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系统一直没有调整好,机器也在褒的过程中,但是因为基础知识差,只有一份爱好音乐的激情支持着我走到今天还不断的在调整和升级。昨天到HIFI168看到这个贴子对我很有意义,我也一直想知道我的系统相位是否正确。一直以来有些疑问:一套系统的正相和反相是不是说的最终的相位,因为有些机器是正相,有些机器是反相,几个机器加起来,最终用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负得正的数学原理得出整套系统的相位?这个机器的相位和平衡线的相位是不是一回事?和电源的相位又是不是一回事?我迫切想从FEVER兄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解释疑惑。
刚好我家里就有FEVER兄说的2张CD,昨天晚上虽然和LP闹了意见,心情不是很好,但还是“顶风做案”,将一个人关在音响室里做功课。因为喇叭接线柱上的wBT进线的地方是分别朝左和朝右的,电源线太硬,不好对调,我就在公房的输出端做的正负对调。我一直以来都是红接正,黑接负,就是不知道机器内部的相位如何。姑且现在就把红接正的做法称为正相,黑接负的接法称为反相。
首先听的是黄红英的《初次尝到寂寞》的第一首《初次尝到寂寞》我做了5次的AB比较,感觉该曲在用两种相位接的时候,钢琴的表现差异最大,人声其次,音场区别最小
正相:,感觉钢琴饱满,低音键发声沉稳,结像牢固,钢琴高度合适,泛音明显;人声质感稍好一点,但是感觉人声与钢琴之间可能因为整体多了中低频的量显得分离度稍微差一点,结合地带有点模糊。但总体感觉要比反相时多了细节
反相:钢琴缺少了潜得下去的低频突出了中高频段,感觉比较干一点,但是比较清脆,人声与钢琴的分离也比较清晰一点,口形稍微有细小得边散,质感没有正相的时候好。
然后也是经过5次的AB比较听了《梅花三弄》
该曲正反相的时候区别最大的是古筝的表现和中间大动态时候的控制力
正相:古筝各个发声点稳固,结像牢固,清脆有质感,实体感比较强,泛音和堂音均好于反相,感觉古筝的演奏更有生命力。大动态的时候控制力要好于反相。
反相:古筝相对比较没有质感,声音没有细节。大动态的时候控制力要差一些。
其它因为耳拙,没有听出来。请FEVER兄和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