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响乐团 在 2005-4-17 23:37:03 发表的内容 首先!我是一直支持苦熬的特首董伯伯的(包括论坛这位)!但我觉得您的话里我有点不同意(儒见!莫拍!)!您看邓大姐是总共多少年才翻唱过多少歌?而且她当时翻唱的心态和现在的那些“歌手”是一样的吗?更何况当时的乐坛环境,极少数的翻唱是在平静的视听湖面荡上一点涟漪。而现在我们要在芸芸翻唱的海洋里艰苦寻觅那原创的涟漪! |
其实邓丽君唱的所谓“翻唱”也不在少数,只不过那时候关于“原唱”的意识没有这么强,因为资讯不发达,很多好歌都是很多人一起唱红的,所以也无所谓什么“翻唱”了。还有蔡琴,几乎就是唱“翻唱”才红的。后来大概是唱片业发达了,唱片公司的市场策略吧,“原唱”这个概念才渐渐被强化起来。
一味炒冷饭当然是不行的,但是流行文化永远属于年轻人,所以所有的创作力都被投入到年轻人的市场,创作出了很多让稍为年长的人没法接受的作品(你得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新事物的接收速度没有以前那么快了,这也是代沟之所以形成)。很多人到了30岁以上,就觉得如今的歌不如以前好听了,开始怀旧,听老歌,玩LP等等。这一个年龄层的人,事业有成,但是没有可以听的歌,这是唱片公司现在在追逐的一个市场。比起瞬息万变的时尚潮流,这个市场非常沉稳,一个好的产品可以慢慢通过“口碑”卖好几年,这就是翻唱背后的秘密。
但是现在这个蛋糕越来越多人争抢了,用“粗制滥造”已经完全不合时宜了。现在的唱片公司疯狂地争夺音乐人才,从编曲、制作、摄影包装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地比拼,广州交响乐团的乐手们成了这些录音棚的常客,录音质量也是一山有一山高。在大量广州音乐人纷纷北上之后,翻唱几乎成了广州乐坛赖以生存的一根稻草。
但是市场当然也会做出选择,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翻唱必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因此有些公司开始制作原创作品或者走别的路子,但是在制作翻唱的时候的一些原始积累,如制作技术、营销手段等,将成为唱片行业的宝贵经验,到时候大家听到的唱片也会越来越好的。