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定性分析——你希望的电源阻抗特性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呢?(滤... [复制链接]

查看: 17002|回复: 167
1#

松香味 在 2006-10-1 12:23:50 发表的内容
cwk 在 2006-9-30 22:02:08 发表的内容
我想听听松香味DX对于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量为最终目的这个准则的实际观点,有唱片的实例吗?


好吧!虽然已经跑题,那就简单说两句。
关于信息量:
1、人声——人是感情丰富的动物,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们,用人声表达情感就是他们从事艺术工作的目标,你的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听人声的时候,人声情感表达‘到位’了吗?
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同一个人的一张个人专集CD里还常常能够发现演唱者不同时间录音的情绪变化、身体健康状态变化、录音场地变化等;
2、器乐独奏、协奏曲——器乐是人演奏的,人要呼吸,呼吸会发出声音,这些呼吸声因人而异、因情绪变化而异有大有小,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就能够听到非常自然的生命呼吸声,而且并非故意录下的‘呼吸声’;
3、录音环境的其他动静——录音环境里也是一个物质世界,他会产生这个物质世界存在的特征声响,同时还会有录音工作人员等生命存在;因此,如果你的系统信息量丰富,录音环境的残响、工作人员(或者听众)发出的各种其他动静,就应该能够准确象真的反映出来。
上面说的三种情况现象,应该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录音里,尽管录音的水平有高有低,反映出来的象真度也有差距,但是如果系统还原信息量丰富,大多数CD、LP等音乐载体里都包含了这些信息,都应该能够反映并表达出来。如果反过来,大多数情况上面说的三种情况现象几乎不能听到或者听到的象真度都很差,只能说明系统还原的信息量差距太远了,我们还要努力。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我听大草等在介绍很多顶级器材的时候,都没说过听到呼吸声的。
分享 转发
TOP
2#

松香味 在 2006-10-5 15:46:26 发表的内容
小兄弟,你还是多长些见识再来说话。
不要以为站在反对DIY的角度上或者反对摩机的角度上说话就可以理直气壮。


我不想直话直说,这样会伤害很多人,如得罪请谅
我很尊敬大草,吹水是他的职业,但也很少吹牛,也不会把牛吹得那么大。cwk兄一早就看出你“不可一世”但是又不停往你口袋塞钱。

不要打着DIY或摩机的口号在这里哄人。在论坛上大家都有言论自由,用DIY或摩机炫耀自己的本事也没所谓,但没有本事又在炫耀,而且歪曲科学误导新人,那就算了吧。观察你的帖子和言论可以说有很多hifi知识层面你是一片空白。回复你的帖子除了几个讨论问题就是几个擦鞋仔,聊聊无几。
至于见识。玩hifi这样东西,除了时间金钱以外,还要有一点的天分和机会。
最后要说就是你的玩具能听到交响乐演奏家的呼吸声,信噪比应该在140dB以上才能做到,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是你唯心或者思觉失调。
最后编辑MTU
TOP
3#

cwk 在 2006-10-6 17:50:50 发表的内容
那到底能否分辨出来呢?
除了各大公司的唱片,还有就是分辨乐团了。
世界上顶尖的交响乐团(如维也纳、柏林爱乐、芝加哥……等等),在演绎的风格上以及各声部的组合上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在盲听唱片时又有几分把握呢?
如果上述两点光靠音响系统的表现就可以分辨出来的话,那就进入所谓的高层次分辨了,模拟录音的黄金年代,为指挥大师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录音(唱片),那我们在盲听时又能分辨出几个呢?这除了拥有理想的音响器材之外,还需要音乐文化底蕴,同时也需要在唱片上浸淫相当长的时间。
从音响系统(包括听音环境)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唱片所记录的信息量为最终目的这个准则的角度上来说,音响系统的还原准则并不是虚无飘渺,也没有玄学。
诚然许多人都因为各方面能力的原因而使音响系统的还原能力达不到较为理想的境界,这个能力包括环境、技术、金钱、时间……等等,这需要不断地追求,同时也要因应个人的能力有所妥协。但不能靠所谓的DIY和摩机来解决,这种萝卜当人参、山鸡当凤凰的方法只能唬弄没有聆听经验的初哥。




赞同。
玩音响的朋友10个有8个都不会摩机和DIY的。
摩机和DIY的朋友也有一半是过过动手瘾的,出到声当赢了。这个我见多了,也没有赞成或反对的意见。

水平低而又喜欢误导他人的,容不下人家意见的,一付惟我独尊的面孔。何必呢?
最后编辑MTU
TOP
4#

松香味 在 2006-10-6 12:59:40 发表的内容
MTU 在 2006-10-6 11:01:50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5 15:46:26 发表的内容
小兄弟,你还是多长些见识再来说话。
不要以为站在反对DIY的角度上或者反对摩机的角度上说话就可以理直气壮。


我不想直话直说,这样会伤害很多人,如得罪请谅
我很尊敬大草,吹水是他的职业,但也很少吹牛,也不会把牛吹得那么大。cwk兄一早就看出你“不可一世”但是又不停往你口袋塞钱。



小人之见!!!!我倒!



我早上发回复的时候还忘记今天是中秋了,可能我说中松香味兄弟不足,从其言语中看出松香味兄弟已经怒极,败了兄弟的雅兴,唉!
TOP
5#

松香味 在 2006-10-7 13:13:05 发表的内容
[quote]cwk 在 2006-10-6 16:20:34 发表的内容
[quote]松香味 在 2006-10-5 15:33:24 发表的内容
这不是明摆着只“摆问题”却回避问题吗?
“千人一面的效果”?谁能做到?
噢!有了!把所有的‘效果’都让他变得没有‘效果’,把所有的声音都让他变得没有声音,那么一定是“千人一面的效果”了。


打横来讲的,哈哈。好似细路仔扭计赖地,唉,无言。
最后编辑MTU
TOP
6#

卖油翁1 在 2006-10-7 13:10:11 发表的内容
关于信息量问题:

昨天一朋友扛他的东方之声功放过来,摩过的,号称速度很快,但听完我的系统,再听他的功放(其余不变),开机十分钟后即关,再也没有开过,机子放在我这里懒得拿走了!

他的功放超低和超高没有,低音拖尾,中音淡薄。

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估计他家里的音源信息量少,所以觉得很快,但来我家就差远了:)


没有好的音源,摩机失败
TOP
7#

国内音响厂不会去5%去精配功率管吧?精品不会流落在民间。

至于200只功放管5%误差内竟找不出两对,出来的产品再怎么“摩”,再怎么精到千分之一,结果也不用说了。

我听过很多朋友DIY做的甲类石机,不管成本几何,水平怎样,八仙过海。最后要我评价声音如何,我都不敢说实话,其实我也很难过
TOP
8#

cwk 在 2006-10-8 20:52:34 发表的内容
松香味 在 2006-10-8 18:58:39 发表的内容
有道理的,这话对世界上最厉害的电声设计师说,我看他也不敢说个——NO!字,说说为什么?实际些。
不要光“摆问题”,却回避不谈问题。

或者说说你从山寨厂回来后,是不是从来没有DIY和摩机呢?如果有,那么除了“高深的理论和满腔的热情”以外,你还有那些“秘密武器”呢?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欢迎这样的谈经验、谈实际问题的帖子。

鼓掌!!


当年主要是在自己的单位里焊接功放,包括装配、试响,零件和电路版由山寨厂提供。
有次领回了200只功放管(MJ2955、2N3055),一时兴起,动用了单位的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来检测,在5%误差内竟找不出两对,用这样的零件制作出来的功放,连自己的心理关也过不了,还谈什么DIY哟。



cwk兄所说的“山寨厂”,应该是国内大厂来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