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说说LP与CD的差别 [复制链接]

查看: 33105|回复: 286
1#

Raxel 在 2005-6-1 17:37:19 发表的内容
KENTRYFO 在 2005-6-1 17:27:14 发表的内容
明白而且同意。就是现在还没有波形的确定记录形式就给出了进化的余地。无限提升取样?就是“无机”发展形态,跟机械堆叠有何不同?


不需要无限提高,这有一个平衡点,就是人类耳膜的区分极限.数码可以把采样率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又要考虑一个数据量存放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平衡点.而且DSD的出现,就是为了改变PCM的先天缺陷.我前面已经提过多次,就是你LP也有一个数据量的问题,并非所有LP存储的音乐信息相同的.模拟母带的信息量就比你大.45转比33转好.LP本身就有一个平衡的问题,以前还有78转的,一面放1,2首歌曲.45转比33转音质好,为什么现在大部分LP是33转的?这不也是一种妥协?


首先声明「我是一名标准的LP拥护者」。我玩了50-60年音响,到现在还是LP拥护者,遇到了合心意的LP唱片,仍然会掏腰包买,这两年多来花了不下万多元!为什麽?无他,因为喜爱LP回放出来的声音音质。尤其是近年来重新发行的45转单面刻制的高质素vinyl,你只要聆听过,就会爱上它。这是新vinyl发展的趋势!

奇怪的是由於BT下载CD软件的普及化,这数个月来我却在CD收臧的数量上,由本来的千多片一下子骤升到5000多片!其中3000片都是一些罕有版本,很多在国内较小的城市很难买到。有一点全世界很多音响迷都同意的:AAD、ADD录音的CD,音质会比较DDD录音的CD好。

两件事看来拉搭不上关系,说穿了其实很简单,这个帖子的争议是没有办法谁能说服谁,那个论点是正确的,因为聆听音响有很高的主观成份,各人的听感喜爱也不相同,鸡与鸭争辩是不会有结论的,我认为各趋所好便是。这样的争论全世界的音响网站都有,结果都是不了了之,然後又再有人提出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Raxel 在 2005-6-2 23:43:13 发表的内容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讨论问题既要涉及主观听感,也要涉及客观理论.LP支持者认为,因为LP记录的是实际波形,所以这就是它的优势.那么同样一段音乐,45转的LP,和33转的LP记录的是否是相同的信息?假设有1转的LP,它也是记录波形,放出来的效果是如何的?是否波形一说就可以掩盖所有的问题?

一般模拟录音使用的是多轨磁带,录制完成后,首先是downmix成双声道,这是第一份拷贝,这份拷贝,也是通常称为原始母带,因为一般来说,以后发行就会直接采样这份双声道拷贝,而很少会再从多轨母带开始制作.生成双声道母带后,有些公司还会复制出备份母带.后面混音师拿了原始母带或者备份母带,进行混音工作,会修正一些频段.例如加点空气感,加点bass等等.然后生成一份工作母带.接着可以直接用这份个工作母带,或者再复制母带分发到各个压片工厂,也就是从录音到,压片,母带至少会被复制2,3次.每次复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一些信息.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

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实际聆听的并非是LP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也不是CD上面的0101.我们听到的是喇叭传送出的音波.如果LP支持者认为记录波形就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的优势,那么能否回答我为什么LP要是33转,45转,不是1转,2转,这样单面不是可以存放更长的音乐内容?波形就是一切吗?


[quote]Raxel 在 2005-6-2 23:45:17 2005-6-2 23:45:17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讨论问题既要涉及主观听感,也要涉及客观理论.LP支持者认为,因为LP记录的是实际波形,所以这就是它的优势.那么同样一段音乐,45转的LP,和33转的LP记录的是否是相同的信息?假设有1转的LP,它也是记录波形,放出来的效果是如何的?是否波形一说就可以掩盖所有的问题?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这句话,我倒认同,但是我认为Raxel兄台却是偏重于理性认识去说话,缺乏了感性的认知,而偏偏聆听音乐却是感性的认知!懂LP的当然知道45转的LP, 和33转的LP记录的信息尽管是相同录音,回放出来的音讯大大不同,后者的动态、频域大大扩展了,音符的包络(sound envolop) 充沛了,音场、空气感、泛音丰满了,聆听起来当然舒畅了。

[quote]Raxel一般模拟录音使用的是多轨磁带,录制完成后,首先是downmix成双声道,这是第一份拷贝,这份拷贝,也是通常称为原始母带,因为一般来说,以后发行就会直接采样这份双声道拷贝,而很少会再从多轨母带开始制作.生成双声道母带后,有些公司还会复制出备份母带.后面混音师拿了原始母带或者备份母带,进行混音工作,会修正一些频段.例如加点空气感,加点bass等等.然后生成一份工作母带.接着可以直接用这份个工作母带,或者再复制母带分发到各个压片工厂,也就是从录音到,压片,母带至少会被复制2,3次.每次复制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一些信息.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

--看来Raxel兄对录音技术方面很有研究,「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这段话我猜测Raxel兄所指的是LP制作时的RIAA的压缩和扩展,但请不要忘记CD也有它的「红皮书」!

[quote]Raxel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我们实际聆听的并非是LP上面的一圈圈纹路,也不是CD上面的0101.我们听到的是喇叭传送出的音波.如果LP支持者认为记录波形就是可以掩盖一切问题的优势,那么能否回答我为什么LP要是33转,45转,不是1转,2转,这样单面不是可以存放更长的音乐内容?波形就是一切吗?

--这一整段话很费心思去理解「圈、纹、转、波形」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摸清楚Raxel兄所指的是什么?我只能笨拙地去猜度:Raxel兄重点所指的还是33转45转的波形问题,LP一圈圈纹路读出来的33转或45转的波形会有不同,CD的0101读法就万无一失!Raxel兄在这里又忘记了一点:模拟的直接声波是天然的,数字的人造声波是非天然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TOP
3#

Raxel 在 2005-6-3 10:02:42 发表的内容
harvey 在 2005-6-3 8:45:09 发表的内容
--「对问题既要有感性认识,也要有理性认识」这句话,我倒认同,但是我认为Raxel兄台却是偏重于理性认识去说话,缺乏了感性的认知,而偏偏聆听音乐却是感性的认知!懂LP的当然知道45转的LP, 和33转的LP记录的信息尽管是相同录音,回放出来的音讯大大不同,后者的动态、频域大大扩展了,音符的包络(sound envolop) 充沛了,音场、空气感、泛音丰满了,聆听起来当然舒畅了。


我是接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但是某些玩家却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对问题不能有一个完全,透彻的了解.

--看来Raxel兄对录音技术方面很有研究,「作为模拟技术而言,在压片之前,你已经无法达到录音时的水平,哪怕在整个混音过程中不做任何处理.这个缺陷是模拟技术的先天缺陷,而且是无法克服的.而如果使用数码技术,那么在录音至压片这个阶段不存在任何由于复制而造成的音质损失.」这段话我猜测Raxel兄所指的是LP制作时的RIAA的压缩和扩展,但请不要忘记CD也有它的「红皮书」!


我没有涉及压缩,扩展之类的问题..即使不考虑LP无法达到母带的动态范围这个问题.LP在压片之前,已经由于在复制过程中丢失信息,而无法到达母带上的效果.这是模拟技术的缺陷,而非LP的缺陷.所以和RIAA压缩,扩展没关系.

--这一整段话很费心思去理解「圈、纹、转、波形」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摸清楚Raxel兄所指的是什么?我只能笨拙地去猜度:Raxel兄重点所指的还是33转45转的波形问题,LP一圈圈纹路读出来的33转或45转的波形会有不同,CD的0101读法就万无一失!Raxel兄在这里又忘记了一点:模拟的直接声波是天然的,数字的人造声波是非天然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我的意思很简单,LP上面的纹路,和CD上面的0101都是记录信息的方式之一,你不是直接聆听这些信息,你也无法聆听,而是由系统解释出这种信息.LP和CD记录的都是天然声波,LP和CD的差别并非是记录的信息不同.请你也回答我前面的问题.既然是天然声波,为什么LP不生产1转,2转的?那样和现在CD的"人造声波"相比,音质差别会如何?LP和CD差别,是否在于所谓的"天然","人造"声波?数字是如何一个人造声波?


quoteRaxel2005-6-3 10:02:42 2005-6-3 10:02:42
我是接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既然LP设备已经在加拿大,感性的认知遥远了。

「LP在压片之前,已经由于在复制过程中丢失信息,而无法到达母带上的效果.这是模拟技术的缺陷,而非LP的缺陷.所以和RIAA压缩,扩展没关系.」

――请教复制过程中丢失信息,而无法到达母带上的效果,这是模拟技术的缺陷。何所指?

我在下列网络上帖了一篇文章,解释激光唱片CD是怎样运作的
http://www.hifitime.com/ShowPost.asp?id=137
「模拟的直接声波是天然的,数字的人造声波是非天然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这里。」
"人造"声波?数字是如何一个人造声波? Raxel兄难道忘记了CD的量化过程产生正弦音波的吗?而且产生出来的正弦音波曲线充斥着阶梯形状的!

我在这里并非否定CD的存在价值,但有一样我敢肯定的:SACD不会续存多久了!因为我个人认为它不值得去玩,花费多而享受的并不是像吹捧者的那样好!XRCD、XRCD2,同样是DSD方式录制,却能用普通CD回放就实惠得多了。

记得当年LP、CD并存初期,LP已经改以数字方式录音,我还是买LP而不买同录音的CD,一方面当时的LP仅是同版的CD的1/3价格,但主要的还是听感上LP被自已受落。这就是我说的主观听感占的成份问题所在。还有一点更重要的,(这个帖子叁与讨论的人都忽略了
),那就是回放LP的唱盘、唱臂、唱头的质量,假如有幸能请到Raxel兄驾临舍下亲自聆听一次LP回放的效果后,我看这个帖子就不会再争持下去了。因为我的所有HIFI友了到访,都是指定希望聆听LP回放,尽管我有相当多相同的CD LP版本。
TOP
4#

Raxel2005-6-3 11:17:40 2005-6-3 11:17:40
首先欢迎参加这次讨论,不过如果能够全部阅读一下前面讨论的交点,这样就不会多次重复同样的讨论.采取聆听的方式的确是一种手段.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你就需要使用穷举的方式来证明问题.相同曲目的CD,LP并非一定是相同的版本.如果有机会,我的确愿意拜访兄台,交个朋友.因为许多玩家看到某些LP好过CD这个表面现象,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说真的,我不单只全部阅读一下前面讨论的交点,而且将这些讨论内客也重点copied。「多次重复同样的讨论」恐怕是阁下,因为我是跟随阁下的论述而作出己见的。
--「相同曲目的CD, LP并非一定是相同的版本」尽管我已经75岁,总不会老到连版本是不是相同的也会分辨不清的程度。
--真的很想知道怎样才可以以「从科学的角度而言,你就需要使用穷举的方式来证明问题」!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