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哪位DX解释一下"定位" 在双声道系统中实现的原理? [复制链接]

查看: 2075|回复: 4
1#

以下是我以前收集到的资料,来源已经难寻,提供给大家参考:

两只音箱怎样产生3D效果

人类耳朵的构造,对由不同方向到达耳朵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率响应,所以人类的听觉系统,能够辨别声源的空间及方向。这种由声音以不同方向到达耳朵时,与人类听觉系统所产生的变化可以用一种名为「与头部相关的传递函数(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简称HRTF)」来作数学描述。而人的脑部就以这些不同的频率响应,来断定所听到的声音来自空间中的那一个位置。

传统的录音技术,是采用与人耳结构完全不同的麦克风进行录音。虽然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声音信息也一同被记录下来,但由于麦克风没有类似人类对空间及方向的识别能力,因此传统双声道系统在回放时 没有真实地重现录音中原有的音场。

3D技术的核心,在于补偿麦克风录音方式与人类听觉系统之间的差异。 在传统的双声道回放系统上,加上麦克风和人类听觉系统上差异的补偿,把原有的声场信息从录音中提取出来,进行处理、还原。声场中应有的宽度及深度得到重现,更把一般双声道系统音箱是「点音源(Point Source)」的问题解决,营造出一个既宽阔又连贯的声场,从而使用两只音箱来达到多只音箱才能达到的环绕声效果。

3D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双声道立体声给人以平面声场,难以真实再现声场的三维空间特性。为了重现声场的三维空间分布,使聆听者产生更真实的空间感和临场感,人们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声音的三维再现技术,发现普通双声道立体声,不能营造3D立体声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由于只使用了两个声道或两只音箱,而是因为录音时使用的麦克风没有类似于人类的「耳廓」,因而无法表现来自各个不同空间方向声音的频谱特性,只能以同一频率响应将所有的空间方向的声音记录下来。由于录音信号中,没有人的大脑识别声音方向时所需要的频谱信息,因此在重放时不能使人产生三维空间感。

一般音箱要用两只以上扬声器的原因

为了真实地再现声音,也就是为了达到所谓的「高保真」,我们希望音箱输出的声音信号和原来录制的信号基本一致,既不夸张,也不掩饰。人耳的可闻频率在20 Hz到20 kHz,在电路上这一点比较容易实现,关键在声音输出单元即音箱。现在一般的音箱很难完全覆盖人耳的可闻频率范围,所以需要由多只扬声单元去共同负担整个音域的声音重放。由一只扬声器单元重放20Hz到5KHz,另外一只单元重放1KHz到20KHz,这样在1KHz到 5KHz区域两只扬声器单元都会发声,会出现音色和解析力下降,我们通过分频电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现在也有一只扬声器 可以重放整个音域,这就是所说的「同轴扬声器」(请注意和廉价的「双纸盆扬声器」的区别)。
最后编辑harvey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