

csdam 在 2006-2-10 13:33:51 发表的内容
MC唱头放大的输入部分往往由RC或者RLC组成低通滤波输入或者带通滤波输入电路。
看来csdam真是对电路一窍不通,你的观点就可以理解了。你知道吗,一个电阻加一个电容,就组成了一个低通滤波器或者高通滤波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香味兄: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你能够拿出证据MC唱头输入至MC放大器是通过一个电阻加一个电容的,以后小弟甘愿拜你为师。

    看来你真的是超级高人…………………… !!! ???


你只要拜你周围懂得电子电路的人为师,他们就会告诉你了。
TOP
7#

csdam 在 2006-2-10 15:30:41 发表的内容
JWang 在 2006-2-10 14:52:28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讲的是对的。一个唱头,不管是MM,或MC。它和接线,唱放的等效电路是。

[upload=gif]Upload/200621014521885624.gif[/upload]


××××××××××××××××××××××××××××××××××××××××××××××××××
JWang兄:

    你的所言属实,MC唱头本身的等效电路就如你的图片所示。
    等效电路,是表明它的特性,电路上的元件是虚拟的,实体是不存在的。但在仪器上测试,是会产生这个效应。因此一条普通的喇叭线或信号线它的等效电路也包含了电阻,线圈,电容等元件。

    非常感激你帮松香兄解说,我只是质疑松香兄没玩过MC头罢了。

    其实我只是把这个作为引子,挑起像JWang这些DX加入讨论,以餐广大烧友共同进步。



我的确没有玩过你所玩过的MC头,但是我自己DIY过一些,电路原理可能还算了解。
不是宇航员不等于不了解航天飞机,可能更了解,甚至参加设计也不一定。这个比方不是说我,不要误会。
TOP
8#

Dr kuang 在 2005-12-8 23:20:31 发表的内容
现在我周围的发烧友越来越多开始玩LP了,在和他们接触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小节很容易被忽略,在这里特意说明一下:
1:不要在开始听LP前和过程中用洗针水洗唱头,如果需要清洗,最好在每天听完后进行。如果一定要在欣赏前或过程中清洗唱针,那么必须等待足够的时间让唱针彻底干透。
2:同样的投资,升级唱头放大效果远比升级前级明显。接触过有部分初玩LP的玩家,他们买回高档的唱头,唱盘和唱臂,但却用个入门级的唱头放大器,结果常会发现LP系统除了中频外表现都不如CD系统。同样地,唱臂到唱放的讯号线对声音表现影响很大,尤其是在MC系统,可以说不亚于唱头放大。
3:LP唱盘(尤其是应盘)对避振的好坏非常敏感,一定要妥善处理。
4:如果用高档MC唱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不要选购用运放作MC级放大的唱放。


的确是很好的建议。
TOP
9#

dr kuang 在 2005-12-11 2:20:51 发表的内容
现在已经有很多线材厂家推出专门用于唱臂到唱放的讯号线,只是价格都比较高。
唱臂内的接线其实对声音的影响很大,更换好的唱臂线效果提升会很明显,只是一来要拆装唱臂;二是焊接难度大;三是高档唱臂本来已配有优质臂线,低档唱臂换臂线的花费并不比升级一支唱臂性价比高。


不管从什么方面说,越细微的信号,在传输或放大过程中,就越容易损失或者被污染;这就需要我们特别的重视这些“部位”的各方面的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部位”的一小点“改善”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专门用于唱臂到唱放的讯号线,其作用是不用怀疑的。根据它所处的位置(信号非常小),理论上应该比常用的信号线作用更加明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